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10月27日 19:20
中国“人造太阳”项目进展:2027年望竣工,将验证聚变净能量输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社交媒体上透露,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预计将于2027年竣工。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主导设计,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承建,采用先进的紧凑高场超导托卡马克技术路线,并结合高性能超导磁体、高功率中性束加热及氘氚聚变燃料等创新技术。这一装置将是国际上首次在真实燃料环境下验证聚变反应能够实现净能量输出,并演示核聚变发电的可行性。作为EAST装置的后续项目,BEST装置的建成将为全球核聚变能发展迈出重要一步,并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聚变能发电的点亮。

💡 **“人造太阳”项目取得重要进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透露,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预计在2027年竣工。该项目旨在探索和实现可控核聚变,为未来能源提供解决方案。

🚀 **采用先进技术路线**:BEST项目采用了紧凑高场超导托卡马克技术,并结合了高性能超导磁体、高功率中性束加热以及氘氚聚变燃料等前沿技术。这些技术的集成应用是实现聚变能净输出的关键。

🌍 **国际领先的验证目标**:该装置将首次在国际上验证聚变反应在真实燃料环境下能够实现净能量输出。这意味着产生的能量大于维持反应所需的能量,是实现聚变发电的关键里程碑。

⚡ **演示核聚变发电**:BEST项目不仅要验证净能量输出,还将演示核聚变发电的可行性。作为EAST装置的后续项目,它有望在2030年点亮第一盏灯,标志着人类在利用清洁能源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人造太阳”预计2027年竣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上星期六(10月25日)在社交平台X(前称推特)介绍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并写道预计2027年竣工,有望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实现聚变发电的装置。

综合中国《科创板日报》和快科技报道,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又称“BEST项目”,由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主导设计,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承建。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是燃烧等离子体物理实验装置,采用紧凑高场超导托卡马克技术路线,运用高性能超导磁体、高功率中性束加热、氘氚聚变燃料等新技术,将首次在国际上验证聚变可在真实燃料环境下实现净输出能量,演示核聚变发电。

BEST装置作为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的后续项目,预计将在两年后建成,将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聚变能发电演示,到2030年点亮第一盏灯。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人造太阳 聚变能 核聚变 BEST项目 EAST装置 中国科技 清洁能源 Artificial Sun Fusion Energy Nuclear Fusion BEST Project EAST device China Tech Clean Energ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