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8 23:58 广东
【多行业联合解读十五五规划建议稿】电话会议纪要
一、宏观总览
1、规划框架变化: “十五五”规划建议稿延续了“十四五”的三大部分(总论、细分工作方向、结语),但有显著调整:
目标数量增加:总论部分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由“十四五”的6个增加到7个,新增“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单独目标。
工作重点顺序调整:
产业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升至第一位。
创新 (科技自立自强) 降至第二位。解读:强调创新成果向强大的制造业生产力转化。
开放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重要性提升,从第九位升至第五位。解读:应对海外脱钩断链不确定性,尤其强调服务业开放(电信、金融、医疗、教育),吸引国际资本。
2、关键经济指标 (四组):
经济总量与增速:重申2035年人均GDP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隐含2021-2035年需4.7%的年均增速。“十五五”潜在增速预期在4.5%-5%区间(中枢近5%),前两年(2026-2027)可能力争“保5”。
全要素生产率(TFP) 与制造业比重:
TFP稳步提升: 新增指标(预期性),代表新质生产力的考核。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稳定:延续“十四五”要求,被视为创新的基石、分配结构稳定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的保障。
民生改善: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同步。
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延续二十大目标)。核心在于初次分配中提高劳动报酬占比。
内需与消费:
居民消费率明显提升:本次新增关键指标。预计可能在最终规划中设定具体目标(如消费率提升至40%),强化地方刺激消费动力。内需作为增长主动力需持续增强。
3、核心发展思路:维持增速稳定 + 优化经济结构。优化结构分为两方面:
供给端:提升生产力 (TFP) + 稳定制造业占比 -> 传统产业升级 + 支柱产业发展 + 新兴产业孵化。
需求端:提升居民消费率 + 增强消费拉动力 -> 优化分配结构 + 改善民生 + 投资促进。
二、行业深度解读
1、人工智能与软件
核心定位: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首位关键词是“数字化”。
“数字化”内涵: 拆解为“数”(数据要素) + “智”(人工智能)。
数据要素 (“数”): 建设数字中国,健全数据基础制度,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深化数据资源利用,促进数实融合。利好数据要素、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
人工智能 (“智”):
“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引领科研范式变革,赋能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
核心目的:抢占AI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尤其制造业)。
“科技自立自强”中的关键点:
基础软件 (超常规攻关): 工业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国产替代加速推进,2027年目标高水平完成。利好相关A股上市公司。
AI技术本身: 强调理论突破、核心技术、高效供给算力算法数据。利好算力基础设施(芯片、服务器、IB、光模块等)。
AI贯穿规划主线: 在国家安全(自主可控AI)等方面亦有提及。
驱动计算机行业业绩的三大政策方向:
利润表补贴: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
需求拉动 (政府侧): 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软硬件)。
需求拉动 (企业侧):预计出台数字化转型补贴/税收减免政策(聚焦制造业)。
标的举例:国产办公(金山)、EDA(华大九天)、税务IT(税友)、数据库(太极、南大通用);制造业转型服务商(海康、大华、中控)。
2、新能源
关键词: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 未来产业 (氢能、聚变能) + 反内卷 + 健全市场与价格机制。
反内卷是国策:防止新能源产业“大而不强”。看好政策推动光伏、风电、锂电盈利修复(锂电、风电已显效)。
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氢能:看好成本快速下降(绿氢+绿氨绿醇),进入产业做大阶段。关注金风科技(风氢耦合)、欧盟碳关税催化。
聚变能:中美竞争关键领域(对标美国)。即使商业化需20-30年,国家也持续投入(年投入约200亿)。关注相关项目加速落地(投资超1500亿)。
固态电池:同样属于未来产业布局。
核电:AI耗电边际受益者,稳健增量。
能源市场化改革:加快健全新能源市场与价格机制,构建适应新能源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关键。
