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10月28日 15:21
大模型公司探索新变现模式:从电商到API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面对高昂的成本和激烈的竞争,大模型公司正在积极寻找新的盈利途径。除了传统的API调用、会员订阅和企业定制化解决方案外,电商正成为一种受关注的新模式。通过在对话中嵌入商品链接,AI助手如豆包、元宝、Kimi等正从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新的交易入口。尽管广告模式因可能损害用户信任度而谨慎试水,电商因用户主动点击而更易被接受,被视为更优选择。国外如ChatGPT已与沃尔玛、Etsy、Shopify等合作,甚至推出“即时结账”功能。然而,电商变现仍面临技术门槛、平台合作难度以及用户信任等挑战。目前,API和会员订阅仍是大模型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但高昂的训练和推理成本以及市场价格战,迫使它们不断探索新的商业化路径。

💡 **电商新探索:从信息到交易的转变** 大模型公司正将AI助手从单纯的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新的交易入口,通过在对话中嵌入商品链接,如豆包、腾讯元宝、Kimi等,尝试将用户流量转化为销售额。这种模式旨在利用AI对用户需求的精准理解,引导用户完成购买,被认为是优于广告的一种变现方式,尽管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但其落地应用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想象空间。

📈 **传统变现模式:API、会员与定制仍是基石** 尽管新兴变现方式备受关注,但API调用、会员订阅和为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依然是支撑大模型公司商业化基本盘的关键。API接口为其他企业提供AI能力,会员订阅解锁高级功能,而定制化解决方案则能带来高利润率。其中,API收入是许多头部公司的主要来源,但行业竞争导致价格下降,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 **高成本与激烈竞争下的盈利困境** 大模型行业面临训练和推理成本“坐火箭”式上涨的严峻挑战,前沿模型的训练成本已达数亿美元。同时,“百模大战”导致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API定价不断下降,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这种“想赚钱得先砸钱”的循环,迫使OpenAI等头部公司也必须不断探索如电商等新的变现方向,以弥补高昂的运营成本和研发投入。

🌍 **国内外探索差异与未来展望** 国外大模型公司如OpenAI在电商变现上探索更为深入,已实现ChatGPT内置购物功能并支持直接支付。国内厂商则多以跳转第三方平台为主。虽然电商变现的落地难度和用户信任度仍是挑战,但对于高成本、高竞争环境下的行业而言,即使是较低的转化率也可能带来新的希望,电商被视为当前最易落地的变现路径之一。

定焦One团队 2025-10-28 12:17 北京

钛度要点:烧钱竞赛下,大模型公司还在寻找新的赚钱方式。

烧钱竞赛下,大模型公司还在寻找新的赚钱方式。

钛媒体作者丨定焦One

豆包,开始“带货”了。

近期有用户发现,在和豆包对话时,其回复中嵌入了抖音商城的商品链接,尤其是涉及消费类话题时,出现频次不低。不止豆包,腾讯元宝、文小言、Kimi等这类C端用户高频使用的智能助手类工具,也都在默默“上链接”。国外的ChatGPT更是与沃尔玛展开合作,用户能直接在聊天界面内完成下单支付。

从回答问题到推荐商品,这意味着AI工具正在迎来新的商业化阶段,它们不仅提供信息,还成为新的交易入口。

但“带货”只是表象。背后,是整个大模型行业在高成本和激烈竞争下的集体焦虑。

大模型主要分为开源模型与闭源模型两类。其中,开源模型更注重技术共享与生态构建,变现主要依赖提供配套服务、企业合作及社区支持;闭源模型的变现方式更为多元,涵盖直接商业服务、订阅付费、定制化解决方案等领域。我们将重点聚焦闭源大模型的变现模式。

综合多位行业从业者的观点,目前比较成熟的变现模式包括API调用、会员订阅、给企业做定制化解决方案。但面对高昂的成本,“老三样”不足以支撑庞大的算力开销,大模型公司们不得不拼命寻找新的变现路径。

眼下的带货,会是一个好选择吗?

