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10月27日 17:36
上海高档西餐厅EHB关闭,折射高端餐饮市场新变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上海米其林一星餐厅EHB近日宣布结束运营,其新北欧菜系和高昂的套餐定价曾引发广泛关注。这家餐厅的关闭,不仅是其自身经营理念与市场脱节的表现,更深刻反映了上海乃至全国高端餐饮市场消费心态的转变。消费者对“国际知名度”的追捧逐渐降温,转而更加务实地关注餐厅能否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满足特定的社交需求,以及最根本的——是否美味。与此同时,以传统顶级中餐和创意现代中餐为代表的新中餐强势崛起,它们凭借更符合国人胃口、更具创新性和文化共鸣的特点,正分流着传统西餐的核心客群,预示着上海高端餐饮格局的深刻变革。

🍽️ **EHB餐厅关闭反映市场对“先锋理念”新鲜感减退**:EHB主打的新北欧菜系和对本土食材的强调,在十年前是先锋理念,但在2025年的上海已不再新鲜,因为“本地有机食材”已成为普遍营销话术。这表明,即使是高端餐饮,也需要不断创新以保持吸引力,否则曾经的卖点可能沦为过时的标签。

💰 **上海食客消费日趋务实,注重综合价值**:相较于过去将高档西餐作为身份象征的“符号消费”,如今的上海食客更加务实,他们会深入考量餐厅是否提供独特的审美或文化体验、能否满足商务宴请或重要约会等具体社交需求,以及最重要的——是否美味。一顿满足味蕾、情感和社交需求的高端中餐,其“价值”显得更高。

🇨🇳 **新中餐强势崛起,重塑高端餐饮格局**:上海高端餐饮市场最大的变局在于中式餐饮的强势回归。以遇外滩、甬府为代表的传统顶级中餐和以Ling Long为代表的创意现代中餐,正通过提供更符合国人胃口、更具创新性和趣味性、同时兼具仪式感的体验,分流着传统精致西餐的核心客群,改变着高端餐饮的市场格局。

🥂 **中餐在定价和附加值上的竞争优势凸显**:与普遍收取高额服务费的高级西餐不同,许多上海的高端中餐厅不收开瓶费,且大多有多家定位和均价不同的分店,提供了更亲民的选择。这使得中餐在葡萄酒文化浓厚的上海更具吸引力,为消费者提供了更灵活和具性价比的用餐体验。

上个月底,位于上海东平路的米其林一星餐厅EHB正式结束运营,这距离它2023年5月开业,不过短短两年。

餐厅主打新北欧菜,套餐定价为3688人民币,包含前菜和甜品在内的十七道菜,加上1688或5888人民币一位的配餐酒,最高人均价格直逼一万。

“富二代”创业、“魔都最贵”西餐厅,仅仅是冲这两点,EHB关门大吉的消息就难逃议论。

先锋理念沦为标签,“精致西餐”失去新鲜感

EHB的核心卖点,是米其林三星主厨Esben Holmboe Bang的海外首店

他在挪威奥斯陆开设的餐厅Maaemo曾被评为北欧第一家米其林餐厅,在上海开设EHB是受到好利来集团创始人之子罗昊的合作邀请。

EHB主打新北欧菜,强调纯粹、简单与新鲜的烹饪理念以及对本土时令食材的使用,在十年前无疑是高级餐厅中相当“先锋”的理念。Maaemo餐厅开业之初,Esben甚至只会选择餐厅100公里范围内的有机食材。

然而在2025年的上海,这显然不新鲜。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本就讲求“不时不食”,而对“南橘北枳”风土观念的推崇也日益深入人心。当“本地有机食材”成为从街边小馆到顶级餐厅都在使用的营销话术时,EHB的故事便失去了吸引力。

更深的困境在于,除非是精致餐饮的长期消费者,对于国内绝大多数食客而言,“新北欧菜”只会被粗浅地丢进“西餐”这一大类。本身历史根基尚浅、以创新和创意著称的菜系,必须依靠主厨个人的声望和知名度打开市场。

所以EHB在上海所选择的经营模式,是一道相当难解的题:餐厅以创始人的名字首字母为名,可主厨本人却长期缺席,那么餐厅叙事的真实性与体验的完整性便会大打折扣,高昂的定价也失去了核心支撑。

尽管在全世界范围内,知名主厨以一种类似时尚行业创意总监的角色将自己的餐厅开遍各地,留一名手艺出众的“爱徒”驻店主理,并不是什么会被市场苛责的模式。可是在EHB的例子中,对于支付了超高溢价的上海食客而言,一万块餐费换来的不仅仅是一套菜品。

