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星人Pro 10月28日 11:43
AI 助力独立游戏创作:普通工具也能打造沉浸式解谜体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探讨了独立游戏制作人银河电灯如何利用日常AI工具,从零基础独立完成一款名为《大学生登山失踪事件》的网页解谜游戏。游戏通过层层嵌套的网页互动,营造出极强的沉浸感,并因其独特的创意和制作方式受到玩家欢迎。作者分享了其AI辅助的创作流程,包括剧本润色、网页编程和图像生成,并深入分析了AI在开发过程中的优势、局限性以及调试经验。文章强调,决定创造力上限的并非AI的强大与否,而是人的构思和运用能力。

💡 **AI工具的普惠性与独立创作的可能性**:文章展示了即使是像豆包、Gemini、文心一言这样并非最顶尖的AI工具,也能在非程序员、非美术背景的独立创作者手中,实现从构思、剧本检查到网页逻辑和视觉生成的全流程游戏开发,证明AI democratized creative processes, enabling individuals to bring complex projects to life.

🖼️ **AI在视觉生成中的国别化优势与挑战**:作者特别强调了使用国内AI(如文心一言)进行图像生成,因为其对中国生活场景和汉字的理解更到位,避免了国外AI可能出现的乱码和文化理解偏差,同时承认AI在生成特定类型图像(如地图、恐怖元素)时仍面临限制,需要反复调试和提示词优化。

💻 **AI编程的“理解力”与沟通成本**:尽管AI在生成代码方面表现出色,能实现复杂的功能(如搜索词触发跳转、视觉特效),但作者也指出了AI在“空间感知”和精细化修改上的不足,它无法像人类一样直观理解页面渲染效果,导致沟通成本较高,在需要精确布局的UI设计上,人类的直观性仍占优势。

✍️ **AI在创意文本领域的应用与局限**:在剧本创作方面,AI主要用于检查流畅度和逻辑,而非生成“有趣”的内容。但在特定文案风格(如文言文)和细节填充上,AI展现出强大能力。作者认为,AI在提供新颖的诡计或引人入胜的推理方面仍有不足,最终的创意主导权仍掌握在创作者手中。

🤝 **AI与创作者的共生关系及未来展望**:作者将自己定位为AI游戏的“制作人”,负责构思和全局把控,AI则作为执行者。他期待未来AI能更深度地嵌入游戏,成为能思考、实时互动的NPC,创造更接近“活的世界”的体验,但同时也意识到AI创作在玩家接受度和版权伦理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要一个“信任迁移”的过程。

董道力 2025-10-28 09:56 北京

如今人们对于 AI 的开发,跟上 AI 的能力了吗?

作者董道力邮箱dongdaoli@pingwest.com

你有多久没有认真看完一篇网页了?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人们恨不得连看短视频都要开两倍速。可就在不久前,很多人却在一款游戏中,心无旁骛地“搜寻”完了整整 36 个网页。

原因不是网页用了什么高科技,而是玩家真心地想——在这些页面里找到真相。

2025年秋天,一款名为《大学生登山失踪事件》的网页解谜游戏走红。它没有华丽建模,也没有大厂宣发,玩家只需打开一个饭店主页,就会被卷入一个层层嵌套的谜团。B 站实况播放量轻松过万,小红书评论区里满是“凌晨两点卡在菜单里”的留言。

你带着寻找失踪弟弟的游戏目标点开网页,准备迎接复杂的解谜设定。期待中高难度的解密都不存在,反而是一个简简单单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网页,AI感十足。然而,网页的背后暗藏玄机,需要你通过关键词,抽丝剥茧寻找线索。

由于是网页互动形式,游戏中的“推理参与感”比看推理小说更加沉浸。当你仔细阅读完网页中的文字,成功找到关键线索,兴奋程度不亚于做出数学压轴题。

这款游戏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不仅在于谜题的设计,更在于它的诞生方式。

游戏制作人银河电灯,既不是程序员,也不是美术出身,却凭借一系列 AI 工具,从构思到剧本、从网页逻辑到视觉生成,一手完成了整部作品。

在过去两年,我们见证了太多“AI 创意”案例,从黑客松的 24 小时原型,到科技公司为新品造势的“AI 项目”,这些作品往往短暂而实验性。但《大学生登山失踪事件》不一样,它是一款真正让玩家玩进去、传播开的项目。

更有趣的是,银河电灯并没有使用那些时下功能最强、最火的 AI IDE 或大模型工具。他用的,是人们熟悉到甚至“低配”的组合:豆包、Gemini、文心一言。这也许说明了决定创造力上限的,从不是算法,而是人

游戏网址:https://missing.shiroki-y.top/introduction.html

以下是与《大学生登山失踪事件》制作人银河电灯对话,共同揭开这场“人机共创”的全过程。

从游戏行业外围到“AI 游戏制作人”

硅星:可以先介绍下自己吗?

