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贸易会谈及可能的高层会晤传递出重要信号:降低了未来发生贸易摩擦的门槛,预示着短期内市场波动的可能性降低。虽然具体的贸易问题仍需时间解决,但本次会谈的积极表态,特别是美方提出的“全面”、“框架”和“高层会晤”三个关键词,表明双方在解决关切方面已达成基本共识,并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顺序。这为接下来的谈判奠定了基础,有望推动双方在贸易、关税、管制等多个领域取得进展。
🔑 信号意义:提高“脱轨”门槛。本次会谈的最大信号是提高了双方关系“脱轨”的可能性门槛,降低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发生剧烈波动的概率。这表明双方都认识到稳定贸易关系的重要性,并愿意采取措施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 积极表态与“框架性协议”:双方的表态均偏向积极。中方一如既往地强调坦诚、深入和建设性,并就解决关切达成基本共识。美方则通过“全面”、“框架”和“高层会晤”三个关键词,勾勒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顺序。这预示着将达成一个更偏向于明确方向而非具体细节的“框架性协议”,类似于早前欧美间的协议。
📈 解决问题的逻辑与顺序:本次磋商的建设性在于理清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顺序”。以往双方推进关系最大的障碍是解决问题和筹码交换的先后顺序不清晰。例如,中国进口美国大豆的前提可能与美国芬太尼关税下调挂钩,而后者又依赖于双方在芬太尼管控上的共识。本次会谈有望进一步理顺这些错综复杂的关联,推动具体问题的解决。
⚖️ 具体议题的推进:除了关税暂停延期外,双方可能就一系列具体议题达成进一步的理顺。这包括中国大豆进口与美国芬太尼关税下调的交换,稀土管制暂缓与美方关税取消、软件出口管制及股权穿透监管暂缓的互换,以及继续推进TikTok交易和船舶费用对等调整或取消等。这些都为具体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
新一轮会谈以及之后很可能的高层会晤透露的最大信号是什么?撇开众所周知的关税、稀土、大豆等具体问题,其实最大的信号意义是把“脱轨”的门槛给提高了,降低了未来一段时间发生波动的概率。不过对于具体的贸易问题,要彻底解决可能还没有那么快。
本轮会谈,双方的表态无疑是积极的。中方的表态一如既往的“平稳”——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就解决各自关切的安排达成基本共识。美方透露的信号则更加丰富,我们总结成3个关键词:
“全面”:涉及关税,稀土,农产品贸易等广泛的问题;
“框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但细节还需要进一步磋商;
“高层会晤”:审阅协议并决定是否签字;协议内容足够“富有成果”。
我们觉得这背后透露着如下微妙的信号:
首先是“框架性协议”。更像早些时候欧美之间达成的协议(缺乏细节),而非此前的第一阶段协议。
框架协议的意义在于理清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顺序”。此前双方推进双边关系,最基本的障碍是解决问题和筹码交换的先后顺序不清晰。
比如,中国进口美国大豆的前提是美国至少降低芬太尼关税(此前中国曾因为美国芬太尼关税,对美国进口的大豆加征了10%的关税),后者又依赖于双方就芬太尼管控达成一致,而在这些问题上双方并没有进行过有效一致的沟通。
本轮双方磋商最大的“建设性”可能就在此。除了关税暂停再次延期外,进一步理顺的内容可能包括:中国大豆进口VS美国芬太尼关税下调;用稀土管制的暂缓,交换美方额外关税的取消和软件出口管制、甚至股权穿透监管的暂缓;继续推进tiktok交易,以及船舶费用对等调整或取消等。
方向和顺序之后,才是细节和落实。这将是月底高层会晤之后,双方继续谈判的主要内容。我们倾向于认为至少会保持每个月一次的贸易磋商频率。
而最终,双方类似2019年第一阶段协议的“全面贸易协议”可能将是特朗普明年年初访华计划落地的重要前提。
因此,综合而言,本轮会谈和高层会晤为10月双方阶段性摩擦画上句号,同时也是下一轮磋商和谈判的起点。
本文作者:邵翔,来源:川阅全球宏观,原文标题:《新一轮贸易谈判的微妙信号(民生宏观邵翔)》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