对于精致餐饮的熟客来说,他们所期待的是与餐厅灵魂人物的交流及其所带来的文化体验;而对于一次性消费的客人来说,环境、氛围、服务、主厨,每一个环节都决定了“打卡”行为的最终性价比。

EHB菜式/@EHB Shanghai Instagram

上海的有钱食客,更加务实

一家餐厅尤其是高端餐厅的歇业关门,除了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放在整个行业来看,它更反映出市场环境和消费心态的整体变化。

人们对高端中餐的热情正在加剧,而曾经代表着传统Fine Dining、高级餐厅、奢华体验想象的西餐们,已经没有那么吸引人了。过去,在高档西餐厅用餐,本身是一种社会身份的“符号消费”;但如今,上海的食客正变得前所未有的务实。

人们开始深入拷问高级餐厅的价值:首先,这家餐厅能否提供独一无二的审美或文化体验?餐厅的故事与理念,能否与我产生文化共鸣,还是仅仅是一个舶来概念?

其次,这顿饭对于商务宴请、重要约会或家庭聚会等具体社交场景,是否是不可替代的最优解?最后,它究竟好不好吃?它合不合我的胃口?是不是单纯一顿字面意义上的“漂亮饭”?

相比之下,一顿能同时满足味蕾、情感和社交需求的高端中餐,就显得“价值”更高。在走过了为“国际知名度”买单的发展时期之后,上海的餐饮市场已经进入了更成熟的阶段,人们为“综合体验”买单,不单单为了“著名的漂亮饭”。

高端餐饮格局已变,新中餐强势崛起

上海高端餐饮市场的最大变局,是中式餐饮的强势回归。它们正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分流着传统精致西餐的核心客群。

一方面,是以遇外滩、甬府为代表的传统顶级中餐。2021年,遇外滩成为首个取得米其林一星的福建菜,主厨陈志评也获得了当年的年轻厨师奖;在2025年的亚洲最佳50餐厅中,遇外滩位列第14名,是中国大陆餐厅的榜首。

另一方面,是以Ling Long为代表的创意现代中餐。单人套餐1680元或1980元的定价并不是上海餐厅价格天花板,却是现在上海最难预订餐厅的天花板:按目前官方系统的显示,到2026年1月,餐厅的每一个营业日都已经被订满。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些中餐并非高不可攀,例如之前风靡社交网络的“新荣记穷鬼套餐”,菜单上固然有单价逼近四位数的鲍鱼,可它也有38元的桂花糖藕,网上的无数点餐攻略已经将“人均200打卡米其林”这件事研究透彻。

更重要的是,相比于只有四位数套餐选择的高级西餐,米其林中餐厅大多有多家定位和均价不同的分店。以甬府为例,最亲民的甬府小鲜均价只有244元每人,远低于甬府·北外滩的人均997元。

在上海这个葡萄酒文化相当浓厚的地方,这些餐厅还有一个只有酒鬼才懂得的好处,即不收开瓶费。在高端西餐厅自带一瓶葡萄酒收取100元到400元不等的服务费的惯例下,中餐的竞争优势无疑更加凸显。

上海不再需要“模板化”的高级餐厅

人们为什么需要高级餐厅?这个问题的答案多种多样,但没有人会忽略一个需求——约会。过去,高端的西餐厅们强势引领着这一需求,可现在,它们的优势也在消失。因为更合国人胃口、更富创新和趣味性、同时也能提供足够仪式感的创意中餐正在与之争夺市场。

前些年,绝大多数消费者尚不能理解什么是创意中餐或是现代中餐,只将按套餐卖、按道上菜的菜式统称为“中式法餐”或“融合菜”;可靠着越来越多年轻主厨的努力,“你做的是中餐还是法餐”的诘问已经在当下显得不合时宜。

对于这一趋势,不仅仅是上海,在全国各地都有着代表的餐厅和主厨:北京有曲廊院与李展旭,深圳有Fumée拂鸣与Reina Chen,广州有跃YUE现代粤菜料理和Seven,成都有配德Pairedd与钟兴建,杭州有暗香Wild Yeast与主厨林子涵。

固然这些餐厅实际的经营情况难以被市场所量化考察,但是他们为中餐带来的革新和发展势头是不可忽视的。如果说传统中餐撑起了实际的生意,那么这些创意中餐就代表了国际上许多食客对中餐发展的认识。

说到底,餐饮业是市场化的行业,有市场的参与,就有生意的起伏,有人开业,自有人关张。市场总会需要高级餐厅,区别不过是需要得多还是少。无论是商务宴请还是重要聚会,只要中国人在饭桌上联络人情、解决问题的传统还在,高级中餐就永远不缺属于它的客人。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EHB 高端餐饮 上海 新北欧菜 消费趋势 中餐 Fine Dining Restaurant Industry Market Shift Chinese Cuisin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