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 10月27日 02:02
轮椅上的生命之光:一位残障女性的养老院创业之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讲述了杨丽(村上丽子)的故事,一位在中国出生、后移居日本的女性。她在一次严重车祸中脊髓受损,从此只能依靠轮椅生活。面对巨大的身心挑战,她以惊人的毅力进行康复,并最终投身于养老护理事业。她创办了多家养老院和上门介护公司,以亲身经历为基础,为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提供充满尊严和关怀的服务,让他们的晚年生活重焕光彩。她的故事展现了生命的韧性与大爱。

🌟 坚韧重生:杨丽(村上丽子)在遭遇严重车祸导致脊髓不完全损伤后,从绝望中奋起。她不畏身体的束缚,通过高强度的康复训练,从卧床到坐轮椅,再到能够独立移动和进行简单的家务,展现了非凡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为无数身处困境的人树立了榜样。

💖 大爱无疆:杨丽将自己的人生磨难转化为帮助他人的动力。她创办的养老院和介护公司,致力于为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提供体贴入微的服务,确保他们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能够品尝美食,能够出门感受世界。她以“不能让老人受委屈”的信念,践行着“用生命之重承受生命之重”的悲悯情怀。

🚀 创新养老模式:杨丽的养老理念超越了简单的照料。她注重老人的精神需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户外活动,体验生活的美好。她通过逐步过渡饮食、增加坐立时间、鼓励自主进食等方式,帮助许多原本被认为生命走到终点的人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和尊严,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充满“美丽的日子”。

🤝 传承与希望:杨丽的故事不仅是她个人的奋斗史,也承载着希望的传承。她的女儿们也投身于护理行业,一位在她的养老院担任护士,另一位在加拿大学习护理。这预示着她所倡导的充满关怀和尊严的养老理念将继续发扬光大,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来温暖和光明。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曾好好
汪爷爷的信

认识村上丽子完全是个偶然。有一天,我先生收到了一条微信,是汪爷爷发来的。汪爷爷是他某天在公园遛娃认识的中国人。有过一面之缘。汪爷爷说他认识一个有意思的人,听说我写文章,想引荐我认识。

汪爷爷九十二岁了,夫妻二人都需要介护。一次介护师上门,把老人家吓了一跳——介护师本人居然坐着轮椅,上下电梯,家访交谈时都跪在地上。就是这样一个50多岁的残疾人,在千叶县办了一家养老院,照护着许多残疾老人和认知症老人。

(受访者供图)于是我联系上了村上丽子。先发邮件,几天没有回复,打电话。她的中文有东北口音,也有日语口音。见面约在一个月以后,可见她很忙。我和拍纪录片的朋友去了她在神乐坂开的日托养老院,她比我想象中年轻且好看,看着四十来岁,长发及腰,戴着发箍、上身健硕,神情严肃,眼神犀利,即便坐在轮椅上,也能看出是个能干人。

她中国名字叫杨丽,出生在黑龙江、父亲是日本残留孤儿,1945年日本人撤退时候不少妇女儿童被遗留在中国,被中国人收养,在中国长大的孩子,中日建交后,这些残留孤儿和他们的后代两万余人陆陆续续回到日本。1980年,八岁的她随父母来日,更名:丽子。她开了两家养老院,也做上门介护。有的老人独立生活困难有介护需求,她会定期上门帮忙。

又过了一个月,丽子叫上我们一起去老人家里帮忙。那天她独自开车,轮椅行至车前,戴上护膝、跪立下轮椅、用膝盖上车、单手折叠轮椅、拿起轮椅放后座、关门开车出发,一套动作行云流水。

到了老人家门口,单手拿下轮椅展开,跪立从车下到轮椅,关门。走到老人家门口,又从轮椅上下来跪立行走到老人家里,行走或上下楼梯都靠膝盖,她的鞋底崭新如初,鞋头磨破了一个洞。

(受访者供图)这是一种很独特的感觉,和朋友边走边聊,一切如常,只是她比你矮一头,跪在地上健步如飞、脑子一时被震撼飞速运转、不知道该照顾她、还是应该装作平常,她没有给你太多反应时间,已经到了老人家门口:老人也没有很老、头脑清晰、行动利索的华人阿姨看不懂区役所寄来的保险单,她上门解答,又打电话到区役所解决问题。看上去,丽子在照顾她,她也很习惯丽子的照顾。

丽子很忙,她开了两家养老院、一个是“日托”白天照顾着十来位老人、一个是24小时照护的“老人之家”,住着十来位老人,她偶尔上门支援行动不便的高龄者。每天六点半起床、陪伴老人、给他们洗澡、每周数次驱车40公里去“老人之家”,给他们买菜买物资送过去,大家都叫她“社长”。

