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10月28日 13:25
关注男性健康:前列腺癌的现状与应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聚焦于10月28日“世界男性健康日”,强调了前列腺癌在中国男性健康中的严峻地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且呈上升趋势。文章指出,尽管部分男性因忽视早期症状而延误治疗,但前列腺癌并非不可控,早期发现治愈率高,晚期患者也可获得较长生存期。文中引用专家观点,强调了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及时就医的重要性,并呼吁全社会关注男性健康,鼓励男性主动管理自身健康,成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文章还提及了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和筛查的挑战。

前列腺癌在中国男性健康中日益严峻,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位列男性恶性肿瘤前列,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中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例达13.42万例,死亡4.75万例,这使得关注男性健康、主动管理健康成为当务之急。

年龄是前列腺癌的重要风险因素,5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呈指数级增长,我国新诊断患者中位年龄为72岁,高峰年龄在75-79岁。然而,许多中老年男性因羞于启齿或忽视症状而延误就医,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文章呼吁男性应正视排尿异常等早期信号,及时就医。

前列腺癌并非绝症,治疗手段相对成熟,且具有“温和、病程长”的特点,早期发现可通过微创手术治愈,晚期患者经适当治疗也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期。专家建议,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多运动、多吃蔬菜,并定期体检,是预防和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关键。

虽然中国尚未开展大规模前列腺癌筛查,且PSA筛查假阳性率较高,但专家仍强调定期泌尿系统检查的重要性。对于出现排尿异常、腰痛、血尿、体重下降等症状的男性,应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前列腺癌筛查,切勿轻信网络传言或保健品疗效。

积极的心态和家人的支持对于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乐观情绪,同时也要学会感谢和依靠家人,共同面对疾病挑战,如患者张衡的经历所示,积极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病情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2025-10-28 13:00:00

每年的10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世界男性健康日”。视觉中国/图

经典电视剧《潜伏》中,吴站长见到前来报到的余则成,感慨时间飞逝,两人都已不再年轻,还坦然调侃自己“前列腺经常造反”。这句台词,戳中了许多中老年男性的隐秘心事。

不过,随着年龄增长,“尿频、尿急、尿不尽,前列腺有问题”真的是逃不脱的生理规律吗?其实不然,有些人低估或忽视了前列腺发出的预警,错过求医问诊的最佳窗口期,最终拖成前列腺癌,令不少泌尿外科的临床医生感到惋惜。

2025年7月,《中华肿瘤杂志》刊发的《前列腺癌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指出,2022年中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例13.42万例,死亡4.75万例,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6位和第7位,“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每年的10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世界男性健康日”,自2000年起,原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也将这个日子定为“中国男性健康日”。2025年“中国男性健康日”的活动主题是“男性健康主动管理,幸福生活共同守护”,旨在将国家顶层设计落地为全民行动,呼吁广大男性扛起健康管理责任,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前列腺癌是一个相对温和、病程较长的疾病,不管是手术还是药物治疗都相当成熟,而且医保也能覆盖大部分项目,它的棘手程度和经济负担,都没有患者想象中那么严重。”2025年10月25日,男性健康日前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谢欣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中老年男性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发现排尿异常及时就医,也希望家属们能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与支持。

50岁以上男性高发

“当时吃不下饭,喝不下酒,人一下子瘦了15斤,浑身骨头疼,包括背、肋骨,疼得很厉害。”2024年10月,54岁的张衡(化名)去医院检查,最终被确诊为前列腺癌。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状如栗子,位于尿道颈和膀胱膈之间,主要功能是控制、协调排尿功能等。

得知结果那一刻,张衡觉得“天塌了”,头几个月心情非常低落,想到年幼的孩子和刚有起色的事业,张衡心中充满难受和遗憾。

张衡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爸也是这个病,75岁确诊,治疗了3年,后面因为老年痴呆就没法治疗了,81岁逝世”。

谢欣回想起2001年左右刚到医院工作的时候,和科室同事们在临床上很少能碰到一个前列腺癌患者,“但最近二十多年,有越来越多前列腺癌患者出现”。

根据国内外文献梳理和临床观察,谢欣认为这是多种因素叠加带来的影响: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变大、饮食习惯改变、健康筛查和体检普及,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等。“前列腺癌是个相对弱性而且比较温和的肿瘤,跟肺癌、胰腺癌、胃肠道的恶性肿瘤相比,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年龄紧密相关,且进展较慢。” 谢欣说。

2024版CUA前列腺癌诊疗指南等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5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呈指数级增加。我国新诊断前列腺癌患者中位年龄为72岁,高峰年龄为75-79岁。

谢欣表示,很多中老年男性患者,由于难以向家人开口自己的异常,自己也不肯检查和治疗,直至功能损坏,或者拖成晚期,实属可惜。“早期发现的话,可能一个微创手术就可以解决,身体条件好的话,九十几岁高龄也能做,患者真的无须讳疾忌医。”

从全球来看,前列腺癌也已经成为男性极具威胁的健康杀手。世卫组织援引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数据称,对于全球男性来说,前列腺癌是第二大常见的癌症,仅次于肺癌。

2025年5月18日,拜登办公室发布声明称,拜登于5月16日被诊断出患有一种侵袭性前列腺癌,且已扩散至骨骼。这一消息,也让前列腺癌更加受到公众关注。

戒烟、限酒、多运动

庆幸的是,面对前列腺癌,医生不是束手无策。随着科技进步,近年来各种治疗手段越来越成熟。

谢欣介绍,首先要根据患者确诊时的临床分期以及相关检查,综合评估治疗方案。如果是局限性肿瘤且没有转移,首选根治切除手术和放射治疗,可以实现长久生存、不复发;如果有转移,手术或许不是最好选择,需进行全身治疗,可选择内分泌治疗来抑制雄激素,或者联合全身化疗等。

目前,中国未曾开展过大规模的前列腺癌筛查,仅有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或省会城市做过部分筛查,这或与现有前列腺癌筛查手段(血液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假阳性率过高有关(详见南方周末2025年5月27日报道《抽血即可诊断前列腺癌,拜登为何不测?》)。

许多泌尿外科的医生发现,患者一检查就发现是晚期的例子,不在少数,但只要治疗得当,即使是出现转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也能获得较长的生存期。一份2021年刊载于《国际泌尿系统杂志》的研究显示,美国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中,白人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25.6%,亚裔患者最高,为37.1%。“通过治疗,晚期患者也能活个三到五年,甚至十年的也有。”谢欣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我们经常做科普,提醒50岁以上的男性,如果发现尿频、夜尿增多等排尿异常,或者有家族病史,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泌尿系统检查。”他提醒说,当出现腰痛、肉眼血尿、体重下降等情况,应第一时间到医院做前列腺癌的筛查。

谢欣还谈到,不要轻信一些网络上的说法:吃保健品或者某种食疗可以避免前列腺癌的发生等,而是平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戒烟、限酒、多运动、多吃蔬菜。

在近一年的治疗过程中,前述患者张衡努力配合医生,对抗前列腺癌。2025年6月,张衡做了一次PSMA检查,显示全身除前列腺底部还有影像,其他部位已找不到活性癌细胞。“前几天验的PSA已经只有0.079了,说明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张衡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妻子的陪伴和照料下,他现在每天坚持游泳1000米,一点一点恢复到之前的生活,他还主动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治疗经历,为病友们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是病人自己,先不要害怕,保持积极的心态,也不要忘记安慰和感谢家人。”张衡感慨道。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男性健康 前列腺癌 世界男性健康日 癌症筛查 健康管理 Men's Health Prostate Cancer World Men's Health Day Cancer Screening Health Managemen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