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Janky 2025-07-15 11:38 浙江
相对于企业内网的数据安全管理,三方场景下的安全管理最大的不同,和最难之处,都归结为一个关键词“自主可控”。在我能接触到的企业里,涉及三方安全管理的场景里,大部分企业还是在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游戏,不是故意为之,而是无奈之举。
电商行业的客服人员
金融行业的委外催收
AI 行业的数据采集
互联网企业的三方 SaaS 应用
大数据产业的数据标注
跨境电商行业的多平台、多店铺管理
零售、制造业的各类供应商
大集团的合作律所
这些场景下的数据安全诉求,我都简称之为“三方数据安全管理”的诉求。
相对于企业内网的数据安全管理,三方场景下的安全管理最大的不同,和最难之处,都归结为一个关键词“自主可控”。
在我能接触到的企业里,涉及三方安全管理的场景里,大部分企业还是在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游戏,不是故意为之,而是无奈之举。当出了企业内网,世界的复杂性就凸显了。
01
自主可控第一原则:尊重第三方隐私
没错,甲方企业是客户,是付钱给第三方服务商和平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甲方可以居高临下,从心里鄙视和看低服务商一头。
实际情况是,双方互惠互利,应当彼此尊重。我知道这是个过于理想和童真的主张,但实际情况是,当甲方不是以这种平等的姿态去合作时,甲方自身就会做出成本高昂但自欺欺人的决策。这些错误的决策,体现在管理企业的方方面面,例如被大众吐槽的阿里巴巴,只要是被阿里注资、收购的企业,基本不会有好结果,背后的原因我个人认为,主要的还是犯了这个最根本的忌讳。当然了,我这里只去讲数据安全管理的场景。
在中国企业内部,现状是,还没有所谓的企业尊重员工个人隐私一说,这是现状,我只期望未来可以改变这一事实。但是当涉及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和雇佣关系的时候,企业取代个人被上升为了主体,而企业不同于个人,它非常在意自己的隐私。
我见过很多企业,想要直接把内网的安全管理方式,复制到第三方场景,直接要求第三方服务商,安装终端三件套,DLP、VPN、桌管。这将遭到服务商的极力抵制,和攻防对抗。
原因就是甲方企业不讲武德,第三方服务商内心的想法是“我帮你做事,你竟然想脱我衣服!”。
02
自主可控第二原则:不要相信三方安全承诺
你有没有干过这样的傻事,你去水果店买橘子,你下意识地问老板“老板,这橘子甜不甜?”。老板充满自信,并故作略被冒犯的回答“甜啊”。结果你买回家被酸掉大牙。
我不是要制造对立,而是想要强调一个做人的原则,就是“你自己真正在意的东西,不要把责任放到别人的肩上”。在与别人合作的过程当中,既要尊重对方,又要不信任对方,这两者并不冲突和矛盾。两者合作的方式,是各自去承担自己专业内的责任。甲方企业的安全团队,不能幻想把安全的责任交给合作伙伴,那不是他们擅长的事情,但是出于商业的利益,他们一定会夸大和过分承诺自己的安全能力。
一旦安全防线破防,溯源和定责都很难,服务商基本都能全身而退,留下甲方自己偷吃苦果。
03
自主可控第三原则:最小化人员成本
当我们在制定安全方案的时候,采购三方安全软件,甚至是自研安全产品,都不是最大的成本。最大的成本,在于落地安全方案的时候,需要投入的人力成本。
假设要去给三方服务商,开通企业内网系统访问权限,最简单的方式是去开放 VPN 的权限,这里面的人力投入体现在哪里:
VPN 的账号开通、回收、改密需要专人支持
VPN 安装过程中的异常,如安装失败、杀毒软件冲突需要专人支持
VPN 日常安全策略配置、IP 加白、和服务商网络的协同修改
三方服务商场地,自身网络异常、办公网宽带欠费了,导致网络不通,有可能第一个找到甲方 VPN 团队
服务商的网络请求,都通过 VPN 转发到企业内网,如果包含大量盗版软件的请求,那么企业可能被误标记为侵权方,遭到第三方软件索赔。
仅仅一个 VPN,就能导致一连串的反应,事都不大,但都得需要额外的人员投入。对于企业老板来讲,听起来事情价值不大,但是还得放专人专岗处理,那这个传统方案落地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如果再叠加其他的安全软件,零信任客户端、DLP 客户端、终端沙箱、VDI、透明加解密,那在这个三方管理的场景里,将变成灾难。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甲方企业,采取和第三方签署保密协议,以及定期巡检的策略,来进行表面免责但无用的安全管理办法的原因了。
04
自主可控第四原则:只分配数据使用权
开放数据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
数据所有权,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权益,而是企业真实可掌控的数据本身,即一旦数据不给对方用,对方就没有数据可用,包括历史上已经使用过的数据,统统消失。
从这个目标上来讲,能满足条件的,只有终端沙箱和我们数影的办公浏览器两个路线,可以构建出存在于三方办公环境,但自主掌控权又在甲方手里。他们相对于 VDI 能提供更细粒度的安全管控策略,例如防截屏,这个能力对于 AI 工具盛行的当下,非常重要。但各自也有优缺点,例如浏览器的路线,对终端没有侵入性,更轻量,安全可以做得更细,但确实只能解决 Web 类系统,对于有 C/S 客户端软件管控的场景,无能为力,比较适合 Web 化办公的场景。
更多阅读
企业三方 SaaS 应用(CRM、自媒体平台、电商后台),账号管不住麻烦就大了
www.dsphere.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