人生地震

丽子坐轮椅之前,在东京电话局工作,是保险电话的接线员,先生是电话局同事,有两个可爱的女儿。一家人住在二层小楼一户建里,早上先生做好早饭,她给孩子们收拾梳好小辫,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父母和两个姐姐也住得离她不远,过年过节一大家子人都会去父母家聚会,日子按部就班,平静安逸。

出事那天,是2004年9月30日。她骑着摩托车去上班,出了门,觉得平时戴的小头盔不得劲儿,又折返去换了一个全头包裹的大头盔。行至十字路口,原本红灯应该停下来的卡车没有停下来,与她相撞,那几秒钟被无限拉长慢放印在她的人生里,“那一刻,我飞了起来,飞到了二楼那么高,旁边居民楼阳台上正好有一个女人,我跟她对视了一眼,然后就摔了下去。”

《夏娃》剧照救护车来了,她心里想着“我一定不能死,一定要撑到我家人来,告诉他们不是我的过错,是对方该停车没有停。”

救护车上,医生对她说,你现在腿受伤严重,我要把你的裤子全部剪开,她说,“我的腿受伤了吗?我没感觉啊。”

在医院躺了四五个月后,她才知道世间最不幸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她把医生说的“脊髓颈伤”听成了“脊髓轻伤”,一直以为躺几周,伤好了就可以回去上班。他问医生,我什么时候能出院呢?医生说你觉得多久可以好呢?她说一周?两周吧。医生没说话,以为他默认了。

丈夫没有告诉她,家人没有告诉她,妈妈心疼地看着她,每天都到医院陪着。颈椎不完全损伤,胸部以下的身体都没有知觉,手也动不了、身上插着各种管子、尿管、鼻饲、静脉导管……余生恐怕只能卧床度过了。

“我的人生好像经历了一场大地震,9月30日之后,一切都被摧毁,只剩废墟,我不能想象,从此是个残废人了”。只要把她扶起来坐一会儿都鼻涕眼泪口水直流,呕吐不止。她日日以泪洗面,不想再活下去,妈妈说,“你要为你的两个女儿活下去啊,妈妈要做太阳,不能做狂风暴雨的,妈妈狂风暴雨,孩子怎么办呢?”

《最佳利益3》剧照女儿来看她,9岁和7岁,她们不知道妈妈已经站不起来了,每次来跟她聊天,大姨带她们去哪里玩了,二姨做了什么好吃的,学校又有什么好玩的事。

丽子看到两个天使一样的女儿,她们还这么小,没有妈妈多可怜,她向老天祈祷,“求求你,让我活到女儿二十岁,照顾到她们成人。”她跟医生说,“我要好好治疗做康复,我要回家,我的孩子需要我。”一天一小时的康复,她做六小时。适应从躺到立,可以从卧床到坐轮椅,手指渐渐可以动一动。神经受伤,脸部肌肉也不受控制,本来挺美的脸,嘴角歪在一边。

从出事到回家,已经是一年后了,她只能躺在床上,但女儿可以跟她躺在一起,看着她们做作业,已经比在医院插着管子幸福很多。

政府安排护工每天上门照顾她三小时,换纸尿裤、清理排泄物、擦拭身体、做饭喂饭。其他的时间,她看着天花板等丈夫女儿回家,听整个城市的声音动静、远处电车过去了一趟又一趟,回想21岁遇到丈夫,他比她大15岁,事事都依着她。出事后,母亲跟他谈话,希望不耽误他的未来,协议离婚,两个孩子他也不用管、姥姥姥爷会将他们抚养大。平时话少的丈夫生气了,拍案离去,以后不许再提离婚的事。“姑爷是个好姑爷”,她娘家人感慨。

护工的照顾让丽子深感不适,擦身体把她翻来翻去,翻身太快让她头晕目眩、做饭只做她一人的,女儿的饭得等丈夫回来了做,来了就是干活做家务,很少关心她的情绪。

《眼泪女王》剧照护工对她说,像丽子这样的病人是最难照顾的,不像植物人,无法说话无法动弹、只要执行任务就好,大多数老人心态平和,要求不高。只有她这样的,有意识身体不能动、年轻、生活从天上到地狱、都是愤懑。

有一次,楼里一户人家着火,整个楼听到警报都撤离了,丽子一个人躺在家,准备拿手机打电话求助,手机不小心滑落,手指离手机只有一尺远,怎么都摸不到,街道上都是消防车的声音,谁也听不到她的呼救。自那时候起,她觉得谁也靠不住,既然打算活下去,能自立一点是一点,不要躺着,要坐轮椅,要能移动,要照顾女儿,给家人做饭。

