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辉 2025-10-27 07:05 上海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配图摄影 by 辉友华昕」
匿名用户@辉哥奇谭知识星球,提问:
辉哥好,我现在42岁,是您的铁杆老粉丝了。您非常正能量,思考很深入,令我受益匪浅。
在工作规划方面,以前我想工作到法定退休年龄,甚至退休后都想继续找个工作做。但从今年开始,我发现自己的工作热情下降了,对想做的事情反而有了更多期待,比如旅行、读书、画画。我想全职去做这些事情,所以改变了想法,希望在5年内提前退休。我算了一下生活消费、存款和投资收入的情况,觉得5年后退休大概可以维持一个低消费的生活质量。
问题是,一旦有了「提前退休」的想法后,上班热情急剧下降,很多事情的决策都以「提前退休」为前提。我有什么办法能提升工作热情吗?谢谢。
我曾经也有过「提前退休,早点躺平」的想法,但后来逐渐改变了。因为我体验过「无所事事」带来的巨大空虚感。比如休假时在海边,每天看海滩、游泳、晒太阳、吃海鲜。才过了三天,我就已经有些受不了了。我意识到一件事:在海滩边无所事事晒太阳这件事,曾经是我想象中的美好生活,但一旦自己去亲自体验,却发现「无福消受」。
另一方面,我近距离观察自己的父母,发现他们退休前虽然对工作充满抱怨和不满,但退休后,反而挺怀念当初的「忙碌岁月」。当然,我母亲找到了一些可以消耗她精力的事情,包括跳舞、阅读、炒股、做短视频等,整体精神状态不错。而我父亲却没有太多兴趣爱好,所以以刷手机、散步、围观下棋为主。对比两人的精神状态,我母亲明显要好于父亲。
通过对我和家人的观察,我意识到一件事:我必须远离「无聊」,保持一种有意义的「忙碌」。虽然我还没有做过深度研究,但总体感觉上,我发现个人的身心结构更适应「忙碌」而非「清闲」。
因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更像是对人的健康忠告。
所以,我建议自己,也建议辉友,可以考虑以「终身工作」为努力的目标。当然,这里的「工作」,一定要越来越具有自主性,有自由空间和可控性。即我们应当拥有更多的自由,为自己工作,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工作,而非为他人的梦想而工作。
我对于「终身工作」的定义更接近于「事业」。我主张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可以终身从事的「事业」,做这件事的首要目的并非为了谋生,而是为了自我实现。在我看来,「财务自由」的本质不是「钱足够多,以致可以不工作」,而是「拥有足够多的财富,可以不为挣钱而工作」。
看似很小的字面差别,其本义却是天差地别的。在前者的语境中,挣钱是为了不工作,钱够多时就可以不工作;而在后者的语境中,挣钱是为了更加自由地工作,工作反而成了生命的一种必需品,而非可有可无的「饭后甜点」。
我在前几年,也是四十多岁的时候,确实发现自己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于是过去两三年里,我持续地寻找「破局之道」。截至目前,我的结论是:
1.工作是一种精神需求。
即便在物质上相对满足,工作依然是必须的。我所期待的工作,是充满自主性、而不是被迫、被动、无可奈何的选择。
2.好奇心很重要。
要持续保有好奇心,保持探索和发现的欲望。每个人找到自己好奇心的方式不同,但重要的是去寻找。比如我从去年开始,发现自己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习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行走时,我会有强烈的欲望去探索这个地方的历史,寻找不同地点之间的内在关联。
3.对「低欲望」要抱有警惕。
因为低欲望看似带来更省钱的生活,其实也剥夺了生活中种种未知所带来的乐趣。如果因为「低欲望」丧失了生活的惊喜感,我们失去的其实更多。
4.四十岁还年轻,五十岁可能才是人生真正的开始。
这个阶段,我们对世界有了一定认知,也积累了一定资源,反倒是到了一个「再出发、再探索」的阶段。有太多地方我们还没去过,也有很多看似熟悉的概念,其实我们未必真正理解。最简单的问题是:我们对于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地区,过去50—100年所发生的事情,都未清晰地了解,更别提100年之前,更别提更广阔的疆域。凡此种种,难道不值得去探索一下吗?
至于具体建议:只要你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提前退休」带来的痛苦,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开始。如果痛苦足够深,就可以趁机激励自己去寻找解题之道,比如给自己出下面的题目:
1发现工作的意义:如何去发现更有意义的工作?(或者如何在当下的工作中发现更多意义感?)
2直面用户:如何能更直接地面对自己的用户,而不是在体系内做一个孤立的「小螺丝钉」?
3给自己奖励:如何让自己的资产翻倍(比如增加30%),以便心安理得地获得自己期待已久的「玩具」?
以上观点供参考!切记——「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出自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Dylan Thomas,1914—1953)的代表作《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该诗写于1951年,是托马斯为鼓励病危的父亲而作。当时其父已放弃求生意志,诗人通过此诗呼吁父亲与死亡抗争:「怒斥光明的消逝」,拒绝顺从地接受生命的终结。
诗歌原文: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虽然智慧的人临终时懂得黑暗有理,
因为他们的话没有迸发出闪电,他们
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
而您,我的父亲,在悲哀的高处,
现在用您的热泪诅咒我,祝福我吧。我求您: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怒斥吧,怒斥光明的消逝。
今天知识星球分享的语音是:《如何找到自己的终身职业?》
很多人向往「提前退休」,以为不再工作就意味着自由。然而,真正的自由,并不是逃离工作,而是找到让自己愿意终身投入的事业。在今天的语音中,我想和大家分享:为什么我们要警惕「无所事事」的诱惑,为什么「终身工作」反而是保持生命热度的关键,以及如何在现实中,逐步靠近属于自己的终身职业。
我也会结合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工作、意义与自由」之间的关系。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停止工作,而在于找到让你想持续创造的领域。
这次语音我也借助 AI 制作了 PPT 和文字版本,帮助大家更系统地理解「如何找到自己的终身职业」这一主题。希望这段语音,能让你重新找到内在的热情与方向感。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辉友听完语音的反馈)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6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