银河电灯:我现在在日本,差不多两年半到三年前来的。之前在国内一家游戏公司做中日对接商务。后来还是回到东京找了工作,继续在游戏行业,但岗位偏文职。虽然一直在游戏行业里进进出出,但一直没“摸到游戏内核”。这也是我动手做游戏的契机之一。

从饭店首页到“运气”的民俗世界

硅星:为什么想做这款游戏?

银河电灯:最早让我产生创作冲动的,是在一个日本网站上看到的一类作品。它们和传统意义上的软件或游戏完全不同。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设定:有人丢了钱包,被人捡到后拿去网上拍卖。玩家买下这个钱包,打开后发现里面的每一样物件都是解谜线索。你一点点推理、拼接,最终能还原出钱包原主人的身份与故事。那种“游戏侵入现实”的感觉,让我非常震撼。

后来我关注到一个日本团队“第四境界”。他们专门制作 ARG(Alternate Reality Game,交替现实游戏),擅长把叙事与线下互动、实体道具结合起来。

我没有条件去做线下部分,就借鉴了他们的理念,尝试用网页解密和数字标记的方式去实现同样的沉浸感。再往后,我玩到了一位民间创作者向“第四境界”致敬的作品,那种独立、自由又带点执念的创作气息,彻底点燃了我。于是我也想自己能不能做一个。

硅星人:那为什么会选取“饭店网页”作为解密的舞台?

银河电灯我认为“饭店的主页”这个设定很日常,而日常的事物最容易让人放下戒备,也最容易代入。然后从这个熟悉的入口,慢慢引到更黑暗、更深层的地方。当然也带着一点私心,我想顺带介绍一下家乡的河南菜。

游戏中的民俗元素我思考了很久,最后决定围绕“运气”展开。在我的设定里,“运”的调配被拟人化成一位“神”,并遵循一种守恒的法则:你在一处得到,就必然在另一处失去。这样的规则既符合直觉,又能让整个世界观自洽。

硅星:所以游戏中的宗教本身在您老家并不存在?游戏中的饭店地址在北京,是不是也虚构的?

银河电灯对,不存在。饭店也是我编的。但我觉得现实里一定有这样的地方,外地的一家饭店。在老家开就没意思了,只有在外地,老家的味道才显得珍贵。河南遍地都是河南菜,到了别的省市,它才更显珍贵。

如何用 AI 拼出一款完整的游戏

硅星人:我看你的微博中写道,你并没有编程和美术经验,用到了 AI 辅助,那么说说你的创作流程吧。

银河电灯:我在自己的博客也提到过,虽然标题写的是“零基础用 AI 做游戏”,但前期的构思还是得靠自己。这部分 AI 还没法替代。

整个流程大概是这样的,一开始要先构思剧本。老实说,AI 很难分辨什么叫“有趣”。你让它讲个笑话,往往都不好笑。所以剧本部分肯定是我自己写。AI 在这一步的作用,主要是帮我检查流畅度、逻辑有没有漏洞、有没有硬伤。

我当时用的是国内的豆包。豆包挺“百搭”的,不是某一项最强,但各方面都能帮上点忙,我觉得挺合适。

第二步是做清单。也就是列出每一页需要设计的内容、关键词、推进逻辑。比如这一页要告诉玩家什么信息,玩家会得到什么样的情感反馈或推理线索。我会特意设计一些“吓人页”来制造情绪冲击,然后再考虑下一页希望玩家去做什么。这一阶段完全靠自己完成,AI 介入的空间不大。

第三步,也就是所谓“AI 做游戏”的主要环节,才进入到实际制作阶段,包括网页编程和生成图片。编程部分我最初用的是 Google 旗下的 AI(Gemini),后来做第二部时开始用 GitHub Copilot,我觉得它在代码生成上更强。

至于图片,我用的是百度的文心系 AI。它会自动调用不同的模型,使用体验特别好。你也能从游戏里看出来,画面里有很多“很中国”的细节,比如小区底下的门面房、红色的门头。这些用国外的 AI 很难做,它们对中国生活场景理解不够,对汉字的识别也很弱,生成的汉字经常是乱码。所以在视觉部分,我是坚决用国内 AI 。

AI 的坑与调试

硅星人:那使用 AI 的过程中踩过哪些坑,或者有什么要吐槽的?