两年的康复治疗后,肩膀、手臂、腰背终于稳定有了力量,不用终日卧床、丈夫把她抱到轮椅上,可以小范围行动了,逐渐可以在轮椅上做些简单家务,自己出门。

为了可以自己上厕所,她学着爬行移动,一点一点,把自己从轮椅移到马桶上,回到轮椅。摔过无数次,磕破了头,磕掉过牙,最严重的一次,过于努力摔了一跤,胳膊脱臼了,去骨科接骨。百千次的练习,终于不依赖纸尿裤,有了干净清爽的身体。

三年后,她找到了工作,(在日本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必须接纳一定残障人士在公司工作),为了上班,凌晨四点半起床,八点赶到公司,晚上九点才下班到家,做了两年,被公司领导嫌弃上厕所时间太久。公司偌大一栋楼,只有四楼和十楼有残障厕所,摇着轮椅去、摇着轮椅回、为了少上厕所,她尽量少喝水,还是憋出了膀胱炎。最后丽子还是辞职了。

美丽的日子

丽子八岁前在黑龙江的村庄长大,她喜欢翻过小土坡去看那条河,来日本以后看到海,她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看不到边际的汪洋。一大家子她日语学得最好最快,爸爸妈妈出门办事日语不会就给学校请假带上她,从十来岁给家人当翻译到成年给各种中日会议做翻译,穿着套装高跟鞋赶电车,是都市白领的样子。

(受访者供图)十八岁的时候,她曾经想去当一名护士,在医院参观护士照顾病人擦拭身体处理排泄物不禁呕吐了出来。如今,她心里所想,就是去照顾跟自己一样的人,“不管他有没有家人在旁,要给他收拾得干干净净的,让他舒舒服服的,心情开朗的,不能让他受半点委屈。”她和丈夫一起开了一家上门介护公司。只有他们两个人,政府给他们指派工作,上门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障人士。

第一个客人是一个87岁独居的日本老太太松香,一生未婚,生了一个孩子幼年夭折了,因为摔倒骨折行动不便,脾气不好,是照护人眼中的“硬活”。

丽子和丈夫每天去三小时,帮忙擦拭,打扫买菜做饭。每次去,松香拒绝,“我不需要你们来照顾我,让我自生自灭好了”,丽子理解这种心情,也没有多话,就是干活。她把蒙尘多年的微波炉擦得跟新的一样,松香说,“你给我买微波炉了?”“没有呢,就是你以前那个”。

一天半夜三点,接到老太太电话,她摔倒了,丽子和丈夫第一时间赶过去,她拿东西的时候摔在床边爬不起来。

(受访者供图)日子就这么过着,有一次赶上下大雨,松香见到丽子,嘟嘟囔囔很生气:“这么大雨,你还来什么来,自己也不方便啊。”

丽子知道,老太太终于把自己当自己人了。如此照顾了六年,松香最后已经无法自己生活了,只能去临终养老院。最后一天,松香拿出盒子,里面有一枚戒指,那是当年那个要跟她结婚但是没有结的恋人送她的礼物,她要送给丽子,丽子推阻没有收,“最珍贵的东西一定要陪着你”。

松香去了养老院,每两个月丽子会去探望她,最后一次,松香躺在床上,丽子带了她喜欢吃的西瓜,切了一小片,给她拿到嘴边,她已经无法咀嚼,她拿着西瓜放在她嘴唇上,“好吃吧,慢慢品尝。”她认真品尝着。过了两天松香去世了,不知道她是否记得最后那个夏天西瓜的味道。

还有一位是48岁的卡车司机,卡车翻车、他头部受重伤从此成了植物人。司机的太太靠着司机的高额保险金补贴金生活,把20多岁的男朋友带回家住,他独自躺在一间房,妻子和男朋友住另外一间房。

丽子告诉他们,输鼻饲营养要慢慢地输入,管子在体内要绕好几圈才到胃里,太快了胸口会堵得难受,那是她自己亲身体验,丽子教司机用手指敲床表达自己,她理解这种灵魂被禁锢在身体里的感受,人间至苦莫过如此。

(受访者供图)丽子每天三小时照顾他两年半,陪他说话,帮他擦拭,喂鼻饲。因为知道太多,妻子要换人照护,最后那一天,丽子坐在司机跟前,对他说:“今天是我照顾你的最后一天,谢谢你,照顾你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如果再有哪里不舒服的,想说的,要记得用手指表达出来。”她握着他的手道别,感受到他的食指努力用力握她的手,眼泪从眼角流淌到耳朵,他也不舍。

