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电子为抢占市场份额,对英伟达的HBM3E产品采取了30%的降价策略,此举旨在弥补其在产品推出节奏上落后于竞争对手的劣势。尽管此次降价会影响HBM产品的毛利率,但对其他存储产品的供需逻辑及AI需求增长的整体趋势影响不大。未来,HBM市场预计将出现价格下行,但DRAM和NAND市场因AI和终端需求的增加,价格仍将保持上涨趋势。文章还详细梳理了HBM产业链,包括SK海力士、美光和三星在产能、良率和封装方面的竞争策略,以及HBM价格和良率对厂商盈利能力的影响,并分析了HBM和传统DRAM市场的竞争格局演变。
📈 **HBM市场价格调整与AI需求驱动**: 三星电子为争夺英伟达的HBM3E市场份额,采取了显著的降价策略,主要原因是其产品推出进度落后于SK海力士和美光。尽管如此,文章强调AI对存储市场的整体需求增长逻辑依然强劲,预计DRAM和NAND价格将继续上涨,尤其是在2025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涨幅预期显著。这表明市场正经历短期价格竞争与长期需求增长并存的局面。
🏭 **HBM产业链竞争格局与技术挑战**: 全球HBM供应主要由美光、SK海力士和三星三巨头主导。SK海力士在HBM3E技术上率先实现12层堆叠并采用MR-MUF技术,目前市场份额领先。美光作为追赶者,已实现HBM3E量产爬坡。三星在HBM4量产方面略显延迟,其12层HBM良率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此外,先进封装技术(如台积电的CoWoS)的产能瓶颈也是制约HBM供应的关键因素,未来面板级扇出封装(FOPLP)可能成为新的解决方案。
💰 **HBM价格与良率对厂商盈利的影响**: HBM产品的高单价(ASP)和良率直接影响厂商的收入和利润。HBM的价值量远高于传统DRAM,其ASP波动对SK海力士这类HBM业务占比高的公司影响尤为显著。良率的提升能够显著降低单位成本,增加毛利润率。三星目前12层HBM的较低良率是其成本居高和量产延迟的原因之一。厂商高度重视良率爬坡,并通过优化产品组合和合同价格来平滑财务波动。
🌐 **市场份额演变与竞争策略差异**: HBM市场正从SK海力士和三星两强格局演变为三足鼎立,美光市场份额快速提升,预计到2025年底可达23%左右。SK海力士仍居首位,美光位居第二,三星第三。这种竞争格局的变化增加了GPU客户的选择灵活性,可能导致未来价格竞争加剧。各厂商的竞争策略也各有侧重:SK海力士激进押注AI存储,三星策略稳健多元化,美光则凭借后发优势快速追赶,成功切入主要客户供应链。
2025-10-27 23:59 广东

今日存储龙头三星电子已推出30%的降价策略,希望抢占市场。据我们了解,三星本次hbm降价仅限对英伟达的hbm3e(12层)产品,主要系该产品三星推出节奏(25年四季度nv出货)落后于友商(海力士、美光)3-4个季度,目的旨在大客户层面抢占市占率。本次降价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hbm产品的毛利率水平,不影响其他产品的供需逻辑,存储市场AI需求成长逻辑依旧。
我们此前从产业了解到的信息是,三星海力士美光明年依然在HBM上有扩产预期,整体在15w片/月,预计明年整体在47.6w片,对应下游GPU量级在1800w~1900w张,未来或将有降价可能预计降幅在5~10%,而HBM降价不会影响Dram和Nand在此轮行情中的涨价趋势。随着AI时代tokens消耗量增加和端侧需求的增加,我们预计存储行业涨价继续,参考1024产业最新行情数据:明年Q1 dram价格涨幅预计在17~18%(原6~7%),Nand预计在16%(原5%);Q2 Dram和NAND 预计在20%(原预计看端侧)。