银河电灯:首先,把期望值放低。我后来渐渐习惯了,它不可能两三次就给你做好,基本都要调试很多次。

还有它会“遗忘”。比如你给它一个网页,让它修改时,突然某些功能没了。它会“瞎改”,不知道为什么会篡改你原本的代码。我经常强行加一条要求:禁止删改其他部分代码,只改我上面提到的这部分。因为图省事,你把整个页面都发给它,让它只修改一小段,它改完后别的地方也会偷偷改一点,这个臭毛病很常见。

图片部分,人物和场景还行,但地图/分析类图很难。我想做张简易地图(几条路+位置星标),调了很久都不对。另外,国内生图对稍微恐怖点的元素会有限制。比如我做“符咒”时,它老给我可爱手绘风。我只是想要“瘆人”,不是“鬼图”,也得花很多轮才接近想要的氛围。

硅星人:调试时有什么经验吗?比如增加哪些关键词?

银河电灯:倒推。先找一张氛围对的参考图,让 AI 先“反推提示词”,再在它的提示词基础上二次改写,然后喂回去。成功率高不少。

AI 编程,有惊喜也有遗憾

硅星人:用 AI 编程的时候,会不会遇到完全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因为 AI 能力不行,不得不放弃一些创意/功能?

银河电灯 我的设计都比较简单,所以并没有因为 AI 能力不足放弃哪些创意。反正前前后后改了很多次。一开始我也觉得完不成,但仔细做会发现它确实很强。很多我以为不好实现的点,它都能做到。比如我的游戏里有一个“搜索词触发跳转”的机制,玩家在搜索栏输入某些特定词汇后,不是直接出现结果,而是会跳转到指定的隐藏页面。像几个彩蛋页面,我还设计成了“先变黑屏,再跳转到特别场景”的效果。我本来以为这种细节会很复杂,得自己手写一堆逻辑。结果我把想法告诉 AI,它很快就生成了完整的实现代码。那一刻我觉得,它不只是能写网页,而是真的能理解“我想要的体验”是什么。

另外还有一点,其实稍微懂一点的玩家,可以很容易发现如何“通过作弊”通关这款游戏。想要解决这一点,解决办法是把这些“作弊方法”放到后端,不在前端显示。我最近搜了一下,发现以我现在的能力做不到,需要买域名、部署后端,不能只靠托管,就算有 AI 也不行,还是得手动配置。

还有一个挺大的问题是,AI “看不到你的页面”。你把代码发给它,让它帮忙修改某个细节,它有时候会理解错。比如我只是想把某个按钮往右一点点,不想动别的地方。你发给它截图、发代码,它也不一定理解你到底要改哪儿。因为它看不到实际渲染出来的页面,只能根据代码想象。所以沟通成本挺高的。AI 在这种“需要空间感知”的设计环节上,还不如人来得快。

硅星人:我听下来您好像没有使用过 cursor 这类的 AI IDE ?

银河电灯:我都没听说过,我就是一股拼劲“纯手搓”。用的都是非编程向的对话式 LLM,这些最基础的 AI,就把它弄出来了。

硅星人:牛逼啊。

文案方面当你清楚要什么,AI 反而不重要了

硅星人:你有没有尝试过让 AI 写剧情?是完全没试过,还是试过但觉得效果不好?你之前说 AI“写得不有趣”。

银河电灯对。这一部本身是变格,剧情就没有让 AI 写。最近构思一个偏本格的,想让它写一些诡计、密室的设计,但它写出来都很常规,一看就知道那种玩烂了的诡计。推理方面,它达不到让读者眼前一亮的效果。

但文案我确实让它写了不少。比如文言文风格的段落,我坦诚讲,这里面与符咒相关的两个古文风段落是让它写的,因为我自己写不到那个水准。它第一次写出来我就觉得挺好,当然最后我也会再改。

当然,但提示词要把方向定得更清晰。推理类多多少少都有伏笔,基本没有完全无关的文字。要把握好方向,让伏笔清晰地埋在文案里。

结局部分,我本来想让 AI 写得更文艺一点。毕竟是小说式呈现,希望读起来舒服。结果最后我给它的提示词写得特别长,把剧情几乎都写得很详细。它只是帮我补了人物心情和语言差异。说到底,还是我自己在主导,因为我对结局的情节要求比较高。

创作者能接受 AI,但玩家呢?

