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文|袁越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能否直接影响他的健康状况?答案似乎是肯定的。瑞士洛桑大学附属医院(Lausanne University Hospital)的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证明只要人们身边出现传染病患者,人体免疫系统就会自动激活。研究人员招募了一群身体健康的志愿者,给他们戴上电脑游戏的头显,同时记录他们的脑电波。当头显里出现传染病人的形象时,志愿者大脑内负责处理个人空间信息的脑区便会被激活,导致“突显网络”(salience network)的活跃度大大增加。这个网络专门负责评估周围环境对自身的影响,它发出的报警信号导致志愿者血液中的先天性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数量激增,相关论文发表在2025年7月28日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
(图源:Nature Neuroscience)论文作者指出,先天性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这个结果说明人类进化出了一套专门针对传染病的预警系统,只要看到周围有病人就会自动激活,其效果堪比流感疫苗。作者建议疾控部门想办法利用这一点,在打免疫针的同时展示传染病人的图片,以此来增加预防性疫苗的功效。接下来的问题是,大脑究竟是通过哪种方式调节免疫系统活性的呢?这就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Columbia University Irving Medical Center)研究员马丁·皮卡德(Martin Picard)最关心的课题。他曾经在2018年发表过一篇论文,发现情绪可以直接影响人体免疫细胞线粒体的功能。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能量供应越充足,细胞的功能就越强,也许大脑正是通过操控线粒体来调节免疫活性的。《异国日记》剧照除了免疫系统之外,皮卡德还想研究精神状态或者生活经验对脑神经元本身的线粒体的影响,可惜这样的研究很难在人类身上进行。于是皮卡德改用小鼠作为研究对象,他发现小鼠的精神状况确实能够改变脑神经元线粒体的活性。不但如此,他还发现这种影响是双向的,长期慢性压力可以改变脑神经元线粒体的活性,后者反过来也能影响小鼠的情绪和行为模式。有了这些数据之后,皮卡德决定再次尝试研究人体。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两个针对老年人的健康研究项目,说服对方与自己合作,从中挑选出400名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科学家们先是通过问卷的方式跟踪调查了每一个受试者的精神状态,比如是否经历过童年创伤、生活态度是乐观还是悲观,以及社交生活是否丰富多彩,等等。等到受试者去世之后,研究人员合法地获得了死者的脑组织样本,对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内的线粒体进行分析。该脑区专门负责执行各种高级任务,包括制订计划和解决问题等,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来日皆方长》剧照分析结果显示,一个人的心态越健康,其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内的线粒体复合体I(mitochondrial complex I)的含量就越高。这个复合体是氧化磷酸化的关键酶,其数量直接决定了线粒体的工作效率。相关论文发表在2025年6月18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PNAS)上。论文作者认为,这项研究并不能确定心理状态和线粒体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有可能是线粒体效率低下导致了心理状态的恶化。但不管怎样,这项研究足以证明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而线粒体就是两者的中介,也许这就是当我们心情愉悦时会感到精力充沛的原因,反之亦然。“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球球 / 审核:小风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