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科技 10月28日 20:13
国产GPU企业摩尔线程与沐曦股份的崛起与挑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聚焦于中国国产GPU领域的两家代表性初创公司——摩尔线程和沐曦股份。文章回顾了这两家公司从成立到快速发展,吸引大量投资并加速IPO进程的历程。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汇聚了来自英伟达和AMD等巨头的资深技术人才,并迅速推出了多代GPU产品和相关架构。尽管营收增长迅速,并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摩尔线程和沐曦股份仍面临高研发投入、盈利能力不足、客户依赖度高以及与国际巨头在技术成熟度上的差距等挑战。文章分析了它们通过兼容CUDA生态、抓住AI产业发展机遇以及“国产自主可替代”的市场需求来寻求生存与发展的策略,并指出中国GPU产业的未来发展还依赖于整个产业链的协同进步。

🚀 **人才驱动的快速崛起**:摩尔线程和沐曦股份汇聚了大量来自英伟达和AMD等国际GPU巨头的高管和核心技术人才,如摩尔线程的创始人张建中曾是英伟达大中华区总经理,沐曦股份的创始人陈维良曾是AMD的GPU设计负责人。这种高端人才的引入,使得两家公司在成立后能够快速推进产品研发和市场布局,迅速推出了多代GPU产品和自研架构,例如摩尔线程的MUSA架构,并迅速完成多轮融资,加速IPO进程,展现了“中国版老黄、苏妈”的潜力。

📈 **高速增长与市场潜力**:两家公司均在营收上实现了显著增长,尤其是在AI智算领域。摩尔线程的营收复合增长率达到208.44%,AI智算业务占比迅速提升,并初步具备了英伟达的毛利水平。沐曦股份营收增长也十分迅猛,并预计未来将实现盈亏平衡。这种增长得益于AI产业的火热行情和“国产自主可替代”的市场机遇,GPU芯片供不应求的现状为它们提供了“吃肉喝汤”的机会。

⚠️ **技术成熟度与生态挑战**:尽管取得了快速进展,但摩尔线程和沐曦股份在技术成熟度和生态系统方面仍面临严峻挑战。与英伟达、AMD相比,其产品在性能、光线追踪、帧率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摩尔线程的MUSA架构选择与英伟达CUDA生态兼容,以降低用户迁移成本,这表明在短期内,挑战成熟的CUDA生态并非易事。此外,两家公司都面临高研发投入、营收覆盖不足、客户依赖度高(尤其在AI智算领域)以及营收结构单一等问题,生存压力依然巨大。

🤝 **产业链协同与未来展望**:作为Fabless(无晶圆厂)模式的公司,摩尔线程和沐曦股份的成功不仅依赖于自身的技术突破,也需要中国本土产业链在晶圆制造等环节的技术进步。文章指出,它们不必执着于与巨头正面竞争,抓住“国产自主可替代”的市场机遇已足够。通过IPO募集资金、扩大影响力,并与客户需求赛跑、与同行竞争,是中国GPU企业当前的关键任务。未来,它们的发展将是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上市公司和而泰参与投资了一家初创公司。

懂技术的刘建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和而泰只参与了早期的两轮就没再跟投。

让和而泰没想到的是,这笔投资在5年后,给公司的股价打了“鸡血”。4天3个涨停板,促使股价一年上涨接近两倍。

这家公司名为摩尔线程,目前已完成上市辅导,有望成为“国产GPU第一股”。

摩尔线程之外,沐曦股份同样完成过会,燧原科技和壁仞科技也已在路上,国产GPU热潮袭来。

中国版老黄、苏妈

2022年,在摩尔线程的发布会上,创始人张建中的身着一身黑色皮衣登场,这一幕让人很难不联想到英伟达CEO黄仁勋。

张建中与英伟达有着深厚的渊源。

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的张建中,曾在戴尔、惠普等IT巨头任职。2006年,张建中加入英伟达,一待就是14年。

张建中担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和大中华区总经理,主要职责是开拓英伟达GPU的中国市场。

在他的参与下,英伟达在国内的市占率从2008年的不到50%,提升到了2020年的80%。他是英伟达的“封疆大吏”,也是黄仁勋十分倚仗的高管之一。

2019年,国内掀起了芯片创业的第一轮浪潮。张建中离开英伟达创立摩尔线程。如此高级别的高管离职,并且成为竞争对手,黄仁勋“放虎归山”。

另一边,几乎是同一时期,陈维良告别了老东家AMD。

在AMD,陈维良主要负责GPU设计及产品研发,主导并完成15款高性能GPU产品的流片与量产,离职时担任AMD上海公司高级总监,已在AMD工作了十余年。

与在英伟达、AMD“十年磨一剑”的状态不一样,张建中、陈维良创立摩尔线程、沐曦股份后几乎是“跑步”往前赶。

2020年6月创立的摩尔线程,12月拿到天使轮融资。百天长成独角兽,Pre-A轮融资额数十亿元。不到300天诞生首款GPU芯片。

6月,摩尔线程IPO申请受理,短短88天完成过会,跑步进入科创板。

沐曦股份成立仅2个月就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在短短两年半时间,经历七次增资、八次股权转让。