硅星人:那在这次创作中,可以说一下你认为你和 AI 是什么关系?

银河电灯我没太参与过传统游戏制作,但按我的理解,制作人是出点子、把控全局的人。先定方向、做企划书,敲定后把需求下发给程序、美术等环节,最后把他们的产出拼在一起成为游戏。如果用这个比喻,我就是制作人,只是我下发需求的对象不是人类程序员和画师,而是 AI。这个过程真的很像。

硅星人:如果你之后还要继续做类似的游戏,你最希望 AI 在哪些方面能提升?

银河电灯:这个问题其实挺难回答的。如果是说“让 AI 更懂我”,那它现在已经做得不错了。只要提示词写得足够详细、精准,它基本都能理解并照着做。

我真正期待的,是未来能把 AI 真正“嵌入”到游戏里,让它成为一个会思考、会回应的 NPC,能和玩家实时互动、对话。那才是更接近“活的世界”的感觉。但这件事的难点在于:它不能“跑偏”。既不能被玩家带偏,也不能自己带偏玩家。

硅星人:你怎么看 AI 创作被玩家接受这件事?

银河电灯:现在其实有个挺现实的难点,像 AI 绘画领域的争议特别大。一个画师可能花上一个月精雕细琢的作品,AI 几秒钟就能生成类似的结果,这种落差确实会让人害怕。尤其在商用场景里,版权和伦理问题更复杂。

相对来说,“文案”和“程序”部分更可行一些。它们虽然也是 AI 生成的,但玩家肉眼很难分辨“AI 痕迹”,接受度也更高。

现实确实残酷,AI 会抢创造者的饭碗,所以很多玩家天然是排斥的。我个人其实很想更多地把 AI 融入创作,但也得考虑玩家能不能接受。这就像一场“信任迁移”的过程。

还有一点,UI 是我觉得 AI 表现最出色、最容易被接受的部分。比如我游戏里那个页面设计,就是 AI 做的。简洁、克制、又很干净。很多人夸我“美术审美好”,其实我心想,这还真得感谢 AI。

关键词机制:如何让游戏线索既隐蔽又可被发现

硅星人:我玩的时候被一些“游戏线索”卡住了。你怎么判断一个关键词既不直白不会过度隐匿?

银河电灯:陌生词比如“福安饭”,一看就像世界观内词,玩家一定会搜,但惊喜不大。我更想要那种看起来日常、容易忽略的词,最后恍然大悟,成就感更大。

我在首页写过“善用外部工具”,也在那一页把地名“汴京”加粗。如果把那些内容输入百度等外部搜索,很容易就能获得“关键词”。

问题在于,我前面没有设计“外部搜索”的正反馈,玩家前面试了几次没收获,就会形成“外部搜索不好用”的印象,要改的话,我会把“外部搜索”的正反馈提到前面,先建立好用”的肌肉记忆。

硅星人:EX 网页主要想传达什么?

银河电灯:以氛围为主。书名那组 EX 想制造“禁忌”的感觉,像克苏鲁那种“超出常理、不可触碰”的心灵恐惧。

另外也有设定补全:比如一开始搜顾铭,直接跳 EX,这就给了姐姐“这家店和弟弟有关”的推断依据,现实里谁会在饭店系统里留一个顾客名字的专页?

再比如网页左下角藏的“符咒页”,是把“线下献祭”扩展到“线上群体”的设定延伸(虽然最后名单没有列入这些“线上”的人)。你能看出来,对应的人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

硅星人:最后一个问题,第二部什么时候上线?

银河电灯:在做了,手都搓冒火星了。

    点个爱心,再走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游戏 独立游戏 网页解谜 AI创作 银河电灯 AI工具 人工智能 游戏开发 AI编程 AI绘画 AI游戏制作 AI art Indie game Web puzzle game AI creation AI tool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ame development AI programmin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