变现新探索:广告不好做,电商或许可行

豆包们的新动作,让外界重新关注起大模型公司的搞钱新方式。除了之前的老路,它们正在尝试两种“离用户更近”的方式,一种是广告,另一种是电商。

其中广告是互联网最古老的商业模式之一,但在AI聊天机器人这一全新的交互场景上,各家大模型公司却普遍保持谨慎,或是低调试水。

因为一旦在AI的回答中加入广告,必然会降低用户的信任度。要收入,还是要用户,一直困扰着厂商们。

相比之下,电商目前被从业者认为是更优于广告的变现新模式。

尽管两者都依赖于AI搜索的两大基础优势:用户流量(高用户活跃度)和大量的用户行为数据(对用户需求理解更精准),但广告模式是大模型公司通过GEO技术(生成式引擎优化,即通过技术手段让品牌内容优先被ChatGPT等AI平台引用)为品牌提供曝光服务,追求展示次数和点击量。电商则更注重“成交”,通过嵌入购物链接,引导用户完成购买。

广告会被动干扰用户,电商链接通常由用户主动点击,因此被认为更易于被用户接受。

目前,国内大多数头部TOC向的智能助手类工具都接入了电商链接。

「定焦One」测试发现,在豆包、腾讯元宝、文小言、通义、Kimi、纳米AI上输入“敏感肌适合用什么样的面膜”,除通义之外,其他问答回复中均出现了不同形式的电商链接。

豆包在回复中插入文字链接,点击后会跳转抖音商城;腾讯元宝、Kimi以图片形式展现,点击图片后跳转到第三方平台;纳米AI和文小言则在参考网页里出现购物链接。涉及的购物平台包括淘宝、京东、得物、什么值得买等多个第三方渠道。

 豆包(左)、Kimi(中)、元宝(右)的回复中都出现商品了链接

专注于人工智能智能体领域的跃盟科技创始人王冉告诉「定焦One」,在搜索过程中,大模型需借助电商平台的相关商品数据作为支撑,“因此,有电商业务的大模型公司,会优先联动自家产品进行尝试,比如豆包接入抖音商城链接;而没有电商业务的大模型公司,会选择和其他平台合作,但是这个合作落地的难度会更大一些。”

而且合作的电商平台数量越多越好,“信息越多,模型交付给用户的结果就越客观,更容易交付一个准确的用户预期。”

王冉表示,在回答中插入商品链接,属于大模型在应用层上的变现模式。应用层的变现可分为L1-L5五个难度级别,插入商品链接属于L1也就是最基础的级别,依靠关键词索引和内容匹配技术即可实现。

但正因为这一变现方式的技术门槛不高,很难拉开与当前主流的电商平台搜索推荐的体验差距,更难媲美广告商业模式带来的收入。

一位从业者表示,大模型公司和电商平台的合作灵活多样,有的可能以佣金分成的方式,有的可能是资源置换,比如大模型利用这些数据训练自己的电商推荐能力,电商平台则通过大模型的用户点击、浏览行为等反馈数据,优化商品和运营,但目前“电商变现”还处在初步尝试期。

国外的探索则更进一步。

OpenAI先是在今年4月底宣布,ChatGPT内置了购物功能,形式和国内类似,也需要跳转外部链接购买产品。9月底,它又推出了“即时结账(Instant Checkout)”功能,用户可以在ChatGPT界面内直接下单Etsy和Shopify两大平台的商品,无需跳转至第三方平台。目前OpenAI表示,会对通过ChatGPT完成的交易收取一定的费用,不过暂未透露具体费用标准,具体信息包含在与Etsy和Shopify的保密合同中。

从业者认为,这意味着OpenAI正试图打通“搜索-推荐-决策-支付”的全链路,ChatGPT的商业价值再升级。如果成功,ChatGPT便成为了新的、流量巨大的“购物入口”,用户和商家也会降低对亚马逊等传统电商平台的依赖。

