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10月27日 17:36
“尽力就好”的现实解读与实践方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尽力就好”这句看似安慰实则缺乏实操性的说法。作者指出,很多人对“尽力”存在极端定义,导致过度消耗身心,影响效率和生活其他方面。文章提出了一种更具操作性的“尽力”衡量标准:以钟形曲线为模型,将“尽力”定义为努力程度落在钟形曲线内部,而非极端努力的边缘。这意味着大部分任务的努力程度应超过中点,但允许部分任务有较低的投入,只要整体平均水平优于大多数人即可。作者强调,认识到自身是普通人,与少数极端优秀者比较是脱离现实的,应关注自身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并在可控范围内努力,相信长期主义的回报。

🎯 “尽力就好”的实际困境:这句话看似安慰,实则缺乏可操作性,因为它没有明确“尽力”的标准。许多人对“尽力”的极端定义,导致过度消耗,不仅损害身心健康,也降低了长期效率,并且挤占了生活其他重要领域的时间和精力,如养生、社交、创造力培养和个人探索。

📊 钟形曲线的“尽力”模型:文章提出以钟形曲线为参考,将“尽力”定义为努力程度落在曲线内部,即大部分努力落在中点区域或稍偏右(如50%-80%)。这意味着努力程度要超过大多数人,但并非要求在所有事情上都达到极端或顶尖水平,允许在部分任务上投入较少,只要整体表现优于平均即可。

⚖️ 现实的自我认知与比较:作者强调要认识到自己是普通人,不应与极少数极端努力或天赋异禀者(处于钟形曲线右侧裙摆的人)进行不切实际的比较。与周围的普通人相比,只要大部分努力落在钟形曲线内部,就已经是一个出色的人,并且在长期主义下,这种努力终将带来比一般人更大的回报。

🚀 聚焦可控与长期主义:我们无法完全控制结局,但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程度。将努力尽量落在钟形曲线的右侧,并坚定相信长期主义和复利效应,是实现“尽力就好”的有效途径。这种策略能在不损害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获得超越平均水平的长期回报。

在放过自己这件事上,我们总听到一句安慰的话,叫“尽力就好”。

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它有没有道理?可有道理了。它有没有实操性?一点没有。我不知道尽力就好吗?别说好不好了,尽力了就算是坏,我又能怎么样呢?说得好像我有其他选择似的,还不是只能接受现实?

关键是:做到什么程度叫“尽力”?

很多逼死自己的人,就是对“尽力”有非常极端的定义,就好像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只要手还能动,还能再努力一哈子,就要持续努力。这么做,一则容易伤身,也伤精神气,一次伤要好久才恢复,反而效率低下。二则,人生要应付的任务很多,一个任务这么极端“尽力”,那其他任务呢?养生的任务呢?维系朋友关系的任务呢?给自己足够闲暇以培养创造力的任务呢?空出时间做新的探索的任务呢?让自己快乐的任务呢?

我有一个我自己觉得比较实操的“尽力”衡量方法:大家知道钟形曲线吧?简单粗暴地理解,就是80%在“钟里”,20%在钟的边缘。比如100个人,有10个人非常不努力,有10个人极端努力,剩下80个人分布在钟里,其中最多人在钟的顶端也就是中点上。

我的“尽力”就是我只要在钟里就行了。

如果我在钟的左边,我就太偷懒了。如果我在钟的右边,我就太极端了,这样做得不偿失,会伤害到后续任务。比如我要是某天状态特别好,心想一鼓作气,多做点吧,非常兴奋地搞到半夜,觉得自己今天效率可真高啊!后面两天一定效率下降,三天平均一下,并没有比之前好到哪里去。

我的目标就是在钟里就行。

不同的任务,落点可以在钟里的任何区间,只要更多的点是在右边就可以了。比如10个任务,其中有3个我的努力程度在20%~50%,7个在50%~80%,就很好了。这说明我大部分时候,努力程度超过中点。

大家知道,钟形曲线的中点,是最多人的选择。在它的左边,还有一半人呢。我的点大多数落在右边,说明我大多数时候,努力超过一半人,而且是比最多人的努力程度更努力了,这还不够啊?咱尊重一下现实,我们也是普通人,普通人都只能做到这种努力程度,我已经做到比大多数普通人更好,我还不够努力吗?

这就是我定义的“尽力”。它不是非要每一件事都做到尽头,也不是每一件事都要超过平均线。我允许自己有一些事情偷懒了,只要大多数事情我在右边钟里,就很可以了,很厉害了。

那怎么看到这个钟形曲线呢?其实很简单的,大家都有一种直觉,我们只是要提醒自己,抬起头来,看到更大的群体,而不是一小撮人。比如在自媒体上,我看到那种特别厉害的视频,我就知道作者肯定在右边裙摆,不在钟里。我不跟TA比,因为我是普通人,我只要在钟里就好了。或者我看到那种特别自律的人,我也觉得TA在右边裙摆,我不跟TA比,我在钟里就好了。

从自媒体的curator syndrom里抬起头来,看看身边的普通人,大家就都能判断。有多少人能做出这样质量的视频?有多少人能化妆神到换头的程度?有多少人在生活中穿搭特别出色?有多少人写出了卖座的小说?有多少人身材维持到如此完美?是不是都是右边的裙摆?甚至都不是top 10%,是top 1%呢?

我不是说,我们就不应该有野心,去做那1%,而是说,要看到1%的代价,以及更重要的:去掉这种做不到1%就恐慌,觉得自己很失败的幻觉。只要你大部分时候,在50%以上,现实生活中你必然就已经是一个很出色的人了。

你同学/同事在某件事上做得比你好,that’s ok,你在其他事上做得比TA好就行了呗。跟你一起起步的自媒体做得比你厉害多了,粉丝是你的几十倍,that’s ok,可能TA的焦虑程度也是你的几十倍。结局如何,我们不可控,我们可控的是,把我们的努力,尽量落在钟的右边,然后坚定相信长期主义,复利滚动,长期高于一半人的努力,一定会给你带来比一般人更大的回报。

这就是“尽力就好”。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尽力就好 努力 钟形曲线 自我认知 长期主义 Just Do Your Best Effort Bell Curve Self-Awareness Long-Termis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