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游戏史上,《太空侵略者》因Bug变成特色的经典故事。近日,C/C++专家Zuhaitz揭示,这款街机游戏的刺激强度不断上升并非源于天才程序设计,而是因为底层的Intel 8080处理器存在性能瓶颈。1978年发布的《太空侵略者》中,玩家消灭外星人越多,剩余外星人移动和射击的速度越快。检查原始街机游戏源代码会发现,游戏中没有任何代码是为了调整游戏速度的。随着玩家消灭外星人,处理器需要处理的计算量减少,游戏性能瓶颈缓解,代码运行得越来越快,无意中创造了这种“越打越快”的紧张刺激感。在后来的游戏版本和基于现代强大平台运行的模拟器中,为了实现原始游戏的“街机完美游戏体验”,不得不通过代码进行人工干预和速度平衡。
🔍《太空侵略者》的加速并非设计初衷,而是Intel 8080处理器性能瓶颈的意外结果。随着玩家消灭外星人,处理器计算量减少,性能瓶颈缓解,导致游戏速度加快。
💻 1978年发布的《太空侵略者》中,玩家消灭外星人越多,剩余外星人移动和射击的速度越快,从而带来紧张刺激感。检查原始街机游戏源代码会发现,游戏中没有任何代码是为了调整游戏速度的。
⚙️ 在后来的游戏版本和基于现代强大平台运行的模拟器中,为了实现原始游戏的“街机完美游戏体验”,不得不通过代码进行人工干预和速度平衡,以模拟原始的“越打越快”效果。
🚀 这种现象展示了早期游戏开发中硬件限制如何无意中创造出独特的游戏体验,成为电子游戏史上的经典故事之一。
🔬 C/C++专家Zuhaitz的分析揭示了《太空侵略者》加速背后的技术原理,即处理器性能瓶颈对游戏体验的深远影响。
快科技10月27日消息,在电子游戏史上,Bug变特色的经典故事之一,就是街机游戏《太空侵略者》那越来越快的渐进节奏。
近日自称C/C++专家的Zuhaitz透露,这款Taito经典街机游戏的刺激强度不断上升,并非源于天才般的程序设计,而仅仅是因为底层的Intel 8080处理器存在性能瓶颈。
在1978年发布的《太空侵略者》中,玩家消灭屏幕上的外星人越多,剩余外星人移动和射击的速度就会越快,从而带来肾上腺素飙升的紧张感。
不过检查原始街机游戏源代码就会发现,游戏中没有任何代码是为了随着外星人数量减少而调整游戏速度的,至于背后的原因,则是Intel 8080的性能瓶颈。
这款处理器发布于1974年,拥有约5000个晶体管和约2.0MHz的频率,游戏开始时,处理器需要为55个外星人“改变位置、重绘并检查碰撞”,这要消耗大量运算能力。
而随着玩家消灭外星人,处理器需要处理的计算量减少,游戏的整体性能瓶颈得以缓解,从而让代码运行得越来越快,无意中创造了这种“越打越快”的紧张刺激感。
在后来的游戏版本和基于现代强大平台运行的模拟器中,为了实现原始游戏的“街机完美游戏体验”,不得不通过代码进行人工干预和速度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