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读了一本书,《我要上北大》,书是极好的书,主要讲述的是考上北大的高考状元们是如何学习,如何备考,如何调整心态的。
其中有个女孩叫苏仙,她的故事让我很受震撼。很多成年人都没想明白的事,却被一个17-18岁的孩子提前想明白了,这里面的人生差距可能要拉大到十几二十年。
苏仙有非常清晰的自我意识,她对“志向”,“理想”的描述不是空洞的说辞,而是实际体会。因为她确实是这样做的,她通过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实现,最终实现了理想---考上了北大。
以下是从原文摘取的部分内容:
1.关于自我
伐木工砍树业绩每况愈下的悲哀,就在于他太吝啬磨斧的时间;而多数高三生的“悲剧”命运,就在于他盲目自我、不了解自我。
闯过自我关,就是从认识自我达到把握自我,从而最终战胜自我,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这就需要竭其全力,开发自我潜能。
高三,几乎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了一个评价,这个“自我评价”大多不是建立在对自我客观认识的基础上,而往往取决于老师、同学、家长的评判。而老师、同学、家长对你的评判尺度是什么呢?是你平时的考试成绩,是你的考分所排出来的“名次”。
2.关于愿望
人的命运是自我潜意识的产物。
愿望就是一块巨大无形的心灵磁石。一旦这“愿望的磁石”在心中形成,它就会自动地吸引一切为了达到自己愿望所需要的东西,这时候你就能够创造奇迹,而得到连自己也无法相信的成功。
你作过徒步旅行吗?你有过长途跋涉的经验吗?如果没有,不妨利用寒暑假试一两次。往往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如果你预定的路程是十里,那么走了八九里时,就感到很累了。如果预定路程是一百里,奇怪得很,走十里一点儿都不累,九十里也不觉得累,直到走了九十多里,目的地在望时才觉得累。为什么呢?因为近而小的目标,只能产生短暂的动力;只有远大的目标,才能产生巨大而持久的动力。
目标不同,为达到目标所做的精神准备就不同。所以我认为“志当存高远”。我的目标决不在高考,而是更高。高考只是通向目标的一道关口而已。
3.关于志向、理想、目标
古人曾云:“取法乎下,得乎下下;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上上,得乎其上。”这个“法”就是志向、理想、目标,这个“取法”就是确立人生志向,明确人生理想,制定奋斗目标。志向、理想和目标越高远,所实现的成功也就越现实、越伟大和越受世人钦佩和仰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