【HBM产业链全梳理】1、供给端从供给侧来讲,全球HBM的供应商目前还是在美光、SK海力士和三星这三大全球龙头存储厂商手里。 供给侧分析HBM时需关注产能、良率和封装这三个要素的彼此联动,共同支撑产品良率和整体供给。1)产能规划- SK海力士: SK海力士和三星是上一个阶段HBM(一代和二代)的传统领导者。从目前的市场份额来看,SK海力士在去年(2024年)率先在三大家中量产了HBM3代和改进型HBM3E的产品,并采取了积极的扩张战略。今年(2025年)全年HBM的量预计比去年翻倍。从晶圆出货的角度来看,目前在规划的产能包括韩国本土的ME5X新工厂,预计今年年底投产,首批出货就包括HBM在内的先进存储。目前还有一个即将扩产的厂区在龙安园区(也是韩国本土),预计后年(2027年)启用。
- 美光科技: 美光科技作为美股的半导体上市公司,属于快速的后发追赶者。美光传统的主营业务既有DRAM类产品,也有NAND类产品。它从NAND转产HBM并大举投入产能其实是去年(2024年)开始的,之前都是小规模市场。以公司口径来看,2025年全年的HBM产能也被数据中心客户订购一空。目前美光主要在扩后道的封装和测试产能,并计划在后年(2027年)在新加坡上线更多产线。与此同时,美光在美国本土纽约州雪城附近在进行Mega工厂的新建。从未来长期规划来看,公司也会大举布局HBM相关产线。
- 三星电子: 三星的传统DRAM产能是全球领先的,但在从DRAM转HBM的专用产能上会相对谨慎一些。三星年初的计划是今年年底量产新一代的HBM4,并借此取得更多份额。但从最近两个月的最新迹象来看,三星的HBM4代量产计划会推迟到明年。所以目前三星还是逐渐改良其HBM3和HBM3E的产能。三星因为自身晶圆厂相对较多,会在晶圆厂和封装厂预留产能,后续技术成熟后再快速放量。
2)良率- HBM核心对良率产生挑战的重要环节是其堆叠高度。HBM配套GPU进行先进封装,与GPU合封(CoWoS等)。HBM通过堆叠单颗芯片并通过TSV(硅通孔)相互连接,堆叠层数的高度决定了总容量。
- SK海力士: 其HBM3E是业界首款能堆叠到12层高度的。SK海力士的技术路线是将DRAM单颗芯片进行厚度减薄,并用TSV进行垂直连接。在每一层堆叠之前,SK海力士的核心技术在于MR-MUF(Mass Reflow Molded Underfill,大规模回流模塑底部填充)技术进行散热。精力削薄、TSV硅通孔直连和MR-MUF填充技术这三个优势在HBM3E这一代产品上得到了较好综合,使得SK海力士在散热能力、HBM性能、稳定性和良率方面,目前在三家HBM3E产品中做得最好,市场份额也最高。
- 美光科技: 美光去年开始发力,今年上半年实现了HBM3E产品的量产爬坡,重点也是在做12层堆叠的产品。从公司披露的技术路线来看,虽然没有海力士详细,但能通过短时间解决高堆叠良率问题,证明其找到了稳定的技术路线,良率目前不错。
- 三星电子: 市场对三星的HBM良率一直有一些质疑。HBM的原料来自DRAM改良版本。其12层工艺HBM在七月份内部测试良率只有65%左右(综合良率),导致其12层产品良率相对前两家稍低。HBM4量产计划迫在眉睫,延迟可能与此相关。从良率爬坡方面,三星暂时落后于SK和美光。三星目前主力产品HBM3和HBM3E主要是8层堆叠,容量也稍小(16GB和24GB),而SK海力士和美光已达36GB。三星一直披露九月份能拿到12层量产认证,目前我们在等相关消息。
3)封装- HBM的良率与其封装工艺高度相关。谁能解决堆叠高度的良率问题和封装工艺问题,谁的出货和供给端就能解决得更好。
- SK海力士采用改进版的填充和模塑工艺(即MR-MUF),解决了十二层堆叠的难题。传统上,台积电的CoWoS一直使用硅中介层(interposer)进行TSV堆叠,做十二层堆叠在行业内也是结构性难题。目前来看,SK的MR-MUF技术在散热和解决翘曲问题上是一个不错的技术路径。