3、新材料/金属
钢铁:长期看好“反内卷”政策预期(如限制内卷式竞争),但短期紧迫性不足(需待更差盈利触发)。
金属整体:坚定看好受益于“提高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的品种:
铜:最看好。终端电气化+供给约束(海外扩张受电力制约),预期2026年Q3前主升浪。
铝:逻辑类似铜,供给受限(海外)。
稀土:有政策催化预期,但需业绩支撑。
电池材料:关注钠电等新能源体系相关材料。
管网:对增量预期相对谨慎。
4、化工
关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韧性方向:
新材料国产替代: 看好半导体材料 (光刻胶、电子化学品)、OLED有机材料、新兴领域轻量化材料 (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 - PI/PEEK/PMI等)、AI算力材料 (高频高速树脂、液冷材料)。
能源安全:坚定长期看好油气&油服板块 (三桶油为主)。
“反内卷”: 建议稿未重点提及,更看好基于供需格局改善的细分领域龙头。
5、高端制造-人形机器人
定位:六大新兴产业之一,新经济增长点。强调探索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
短期落地场景:看好闭环工业场景(物流分拣搬运、缝纫、质检、特种环境如巡检)以及消费场景探索(如自动售货)。关注具体招标项目(如京东百万台)。
长期关注:关键环节技术突破(灵巧手、减速器、高效电机、电子皮肤等)。
相关标的:中游(博实股份、杰克股份等);关键部件(鸣志电器、伟创电气、拓普集团、汇川技术、安培龙、埃斯顿、绿的谐波)。
算力基础设施:
PCB设备与耗材: AI服务器提升PCB价值量,钻针耗材用量激增。关注设备(大族数控、英诺激光)、耗材(鼎泰高科)。
液冷:AI芯片散热必选项。关注英维克、申菱环境。
工业母机(机床):超常规关键攻关领域,是液冷/机器人核心部件支撑。关注科德数控、纽威数控、海天精工。
6、汽车
人形机器人:跟随技术迭代(特斯拉V3推进),信息驱动为主。看好核心供应链受益及潜在供应商机会(双林股份、均胜电子)。
智能驾驶:看好L2+渗透率提升(尤其20万以下市场)及新国标带来的脱手脱眼监测增量。
整车: 预计贝塔下行(需求前置结束+政策退坡预期)。选股看强车型周期/业绩兑现(蔚来、小鹏、关注吉利)。
零部件: 相对机会优于整车。看好高分红(福耀)、业绩兑现性强/估值便宜(无锡振华、沪光股份、博俊科技)。
7、低空经济
定位: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经济增长新动能。
产业链长、辐射广:看好地方政策密集跟进(核心政策:试点探索空域、山区/农村先行等)。
投资方向:
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空管信息、安全(中科星图、莱斯信息、国睿科技、川大智胜、纳睿雷达、四川九州、联创光电)。
货运相关低空装备:先于客运发展(纵横股份、亿航智能)。
核聚变(未来产业):
定位:前沿布局,探索模式,商业化前需大额研发投入。
短期催化:国内在建/规划项目投资超1500亿,核心供应商受益(核力智能(磁体)、应流股份(真空部件)、英维克(设备)、王子新材/派克新材(部件材料)、联创光电/永信至诚/铂瑞新材/安泰科技等)。
8、脑机接口
定位:未来产业。
核心逻辑:政策+技术共振;医疗级应用(康复、意识障碍等)最成熟,消费级(教育、康养等)快速渗透;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增强。
投资聚焦:技术壁垒 + 临床落地能力。
推荐关注:翔宇医疗、伟思医疗;建议关注诚益通、迈格钠、爱朋医疗、三博脑科。
9、银行
建议稿提及金融17次,主要在“金融强国”内容板块。
关注要点: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增强LPR基准性)、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完善(系统性风险监测)、做好五篇大文章(绿色、科创、普惠、养老、数字金融)、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建设金融基础设施(数字人民币)、加强金融监管。
现状:重点领域信贷(绿贷、科技企业贷)高增支撑信用,但居民端偏弱。期待政策工具带动新领域项目融资及维持制造/科创/绿色领域信贷强度。
10、地产
定位关键词:民生领域、新模式构建、保障房、安全质量(绿色好房子、物业服务)。
开发端:强调“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宅供给”。总量贝塔下行,机会聚焦核心城市改善性住宅(土地市场已体现集中度)。
物管端:关注物业在全生命周期维护中的作用及增值服务。
推荐:聚焦核心城市的开发商(中国外代、招商蛇口、华润置地);物业服务(中海物业、保利物业)。
总结基调: 会议整体传递出对“十五五”规划政策推动下的结构性投资机会的积极寻找,重点布局方向包括:* 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 * 新能源(氢能、核聚变、反内卷修复盈利) * 高端制造与产业升级(人形机器人、工业母机、半导体、新材料) * 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未来产业)* 科技自立自强(基础软件、关键核心技术) * 扩大内需(消费率提升) * 核心区域地产改善及物管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