从诞生之日起,这两家公司就是众星捧月的焦点。究其根本,与英伟达、AMD密切关联的团队是关键原因。

在摩尔线程,除了张建中,整个高管团队都与英伟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联合创始人周苑,曾任英伟达市场生态高级总监。

联合创始人、董事、副总经理张钰勃,在英伟达任GPU架构师,工作了4年。

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王东,在英伟达任销售总监。

副总经理宋学军,在英伟达任高级销售经理,工作了近7年。

副总经理杨上山,在英伟达担任了8年的GPU架构师。

在沐曦股份,陈维良创业时带走了AMD两位高管——彭莉、杨建。

彭莉是AMD全球首位华人女科学家,历任AMD首席SOC架构师、系统架构师、GFXIP架构师等职务。

杨建则是AMD大中华区第一位科学家,后来在华为技术和华为海思担任架构师。

可以说,摩尔线程与英伟达,沐曦股份与AMD有着强关联关系。这个关系,在当前阶段的确充满了诱惑力。

在上市前,不少机构为押注上市后的流动性溢价,不惜高价向原有股东收购老股。

2025年1月至2月,摩尔线程发生了9笔股权转让,包含厚雪资本、深创投、温州科信等。其中,温州科信与海松资本的股权转让价格达到了74元。

沐曦股份IPO申报前的12个月里,沐曦股份新增了近百位股东。其中,在今年2月和3月的增资中,沐曦股份新增超80个股东。

IPO发行前,摩尔线程融资估值达298.45亿元,股东数量多达82家。沐曦股份股东124个,估值高达210.71亿元。

作为创始人,张建中和陈维良无疑是最大的赢家,其中,张建中直接和间接控股比例合计为36.36%。按照持股比例推算,其身价已经超过百亿。

除了创始人,早期的投资人也将赚得盆满钵满。摩尔线程的天使轮股东“沛县乾曜”,上市前持有月1700万股,起初只对摩尔线程投资了190万元,按照目前的估值,其持有的股份已经达到12.68亿元,翻了667倍。

可以料想,这将又是一场资本盛宴。

情绪价值

“国产GPU”的故事充满着吸引力。

沐曦股份主打AI训练和推理、通用计算与图形渲染领域。产品矩阵包括用于智算推理的曦思N系列GPU产品,用于训推一体和通用计算的曦云C系列GPU产品,以及用于图形渲染的曦彩G系列GPU产品。

摩尔线程走的是全功能GPU发展路线。不仅拥有面向消费类的GPU显卡,也有面向企业级的专业图形加速卡、面向服务器的智算卡和图形加速卡,以及SoC产品(系统级芯片)。

摩尔线程每年推出一代GPU架构芯片,至今已推出“苏堤”“春晓”“曲院”“平湖”四代芯片。是国内为数不多在B端和C端均有布局的国产GPU企业。可以说,摩尔线程就是致力于成为“中国版英伟达”。

AI智算领域,摩尔线程的夸娥(KUAE)千卡智算集群,已能支撑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

图形加速产品方面,专业级包含MTT S3000等系列,以及一体机等解决方案。

桌面级则是MTT S80等系列显卡。2022年,摩尔线程推出了第一款国产游戏显卡MTT S80,成为首款支持DirectX 12的国产显卡,可流畅运行《黑神话:悟空》等3A大作。

SoC产品方面,2024年,摩尔线程推出了智能SoC芯片“长江”。

最重要的,摩尔线程也推出了自己的“CUDA”架构,命名为“MUSA”架构,集成AI计算、图形渲染、科学计算、视频编解码四大引擎。

两家公司都处在高速增长期。

2022年-2024年,沐曦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42.64 万元、5302.12万元、7.43亿元,今年一季度,其营收3.2亿元,仅一个季度就接近去年营收的一半。

摩尔股份增长更加显著。2022年至2024年,摩尔线程营业收入分别为0.46亿元、1.24亿元和4.38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8.44%。