- 当前高性能AI芯片主要采用台积电的CoWoS封装(将芯片和HBM集成)。但台积电CoWoS工艺产线复杂,交期产能有限,从去年以来一直是制约先进封装的瓶颈。2023年CoWoS产线只有1.5万片,预计今年底能达到5万片(目标应能达到),但这样的规模仍无法完全满足NVIDIA和AMD等AI硬件厂商的需求。后续需关注台积电CoWoS产线能否继续扩产。
- 最近还有一代技术路线存在争议,未来在AI GPU中可能引入面板级扇出封装工艺(FOPLP)。面板级封装传统上比晶圆级封装密度更小(更糙),但有可能解决大面积AI芯片(600平方毫米以上)的封装问题,我们拭目以待。
2、价格敏感性我们通过产品单价(ASP)和工艺良率这两个决定HBM产品最重要的财务敏感性因素,分析对公司收入和利润的影响。HBM作为半导体存储中目前最高价值的高端产品,其单价和良率直接影响三星、美光、SK海力士的收入和毛利。1)ASP敏感性分析:- HBM在各大厂商DRAM业务中的收入占比日益提高。过去三年,由于高端HBM出货占比提升,直接拉高了这几家的收入。从单晶圆价值量看,HBM的价值量大约是传统DRAM晶圆价值量的四倍(去年全网公开口径)。
- 像美光这种后来发力者,因其HBM出货快速放量,到2025年中期(6、7月份),其HBM占总业务收入已占到20%(美光收入结构中大多数贡献来自DRAM,HBM在其中快速上量)。我们预计到Q3财季(对应自然年),按出货比例,全年美光HBM收入能达到60亿美元,后续可能持续爬坡。
- SK海力士的策略更激进,业务聚焦在AI存储,其HBM在DRAM营收占比比美光更高。今年二季度(Q2),其HBM营收占比甚至能接近一半以上,甚至到接近70%。因此,ASP提价或降价对各家的营收贡献影响不同。
以美光为例(HBM占比约20%),ASP上调10%,其总营收贡献约增长2%。对SK海力士(占比高),ASP涨价10%,可能直接带动整个企业收入利润增长7%-8%。
- 毛利润方面: 假设HBM在三大厂商的毛利润率在40%-50%区间(比传统DRAM略高)。ASP提高10%,不仅增加收入,还直接扩大单价与单成本的差额,HBM业务的毛利润率会提升几个百分点,对公司综合毛利率有正向拉动。反之,ASP下降10%会侵蚀公司毛利润率和净利润率。
综合来看, 价格波动和毛利率波动对SK海力士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美光,第三是三星(基于业务占比)。2)良率敏感性分析:- 假设HBM良率在三个百分点左右波动(如从90%提高到93%,或下降到87%)。- 良率变动主要影响单位成本,间接影响毛利润率。良率提升意味着在晶圆厂投入中可产出更多合格晶圆和芯片,摊薄晶圆出货成本。如果良品率提高3%,废品率相应减少,单位成本测算能节约约3.3%,相当于额外毛利润率提高几个点。反之,良率下降3%意味着单位成本上升,直接侵蚀利润率。- 三星目前先进HBM工艺(12层)综合良率在65%左右,这也是导致其成本居高不下、不得不推迟量产计划的原因(若大量出货低良率产品,收入结构受不了)。- 由此可见存储厂商高度重视良率爬坡的原因。同时,在供需吃紧时,厂商会优化产品组合和合同价格,以平滑工艺对财务模型的冲击。3、竞争格局虽然HBM主要由三星、美光、SK海力士三大家主导,但他们的市场份额近两年发生了较大变化。1)市场份额演变:- 自HBM市场2018年开始大规模放量以来,过去几年(尤其在2022/2023年以前)主要由SK海力士和三星两家瓜分(约90%份额),美光当时是个位数占比。- 随着去年到今年美光的全面押注和追赶,全球HBM竞争格局发生动态变化。根据TrendForce数据和我们分析调研,预计到2025年底,美光在HBM市场份额占比应达23%左右,追平其在整体DRAM市场的份额。与此同时,SK海力士和三星受到一定压缩,预计SK海力士年底全球HBM份额约40%,三星更低约30%不到。HBM领域正从两强格局演化为三足鼎立格局:排名第一仍是SK海力士,第二是美光,第三是三星。
