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酉祎、罗仙仙 2025-10-26 15:37 广东
科创各有特色,企业也各有精彩。
地缘政治冲突不断,行业竞争螺旋升级。
在“不科创,无未来”的紧迫感中,中国企业一面加大研发投入,力争上游;一面加大对科创的传播和营销,对其科创活动和表现各有表述。从行业看,各家企业的科创力和科创表现究竟如何?
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把截至2024年年底、运营主体/控股股东在中国的上市公司(包括A股、港股和美股,多地上市情况按照“A股—港股—美股”的优先级,仅保留一家),以及少数未上市、但持续披露经第三方审计年报的公司合计7065家,划入44个一级行业。
综合企业披露的研发投入(资金、人员、强度)、研发产出(专利、标准、科技奖项)和公司发展(营收、营业利润、净利润、市值)等约30个指标,每个指标项以行业最高值为分母、各企业数值为分子,计算各自的得分,再将各指标项的得分累加,我们排出了各行业的科创TOP10。
各行业的研发密集度、资金密集度、人才密集度不一,科创各有特色,企业也各有精彩。
文|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卫酉祎
南方周末研究员 罗仙仙
研发投入超百亿,
还挤不进这个行业科创TOP10?
2025年,共有667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上市公司进入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科创力数据库,其中630家披露了研发投入。
这一行业,正是当下中国社会数智化最积极的应用者和推动者,2024年度研发投入平均值7.84亿元,超百亿元的有12家。其中,美团、快手两家研发投入过百亿元,却未能跻身科创力排名前十,可见这一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这12家研发投入超百亿的企业,其2024年的研发投入占总行业研发投入的62.48%,以少数之力拉动整个行业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69%,继续扩大该行业的领先优势。
相比2024年榜单,腾讯控股反超中国移动,以总得分77.45赢得2025年度行业冠军,超出第二名10.29分。差距主要源自研发投入。2024年,腾讯研发投入高达706.86亿元,同比增长10.31%,创下其历史新高,也位居全行业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从第11名跃升至第7名,进入行业TOP10,这个排名跃升的含金量不容小觑。
相较于在数字技术领域掌握先发优势的互联网公司,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这三大电信运营商能在科创TOP10占据一席,离不开百亿研发投入、万名研发人员的努力,他们一面在云服务、云计算、大模型市场领域持续拓荒,一面积极往科技企业转型。
2025年9月,三大运营商全部配齐卫星通信牌照,天地一体化网络,终端直连,从专业场景延伸至大众场景,又将如何打开应用的天花板,值得期待。
2025年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科创TOP10企业,业务覆盖了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从社交、购物到出行、游戏、娱乐、生活服务等等。每一笔研发投入、每一次创新突破,都在推动我们的数智化社会向前迈进。
建筑,采矿,
电力、热力、燃气、水,
这里是国企的主场!
在44个一级行业中,有三个行业的2025科创TOP10企业为清一色的国有企业(含央企、地方国企)。这三个行业分别是:建筑业,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过去,建筑业是一个劳动力密集、资金密集行业,现在却是一个技术创新密集型行业。152家公司中有121家披露研发投入,总和达到2315.04亿元,平均值19.29亿元;108家披露研发人员,合计28.50万人。
TOP10的研发投入合计2000.62亿元,占全行业的八成以上(86.42%);研发人员22.45万人,占全行业近八成(78.77%);它们的合计营收74057.73亿元,也占了行业八成以上(83.67%)。头部企业在研发创新上不仅资金投入大,人力投入也显著高于其他企业,形成技术积累的规模效应。
建筑业TOP10中,有9家都是“中”字头的央企,只有第8名上海建工一家地方国企。这些国企在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绿色建筑等领域投入大量资源,推动行业技术突破。
相比2024年,TOP10名单没有变化,只是个别公司的座次略有调整。中国建筑稳坐第一,研发投入虽同比上年略有下降,但仍以454.59亿元的研发投入引领行业,研发人员也是最多,有3.8万人。
中国电建从第五上升到了第二位,把上年排在第二和第三的中国中铁、中国交建挤了下来。中国电建作为水利工程领域的领导者,在2025年半年报中披露其为“世纪工程”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项目的主要参建方,随着这一项目在2025年7月开工,中国电建明年的排名或许还能更进一步。
