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原来在山中,看不见山有多大”
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艺术家周力刚从杭州归来。她十米长的油画作品《2020年的春天》在2025年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这也是浙博收藏的第一件当代绘画作品。作品左右两边的结构形成鲜明对比:左侧的蓝绿色块相互侵蚀,笔触急促碎裂,凝固着混乱和不安;右侧则涌动着充满生命力的“杂草”意象,凌乱的粉色笔触悄然透出绵长的温暖。
在收藏仪式上,这幅作品被认为带着特殊时期的希望和光明,进入了公共记忆和历史长河中。对周力而言,这是心愿实现的时刻——她的作品与她热爱的黄宾虹的作品在同一个博物馆的收藏之中了。
近年来,周力一直在翻看徐渭、黄宾虹等画家的手稿。在周力看来,黄宾虹的一些草图很像书法中的手札,把自己不经意间所有思考的累积和其中的当代性显现在手稿中。黄宾虹以枯笔由点及线,累积成的力量感自成气韵,这启发了周力多年来想解决的一个问题:怎样让简单的线条既有纵深感、空间感,又灵动,如何生长出自己的语言,如同篆刻的阴阳转换生成的、立体的线。
她自小学习书法和传统绘画,最喜欢的画家就是黄宾虹和周思聪。后者是一位女画家,周力的直觉是:“我也想成为她那样的画家。”
周力儿时常常跟在父亲周石民身后捡些碎纸来画画。慢慢地,父亲发现周力画得不错,给的碎纸也就大了一点。考大学前,周石民教了周力一些基本功,用来应付考学。1987年,周力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专业是她没怎么接触过的油画系,原因是觉得画油画“很帅”。在学校里,她“对那种打格子画画毫无兴趣”,也就算不得好学生。周力受到书法、国画影响,习惯用线条来作画,但当时油画系教学以苏派形式为主,要用块面来画。她总是画得很快,有些老师会不高兴。有回课堂写生,她被男模特强有力的手臂吸引,为了凸显他的力量感,她把面部细节全部虚化,这被视为一幅不完整的作品。
大学毕业后,哥哥担心周力搞艺术搞得没法生活,为她张罗了一个80平的门面房,资助她开个小画廊。

“蛇口是一个挺独特的地方,有点像小欧洲的感觉。当时深圳只有两家画廊,一家是我开的,另一家是中国画院开的中国画廊。”周力回忆。她的画廊靠着菜市场,前来看画的人也大多拎着菜篮子,还滴滴答答落一地水。
有次,有位瘦小老头拎着菜篮子进画廊兜了一圈,若有所思。第二回再来,他送给周力一本法语入门书。“小姑娘,你适合当艺术家,适合去法国。” 老头说。
后来周力确实去了法国,但这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