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描述了作者在筹备婚礼过程中,与奶奶在婚宴宾客邀请数量上产生的严重分歧。奶奶希望邀请大量“亲戚”,包括许多仅有一面之缘甚至素未谋面的远亲,计划摆设三十桌以上。作者家境普通,认为如此庞大的宴请将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且不符合当前市价。尽管作者和家人劝说,奶奶仍固执己见,认为不请客会“没面子”并断绝关系,且要收回过往人情。当作者提出费用对半承担时,奶奶又提出让作者家承担大头。这种分歧导致家庭关系紧张,作者对此感到担忧和不安。
💰 经济压力巨大:奶奶计划邀请大量仅有一面之缘的“亲戚”,预计三十桌以上,每桌花费高昂,将给普通工薪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可能掏空家底。
🤝 人情往来与面子考量:奶奶坚持邀请众多亲戚,认为这是“收回人情”和维持“亲戚关系”的必要之举,否则会“没面子”,显示了其在人情社会中的观念。
⚖️ 家庭内部沟通困境:作者的劝说遭到奶奶的固执己见,且父亲一味听从奶奶,未能有效协调。在提出费用分担时,奶奶的态度转变,导致家庭关系进一步僵化。
不久前,我奶奶说等我结了婚,要把她认识的乡下、村里、甚至还有外地的所有“亲戚”都请过来吃席,我们顶多就请个十几桌,她一个人就要请三十桌可能还不止,按我目前市里的行情一桌也要个六七千,她如果这么做肯定不是一个小数目(还没算上彩礼和其他费用呢),我家也是普通的工薪家庭,这么做的话可能真就把家底给掏空了......
我们劝说她这样不合适,但是她就是固执己见,而且我爸还一味地听她话,不做任何反抗。她还说如果不请那些“亲戚”,就很没面子,还会断了所谓的“亲戚关系”,她送过不少人情,要趁这次都要回来,我们妥协说这么做也行,那费用就对半承担,她就立马翻脸不乐意了,说大头还是得我们出,现在有点闹僵掉了。
尽管这是以后的事情,我却感觉就会发生在眼前,心中感到一丝不安。
注:
1.奶奶眼里的“亲戚"就是那些哪怕见过一面,打了声招呼的,也算她的“亲戚”,不管交情有多深。
2.我性格比较 i ,交际圈子小,到时候能请到的朋友也很是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