中国化学从上一年的第十提升到了第九位,与中国核建位置对调。中国化学为化学工程龙头,同时还有新材料的业务,聚焦于高性能纤维、高端尼龙新材料、可降解塑料等化工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研发,截至2024年已突破己二腈、冷氢化法多晶硅、POE弹性体、高端环保催化剂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中国核建的研发投入为32.15亿元,是行业TOP10中最少的,但研发投入同比增长却为最高值,达到11.74%。核能作为清洁高效的非化石能源,是未来能源的必然选项,以中国核建在核电建造上的领先地位,势必不会在“队尾”待太久。
采矿业共有127家公司,其中88家披露研发投入金额,合计1016.16亿元。TOP10公司研发投入合计781.95亿元,占行业的76.95%;营收合计73852.10亿元,占行业的近八成(79.11%,93348.25亿元)。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稳居前三,其中中国石油同比增长了2.09%至311.50亿元。中国神华较上一年提升1个位次、排到第4,其研发人员同比增长近20%,为TOP10平均值(3.65%)的五倍。
上年排在第八的紫金矿业、第十的中海油服,均掉出TOP10,被中煤能源和海油发展取代。中煤能源的研发投入为42.37亿元,在全行业排到第五;海油发展在2024年实现了自身业绩的历史新高,营收达到525.1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8.54%至37.56亿元。
采矿业TOP10中有8家为央企,仅第六和第七是地方国企——淮北矿业、兖矿能源。淮北矿业的业务覆盖煤炭综合利用产业链条,具体包括煤炭开采、洗选、加工到焦炭冶炼、甲醇生产及煤化工产品加工、煤泥矸石发电,其研发投入不到20亿元,为TOP10中的最低值,但拥有7133名研发人员,在行业排名第二,仅次于拥有7869名的中油工程。后者兖矿能源起源于山东,现已发展成跨区域、国际化的煤炭行业龙头。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共182家公司,有134家披露研发投入,合计357.72亿元,共有6.22万名研发人员,行业营业收入合计31244.03亿元。TOP10公司的研发投入金额共206.02亿元,占行业的57.59%;研发人员共3.61万人,占行业的58.13%;营收合计10635.70亿元,占行业的34.04%。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中,前八都是央企,第九和第十为地方国企(北京控股和粤电力A)。
中国广核排在第一,研发投入41.94亿元,为行业最高值,更难能可贵的是,其研发强度达到4.83%。在这个以资本、运营驱动为主的行业,行业研发强度的均值为1.59%。
在TOP10企业中,研发强度(研发投入/营业收入)最高的企业是本次新上榜的大唐新能源,其研发投入强度高达13.28%,较上一年大幅提升了约1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公司的研发投入金额也从上一年的3.61亿元猛增至16.70亿元,增幅高达362.60%。在2024年的年报中,大唐新能源解释大幅增加的研发投入时表示,“圆满完成了国资委上市公司科技研发投入强度收官任务。”
粤电力从上年的第十二提升到第十位,主要得益于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同期业绩承压、营业收入出现下滑的背景下,粤电力研发投入金额同比增长15.25%至12.87亿元,研发人员数量也同步增长14.71%至1630人,可见其对科创驱动的重视。
——“2025中国企业科创力”排名系列内容,仍在持续发布。《2025中国企业科创力研究报告》等相关研究成果,将于2025年11月28日在南方周末2025科创大会上正式揭晓。
关于更多
2021 年,南方周末成立“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搭建中国企业科创数据库,围绕研发投入、研发产出、企业发展三个维度,从企业年报披露的研发投入、公司发展情况,全球及中国的专利申请、授权、被引用情况,参与行业和国家标准制定情况,获得全国、省部级、社会力量科技奖项等情况,综合近30个指标,编制了中国企业科创力研究指标体系,来寻找各行各业中最具科创力的中国企业,更以此追踪在各个行业、地域,中国企业科创的来源和去向,以及未来可能的科创产出和科创突破。
2025年度纳入中国企业科创力数据库的企业为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全部A股上市企业、运营主体/控股股东在中国的港股及美股上市企业、1家台交所企业,以及1家未上市但可提供经第三方审计年报的企业——合计超过7000家。
咨询活动请联系:
[电话] 020-87374330
[邮箱] kechuang@infzm.com
▼阅读原文进入“科创大会”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