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10月28日 13:50
国有四大行股价上涨,多因素支撑估值修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今年以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等国有四大行的股价均表现强劲,其中农业银行A股更是屡创新高。尽管A股涨幅多数未及大盘,但H股表现普遍优于A股,且较A股存在折让,性价比凸显。股价上涨得益于政策红利,如财政部注资补充资本,以及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缓解负债成本担忧。资产质量稳步改善,不良贷款率下降,拨备覆盖率提升。同时,高股息分红和低于定存利率的股息收益率吸引了险资等机构资金的青睐,如中国平安和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增持。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银行股估值的修复,但净息差下行压力依然存在,未来走势有待观察息差企稳信号与宏观政策的协同效应。

💰 **政策红利与资本强化:** 财政部近期向建行、中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注入5000亿特别国债,有效补充了这些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增强了其资本基础和风险抵御能力。这不仅为银行的业务拓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也提振了市场对银行板块股价稳定的信心。同时,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有望降低银行的负债端成本,缓解市场对净息差持续收窄的担忧,为股价上涨奠定基础。

📈 **资产质量改善与估值修复:** 截至2025年6月30日,国有四大行的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下降,拨备覆盖率普遍提升,显示出资产质量的稳健改善。尽管部分银行拨备覆盖率有所下降,但整体仍处于较高水平。稳定的股息分红以及高于当前定存利率的股息收益率,特别是H股因折让而更显吸引力,使得持有银行股票比银行存款更具投资价值。较低的市净率也表明,即使股价上涨,银行股的估值仍具有配置吸引力,市场对其未来估值修复的预期得到提振。

🤝 **机构资金青睐与信心注入:** 国有四大行凭借稳健的资产质量、高股息和低波动的特点,成为险资等机构资金的优选。如中国平安持续增持工行和农行H股,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也增持中行H股。中央汇金等也可能通过关联公司间接增持。这些大资金的涌入,显著增强了市场对银行板块估值修复的信心,为股价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动力。

⚖️ **H股折让与投资价值凸显:** 尽管国有大行的H股表现普遍优于A股,但其H股股价仍较A股有两到三成的折让,显示出H股在估值上更具吸引力。结合其稳定的股息分红和高于市场化存款利率的股息收益率,持有H股银行股票的投资回报可能优于单纯的存款行为,为投资者提供了“持股比存钱更划算”的投资逻辑。

文 | 财华社,作者 | 毛婷

今年,国有四大银行的股价都不约而同地有突破性表现,工商银行(601398.SH)、建设银行(601939.SH)、中国银行(601988.SH)均在年中时创下新高,而近日,农业银行(601288.SH)更不断地刷新高位。

但值得留意的是,就A股表现而言,除了今年以来累计涨幅接近60%的农行外,其余三大行的A股累计涨幅尚未能跟上大盘表现,见下表,工行、建行、中行的A股今年累计涨幅分别为19.13%、12.26%和6.07%,而上证指数今年以来的累计涨幅达到19.25%。

相较而言,除了农业银行(01288.HK)外,国有大行的H股表现要好于其对应的A股,工商银行(01398.HK)建设银行(00939.HK)中国银行(03988.HK)的H股累计涨幅分别达到23.80%、29.99%和18.72%,但相对于港股大盘指数恒指的累计涨幅31.77%,三大国有银行的H股表现仍是略为跑输。农行今年以来的H股累计涨幅为44.32%,远超大盘指数,但是逊色于其A股表现。

尽管国有大行的H股跑赢其A股表现,它们的H股股价仍较A股具有两成至三成的折让,反映H股股价仍更具性价比。

国有四大行股价上扬背后有哪些因素支持?

政策红利

今年6月末,财政部5,000亿特别国债注资建行、中行、邮储银行(601658.SH)、交通银行(601328.SH)的交易完成,为这些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夯实资本基础和抗风险能力,为银行的业务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银行板块的股价稳定提供了信心支持。

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或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负债端的成本,缓解市场对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的担忧。

资产质量改善,估值得到修复

2025年6月30日,国有四大行的不良贷款率均有所改善:工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33%,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17.71%,较期初上升2.8个百分点;建行的不良贷款率较期初下降0.01个百分点,至1.33%,拨备覆盖率则较期初上升5.8个百分点,至239.40%;农行的不良贷款率也较期初下降0.02个百分点,至1.28%,拨备覆盖率虽然下降4.61个百分点至295%,但仍明显高于同行;中行的不良贷款率较期初下降0.01个百分点,至1.24%,拨备覆盖率则较期初下降3.21个百分点,至197.39%。

与此同时,国有四大行每年都有稳定的股息分红,相对于市场化存款利率趋向下以缓解它们的成本压力,其股息收益率更为理想,见以上的AH股估值表,即使四大行的股价已有一定的涨幅,但其股息收益率仍高于当前不到2%的定存利率,H股因较A股具有深幅折让,股息收益率也更为丰厚,因此存款进国有四大行,不如持有四大行股票来得划算。

从前文的市净率可以看出,就算股价今年以来已经上涨了一定的幅度,且刷新过新高,但四大行当前的股价仍普遍低于其净资产值,这使得银行股具有较高的配置性价比,随着市场对于银行股未来成本端压力减轻的乐观预期,它们的估值也得到修复。

资金大量流入

国有四大银行股因资产质量较稳,高股息低波动的特点,成为险资等机构资金的优选。财华社留意到,今年以来险资频频增持国有四大行

港交所的权益披露数据显示,中国平安(02318.HK)去年年底至今年初,频频增持工行H股,股价介于4.7987港元-5.6737港元之间,其中平安资管于工行H股的持股比例已由年初时的17.11%上升至19.02%,平安集团的持股量则达到18.08%,平安人寿则为17.11%。

与此同时,中国平安更密集地增持农行的H股,年初举牌之后,平安资管、平安集团和平安人寿于农行H股的持股比重已分别达到20.01%、20.06%和17.03%。

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则持续增持中行的H股,其当前于中行H股中持股比例已由年初时的12.56%上升至当前的19.00%。

此外,财华社也留意到中央汇金或通过其关联公司或是投资,间接增持于四大行的持股量。

这些大资金的进入,也鼓励了市场对于银行板块估值修复的信心。

结语

近期国有四大行股价表现亮眼,尤其是农业银行A股与H股双双创下新高,市净率已突破1倍,引发市场对银行股估值空间的重新审视。

尽管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资产质量稳步改善,叠加险资等长期资金涌入为板块注入信心,但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四大行净利差与净利息收益率(NIM)仍面临下行压力——负债成本优化未能完全抵消资产端收益率的更快收缩,利差收窄的挑战尚未完全化解

与此同时,银行股的投资逻辑正悄然转变:稳定的高股息与估值修复成为资金配置的重要抓手。H股较A股深度折价,叠加股息收益率显著高于市场化存款利率,凸显出“持股比存钱更划算”的配置价值。然而,能否持续向上突破,仍需关注息差企稳的实质信号与宏观政策的协同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二届“港股100强”评选即将开启,国有四大行作为历年榜单的常客,今年能否凭借股价突破、资产质量韧性与政策赋能再度入选,并斩获更加靠前名次,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估值修复与基本面承压的博弈中,银行股能否延续升势,或许正蕴藏于未来业绩与资金动向的平衡之中。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国有四大行 银行股 股价上涨 估值修复 政策红利 资产质量 机构资金 H股折让 股息收益率 State-Owned Banks Banking Stocks Stock Price Surge Valuation Recovery Policy Dividends Asset Quality Institutional Funds H-Share Discount Dividend Yiel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