王冉表示,支付功能的技术难度更高更复杂,模型直接到了支付交付环节,属于应用层的变现的L3难度级别甚至更高级别的事情,目前大模型公司还需要走很长的路才能实现。

虽然这一构想不错,但实施难度不小。目前最大的限制或许来源于电商平台端。

王冉指出,电商平台并不愿将自家商品数据开放给外部AI产品,担心会损害自己的流量入口、降低用户粘性。因为付出了昂贵的获客成本,平台更希望将流量沉淀在内部,而不是把用户的交易心智放在AI产品入口里。

即便是走得比较靠前的ChatGPT,目前能在站内查看链接并支持的电商平台仅有Etsy和Shopify,较为小众。虽然沃尔玛也宣布和ChatGPT达成合作,但目前ChatGPT内的商品品类还比较少。

「定焦One」也在测试中发现,ChatGPT内出现的大部分商品还需跳转第三方平台完成购买。

而且,电商变现也面临着用户信任问题。

虽然OpenAI强调,其商品推荐排名完全基于用户查询的相关性和上下文,换句话说,不存在商家付费购买排名的情况,但部分用户依然担忧,加入电商链接,可能让AI推荐结果受到商家操控。

从广告到电商,大模型公司在尝试更多变现可能,但依旧充满不确定性。

老方式“三强”:API、会员、定制,仍是基本盘

新方式收入体量有限,真正撑起大模型商业化基本盘的,依旧是原来的“三条老路”——卖API接口、搞会员订阅、给企业做定制化解决方案。

先看“卖API”,即将大模型能力做成一个“工具接口”,卖给其他企业,用于自建AI客服、智能办公软件等功能。

“目前API是大模型公司最主要的变现方式之一。”一位资深从业者认为。

其中,代表性公司包括国外的OpenAI、Anthropic和Google,以及国内的字节、阿里、百度。

卖API能赚多少钱?

AI软件工程师覃相介绍,估算一家大模型公司的API收入,涉及三大核心因素:API调用量(Tokens数)、定价(每百万Tokens费用)和实际折扣。如果仅从API的调用量和定价粗略计算,从业者预估,OpenAI和Anthropic属于行业内靠卖API赚钱的第一梯队,其中,OpenAI主要依赖它领先的模型能力和全球开发者生态,而Anthropic的API收入主要由编程贡献。

国内的DeepSeek曾披露,若按定价较高的DeepSeek-R1估算,其一天总收入为56万美元,成本利润率为545%。Moonpig AI负责人曾公开分析国外的Anthropic和OpenAI的API收入,今年前6个月,Anthropic的API收入达到31亿美元,OpenAI则为29亿美元。

AI行业资深从业者云中江树综合DeepSeek、OpenAI、Anthropic公开披露的收入以及该部分的营收占比数据,认为国内外头部的大模型公司都能靠API赚到钱。

具体到国内公司,人工智能领域公司向量方程创始人沈仁奎表示,受国内市场竞争的多元化和统计口径差异的影响,国内目前在API调用上出现了“调用量”与“总营收”两个不同维度的领先者,火山引擎(字节跳动)在调用量上领先,阿里云在总营收上居首。

再看“会员订阅”,即个人用户花钱买会员,从而解锁更多大模型功能。

这一变现模式的领先者还是OpenAI,目前ChatGPT最低的Plus会员费为每月20美元。

英国《金融时报》曾披露,OpenAI的“年化经常性收入”为130亿美元,其中约70%来自ChatGPT用户的订阅费。按照这一比例计算,会员费能达到90多亿美元。

但这一变现方式与用户消费习惯密切相关,国内部分大模型公司也推出了C端会员服务,收费在30元/月左右,但付费意愿低。Kimi在去年推出的“打赏”模式算是一个新尝试,即用户通过打赏获取高峰时段的优先使用权限,但也非强制订阅。

覃相表示,目前国内没有特别突出的C端付费产品。用户付费习惯差异和激烈的“百模大战”,让国内厂商将基础服务免费作为获取用户的重要战略,且为了吸引用户,大模型公司还需不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市场推广,导致获客与留存成本不低。

因此,目前主要靠会员订阅赚钱的仅有OpenAI和Perplexity,且Perplexity用户规模较小。即便OpenAI的会员总营收不错,其付费会员占比也仅为5%,显示出订阅模式的天花板。

