南京大学林仁兴助理教授、谭海仁教授课题组在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通过串联宽、窄带隙钙钛矿子电池,成功研发出转换效率高达30.1%的太阳能电池,并获得日本JET权威认证。这是多晶薄膜太阳能电池首次突破30%效率大关,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Nature主刊。该技术因其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势,被视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 **效率新里程碑:**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转换效率高达30.1%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并获得了日本电气安全和环境技术实验室(JET)的权威认证。这一成就标志着多晶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效率首次突破了30%的门槛,为太阳能技术的进步树立了新的标杆。
💡 **技术创新关键:** 该项突破的核心在于通过串联宽、窄带隙钙钛矿子电池的技术路径。这种叠层结构能够更有效地捕获太阳光谱中的不同波长,从而显著提升能量转换效率,展现了钙钛矿材料在光伏领域的巨大潜力。
🔬 **前沿研究成果:** 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已以快速预览形式在线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主刊。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和第一通讯单位均为南京大学,共同第一作者包括南京大学的林仁兴助理教授、高寒博士后以及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的娄菁助理研究员,彰显了团队在科研领域的实力和贡献。
🌍 **未来发展方向:** 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凭借其高效率和潜在的低成本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光伏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这项研究的成功为实现更高效、更经济的太阳能发电铺平了道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IT之家 10 月 29 日消息,通过串联宽、窄带隙钙钛矿子电池构筑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兼备高效率和低成本等优点,是下一代光伏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南京大学林仁兴助理教授、谭海仁教授课题组在全钙钛矿叠层电池领域取得最新进展,经日本电气安全和环境技术实验室(JET)国际权威认证的转换效率高达 30.1%,这是多晶薄膜太阳能电池首次实现超过 30% 的效率,该结果被收录到 Solar cell efficiency tables(Version 66)。
2025 年 10 月 28 日,相关研究成果“All-perovskite tandem solar cells with dipolar passivation”以快速预览形式在线发表于 Nature 主刊。

南京大学为该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和第一通讯单位,南京大学助理教授林仁兴、博士后高寒和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娄菁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南京大学现代工学院林仁兴助理教授、谭海仁教授,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常超研究员和北京理工大学徐健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IT之家附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7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