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显示,全球金融稳定风险持续高企。受新经济趋势和AI预期推动,核心主权债券市场估值被推高。这一过程中,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市场中的地位显著提升。截至2025年,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全球金融市场资金流动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成为重要的流动性提供者。
与传统银行处于严格的监管体系不同,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披露、杠杆及流动性监管相对宽松。报告指出,缺乏全面信息披露,使得相关风险难以及时发现并评估。近期,私募信贷、房地产及加密货币市场中介活跃度增加,增强了行业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从而加剧系统性脆弱性。
IMF资本事务司司长阿德里安指出,未来主要风险分为三类:
第一,资产价格如AI、科技相关板块持续高估,若市场预期变化,估值有急跌风险;
第二,不断增长的政府债务压力对全球债券市场造成负面影响,持续加重财政赤字风险;
第三,银行与非银行机构间互联增强,金融压力可能跨领域扩散,叠加放大全局性风险。
报告建议,各国需通过稳健政策强化金融韧性。具体措施包括控制通胀、维护央行独立性、削减财政赤字以缓解债券市场紧张、确保债务可持续性,并针对非银行机构和数字资产加强监管。稳定币和外汇市场等新型风险点需引起足够重视,及时防范潜在冲击。
趋势洞察方面,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扩张与全球政策环境变动,未来全球金融体系韧性正面临多重考验。金融监管的适应性与前瞻性至关重要,若不能及时补足披露与监管空白,金融稳定风险或将进一步积聚。资产价格波动与债务压力交织,意味着市场波动性和系统性风险将呈现结构性上涨,需密切关注行业演变和监管优化路径。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