最后是“企业解决方案与定制化”和生态系统分成。

企业解决方案与定制化可以理解为,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专门开发一套AI方案,比如给工厂做智能质检的AI系统。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利润率高,企业也愿意为定制而付费。覃相能明显感觉到,与前两年相比,客户的接受度高了很多。但他也表示,目前这种方式的变现规模还是小于卖API、用户订阅,而且能凭借这种方式赚钱的,主要是头部公司。

至于生态系统分成,是建立类似App Store的插件(Plugins)或智能体(Agents)商店,开发者通过提供增值服务获利、平台从中抽取分成,但行业整体仍处于早期。

总之,上述三种较为稳定的变现模式中,API和会员订阅占大头。

成本太高,不得不为

即便大模型公司从没停止过商业化探索,但面对高昂的训练和推理成本,还是远远不够。

头部玩家也扛不住亏损。根据OpenAI向股东提交的财务报告,其在2025年上半年的营收约为43亿美元,比去年全年营收高出约16%,但亏损也达135亿美元,主要支出花在研发人工智能以及运行ChatGPT上。

综合从业者的说法,这种高成本,是全行业的宿命。

一方面是训练成本“坐火箭”似的往上涨。

沈仁奎表示,前沿模型的训练成本已从2020年的数百万美元激增至2025年的3亿美元以上,增长约66倍,且仍在向更高量级攀升。这背后是硬件垄断、能源消耗和高质量数据稀缺等多重因素的叠加。

另一方面是用户使用时的“推理成本”也在上涨。

“推理“也就是用户使用大模型处理任务时,模型实时计算生成答案的过程。随着AI工具被用于多步骤任务、分析长文本(长序列)等越来越多的复杂需求,用户要的“推理”次数和难度都在涨,成本也越来越高。

一次推理任务究竟有多烧钱?覃相将完成不同复杂度任务时所需的成本进行如下对比:

如果是处理简单的问答,比如写一篇短文,一次不到0.6美元,但如果是用Agent(智能体)做复杂分析,成本直接达到上百美元,差距能有上百倍。也正因如此,覃相觉得,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就是一场“烧钱竞赛”,单靠API接口和会员费的收入,根本填不满这么高的成本,必须找新的赚钱路子。

与此同时,行业竞争还在不断加剧。

沈仁奎表示,如今头部大模型的性能差距越来越小,产品变得越来越“像”,再加上国内开源模型发展得很快,为了抢市场份额,各家公司不得不打起“价格战”,API接口的定价一降再降,以前调用一次可能要几毛钱,现在能降到几分钱。结果就是,利润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小,赚钱的老路越走越窄。

于是,大模型公司卡在一个“想赚钱得先砸钱”的循环里:要提升模型,就得投钱训练;要留住用户,就得扛住算力成本;要抢占市场,就要应对价格战压力。哪怕是OpenAI这样的头部企业,也得不停探索新的变现方向。

对于国内厂商来说,“豆包们”在电商领域试水,也是这种压力下的必然选择。电商或许不是唯一的答案,但可能是当下最容易落地的一条路。在高昂算力和激烈竞争中,哪怕再低的转化率,也意味着新的希望。

本文授权转载自定焦(dingjiaoone)

作者  | 王璐编辑 | 魏佳

热点视频推荐

“AI教父”杨立昆:硅谷邪教徒试图用数据中心,制造所谓“天才国度”,不可能实现。所谓博士AI,只是数据反刍的结果。#AI#AGI#杨立昆#博士AI#硅谷#钛媒体#钛媒体AGI

点赞关注钛媒体视频号,观看更多精彩视频

为了能够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消息,请大家动动手指,为钛媒体点亮“星标”吧!

巴伦中文网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

更是价值的联结者

加入我们,与智者同行

成为会员了解最新投资动向

我知道你在看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大模型 AI 商业化 电商 API 会员订阅 企业解决方案 Large Models AI Monetization E-commerce API Membership Subscription Enterprise Solution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