- 对于GPU客户(如NVIDIA、AMD),HBM与GPU高度绑定。供应商越多,能提供的保障和议价灵活性越强,对市场是好事。这可能导致后续在价格端出现一些竞争策略变化。2)传统DRAM产品格局演变:- 传统DRAM产品(如DDR5、LPDDR5)也在发生竞争格局演变。- DDR5主要应用在PC端和服务器端;低功耗LPDDR5传统应用于移动端旗舰手机,现正下沉至中高端手机。- 同时,低功耗LPDDR5已开始切入AI服务器领域。例如,Grace
Hopper平台(CPU+GPU结合,用于推理端,ARM架构,主打省电节能)的最新方案(如CAMM)用到了美光的LPDDR。可见传统DDR产品应用场景正从PC、服务器及手机领域向AI服务器扩展,尤其是低功耗LPDDR5/LPDDR5X也在进入数据中心。这给厂商提供了更多差异化机会。- 从2024年开始,DRAM进入新的行业复苏周期。2024年DRAM行业均价受产品结构和价格因素综合上涨约50%,今年至今依然上涨30%以上。HBM产品结构改变和DDR5系列产品渗透是主要推动力。
- 从厂商受益结构看: 三星在移动端DRAM有传统优势(自身做手机),其LPDDR5X能快速全面导入安卓智能手机,在移动端内存市占率最高。LPDDR5/LPDDR5X放量对三星营收基础有不错贡献。在PC端和服务器端,三星也投入领先产能,在DRAM方面有相对稳固龙头地位。SK海力士和美光更专注于服务器和高性能DRAM市场(美光出货以DDR5为主)。两者都在提升服务器和内存市场占有率。今年以来DDR5和LPDDR5加速渗透也给了这两家厂商竞争格局的机会。8月初SK海力士趁DDR5在服务器转换时期,提升了其旧DDR4产品价格(利用新旧规格交替窗口提价获取最大利润,是过去周期常见策略)。长期看,DDR5/LPDDR5在移动端和数据中心渗透会拉长本轮半导体上升周期的景气度。
3)上游供给策略(与GPU厂商):- 英伟达、AMD等芯片公司也更倾向于采用多家HBM供应商(一供、二供),以降低供货风险和提高议价能力。
- 历史上,英伟达在HBM2/2E时代主要采购三星、SK海力士产品。进入HBM3时代,英伟达率先大量采用SK海力士产品(因其当时HBM3较好)。- 过去一年(2025年初),三星也在全力改进其HBM3E并通过认证,同时与美光合作紧密。美光透露已出货给主要四家算力大客户。三星也在全力推动其HBM3E产品认证和出货,以达到供给端平衡。- 综合竞争格局判断: 目前仍处于供给端决定供需格局的情况。但到明年,HBM定价权可能逐渐从供给方转向买方(因竞争加剧和供应宽松),可能导致ASP下行,厂商利润承压。
4)三大厂商竞争策略差异:- SK海力士: 重度押注AI相关内存,每代资本开支率先抢先研发新一代高堆叠产品,抢在早期给NVIDIA/AMD供货。若商业化成功,短期收益丰厚。但未来业务高度集中在HBM后,一旦市场供需反转,业绩波动风险较大。若2026年下半年出现潜在产能过剩,可能率先对SK盈利构成挑战。若SK市占率因美光、三星拿到更多订单而降低,其保持技术领先的压力会更大。
- 三星电子: 传统半导体龙头(存储上涨时全球半导体收入第一,存储下降时排第三第四)。策略相对稳健和多元化。虽然在HBM领域不如SK快,但凭借整体DRAM市场份额居前,有财务和研发韧性。三星也在投入面板级封装研发(针对未来600平方毫米以上大尺寸AI芯片)。只要三星能解决HBM4工艺问题,未来出货量不容小觑。
- 美光科技: 作为老牌(美国唯一主要)DRAM厂商,虽在HBM起步较晚,但凭借后发居上韧性,连续在HBM3E(8层和12层)产品实现切入,成功打入全球主要四家供应商(包括CPU巨头和AI芯片巨头)。财务上,2025财年Q3(对应自然年6月)收入已近100亿美元。预计Q3(即将公布财报)和Q4同比,美光收入能达到单季度100亿美元以上,创历史新高。HBM切入给收入和利润端带来极强冲击(股价表现好与此高度绑定)。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