今年上半年,摩尔线程实现营收7.02亿元,半年营收超过了此前三年。

随着营收增长,各项指标都在逐渐变好。

2024年,摩尔线程AI智算产品毛利率达90.7%,公司总毛利率从2023的26%上升到2024的71%。已经初步具备了英伟达的毛利水平。

公司的盈利模型非常清晰,其净亏损从2022年的18.40亿元,缩减至2023年的16.73亿元,2024年进一步收窄至14.92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2.71亿元。

两家公司给出了非常积极的预期。沐曦股份预计今年1-9月,营收将同比增长437.36%至464.23%,预期到2026年实现盈亏平衡。

摩尔线程的招股书披露,2025年6月底已在洽谈订单合计超20亿元。预计2027年可实现较高幅度业绩增长,并且最早可于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

有这些积极因素,匹配上当前AI的火热行情,摩尔线程、沐曦股份目前的关注度更多来自情绪,或者预期。

在情绪价值之外,国产GPU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想办法,活下来

现阶段将摩尔线程、沐曦股份与英伟达、AMD对比是不公平的。

以MTT S80显卡为例,摩尔线程号称对标英伟达3060系列,这是英伟达2021年的产品。

即便如此,相比于英伟达成熟的产品,MTT S80在明暗表现、光线追踪、画面帧率上,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MUSA短期内也没有挑战英伟达CUDA的能力,因此,摩尔线程选择曲线救国。

MUSA与英伟达CUDA生态兼容,能自动转换英伟达的CUDA代码,大幅降低用户切换成本。这些说到底还是为了CUDA做出的妥协。

毕竟,摩尔线程刚刚成立5年,相比于“满级村大佬”,现阶段更多应该考虑如何活下来。

在回复问询时,摩尔线程表示,在国内GPU市场中的份额占比则低于1%。摩尔线程还没有太多受追捧的产品,也没有那么多客户。

沐曦股份同样如此,其仅有训推一体芯片曦云C500系列单一产品能够形成规模收入。

两家公司都处在高投入、高亏损、波动性大的阶段。

2024年,摩尔线程AI智算业务从无到有,拔地而起贡献收入3.36亿元,占比77.63%。今年上半年,AI智算创造营收6.65亿元,占比进一步增加到94.85%。

这同时也凸显出摩尔线程营收结构还很单一的问题。To C市场并未得到检验,是AI风口让摩尔线程的“平地一声雷”。

大客户依赖度较高,并且集中度是一直在加深。上半年,摩尔线程前5大客户贡献营收98.29%,其中第一大客户贡献56.63%,半壁江山靠一家客户维系。今年1-3月,沐曦股份前五大客户占比达到88%。

GPU是一个高投入、技术壁垒清晰的赛道,对研发投入度要求极高。

2024年,摩尔线程研发费用率高达310%,沐曦股份为121%。也就是说,两家公司营收完全无法覆盖研发投入,处于纯烧钱状态。

随着营收增长,情况会有所好转,但摩尔股份的研发费用率依然高达79%,沐曦股份则降至68%。短期内,两家都很难达到自负盈亏的状态。

即便跑步前进,摩尔线程、沐曦股份前方依然需要中国产业链的支持。

摩尔线程、沐曦股份采用业界通用的Fabless,即无晶圆厂模式,只负责研发和设计,生产制造环节交给专门的晶圆厂代工。

可预见的未来,摩尔线程、沐曦股份真要讲成“中国英伟达、AMD”的故事,不但需要自身技术突破,还要等待中国产业链的技术突破。

当然,摩尔线程、沐曦股份并不一定非要去跟英伟达、AMD掰手腕。事实上,抢到“国产自主可替代”的市场机遇已经足够。

AI产业仍然处于发展早期,GPU芯片处于明显的供不应求。1-3月,沐曦股份的产销率达到132%。这个机遇不是虎口夺食,而是吃肉喝汤的关系。

这也是现阶段冲刺上市的关键。趁着行情火爆,上市可以补充资金、扩大影响力,一旦市场追捧,可以获得更多样的融资渠道,有更多的机会抢占客户。

目前,“国产GPU四小龙”都在加紧IPO进程。燧原科技、壁仞科技于去年8月和9月发布了辅导备案报告;沐曦股份、摩尔线程正在努力争抢“第一股”。相比挑战巨头,摩尔线程、沐曦股份要与客户的需求赛跑,与同一水平线的同行赛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数读社”,作者:卢梭,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摩尔线程 沐曦股份 国产GPU AI芯片 英伟达 AMD 半导体 科技创业 Moore Threads Moore's Law Domestic GPU AI Chips NVIDIA AMD Semiconductor Tech Startu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