丽子的介护公司运营顺利,随后几年,她先开了一家日托养老院,又开了一家24小时照护的老人之家。

丽子每两三个月带老人们出来玩。9月夏末,天气没那么热了,她和同事们开着三个车,叫上我们,载着十个老人,一群人去海边吃海鲜烧烤,看海。

把老人们一个一个推着轮椅出来,扶上车坐好,系好安全带,五个身强体壮的男护工也忙活了半个小时。开了两个小时到了千叶馆山,老人们一路都非常安静,没有太多表情,丽子跟我说,老人就这样,他们很开心表面看不出来。坐我旁边的山口爷爷,走路颤颤巍巍,一路无话,吃了三大盘烤海鲜。瘦瘦小小的小野奶奶,认知症不记得刚才发生的事,眉眼清秀,能想象年轻时候是个美人,每一个小时要上一次厕所,但看得出来她很开心。

(受访者供图)矢口奶奶,93岁了,久病卧床多年,医生叫家属把她接回家准备后事。家属把她送到丽子的养老院,丽子与医生及家属一起协商,拔掉老人身上的营养液、鼻饲、让她逐步恢复用嘴巴吃东西。

一开始喂老人流食、一点一点的,逐步过渡到软烂的食物,再到后来尝试拇指大小的饭团,最后可以吃普通饭菜。原本以为走到人生终点的老人,又活了五年。

“用嘴巴吃饭是最幸福的事,”丽子说。她躺在医院的日子,靠呼吸机营养液鼻饲维持生命,好几个月没有吃过任何味道,有一天医生建议她可以开始喝点东西,妈妈给她喂水。“咖啡,我想要咖啡,谁想喝水啊,一点味道都没有”,病后久违的第一口咖啡的味道,如同一道光、让她找回当人的感觉,想起人间还有百般的好。

对待老人也是这样,用嘴巴吃饭,自己吃饭,哪怕吃得很慢、吃得到处都是、不能用手,只能舔食,也尽量让他们自己吃饭,几点想吃,冰箱里都备好饭菜可以随时吃。

矢口奶奶以前一直卧床没有出过门,丽子扶着她坐起来,第一天陪着她坐五分钟,第二天十分钟,一点一点逐渐增加坐立时间。等老人适应长时间坐了,再把她从床搬到轮椅,上了轮椅,出门就变得可能。养老院每两三个月出来玩一次,矢口奶奶都会参加。

(受访者供图)坐在轮椅上,看着海,远处夕阳穿过云层照在海上,那一片波光粼粼,远处的太平洋看不到边际,风吹着白发,矢口奶奶穿着黄色的开衫,看着看着眼睛闭上了,似睡非睡,护工给她肩上披了一块毯子,“她累了”。丽子说,矢口奶奶很少说话,她表达出门玩很开心的方式是拍拍丽子,让她抱抱她。

上厕所也是,定点带老人们上厕所,尽量在马桶上方便,身上会穿着纸尿裤,以防万一。

丽子这些照护的方式,是最“费护工”的照护,那是她卧床多年血泪经验:嘴里吃着有滋味的食物、身体干净清爽不沾排泄物、想出门时可以出门——最好的护理是让人活得像一个人。

“来我这里,不能让人受委屈,不管多老,多病,都要出来玩,吃好吃的,过美丽的日子。”

丽子在最苦之地生大悲之心,老人们说她像“菩萨”,她说,我只是工作而已,我不能让老人来我这受委屈。“如果不是要工作,我还躺床上呢。”为了照顾女儿,从床上爬到轮椅、为了照顾老人残障患者、从轮椅上下来,跪立行走、自己上下车、上下楼,工作让她冲破了一切障碍。

人生落幕时

丽子的养老院,也是人生的终点站。

《飞越老人院》剧照

没有子女的佐藤夫妇,是她上门照护时认识的。十年前,每天上门照顾他们三小时,三小时之外,佐藤夫妇有急事求助,哪怕是半夜,丽子也是随叫随到。年纪渐长,佐藤先生去世了,佐藤太太得了认知症。丽子去照顾她,佐藤太太意识模糊,抱着她“我要跟你走。”丽子说,“你放心吧,我的养老院快修好了,马上来接你。”

佐藤太太在丽子的老人之家度过的最后的两年,有一天,丽子感觉到佐藤太太可能大限将至,晚上也没有回家,住在养老院陪着她。两天后,佐藤太太呼吸逐渐缓慢,丽子陪在她旁边,她睁开眼,握着她的手,轻声说“ありがとう、ありがとう”(谢谢),停止了呼吸,安详离世。

她像要离岸的船,她静静地送别,这心意,只有船知道。

还有一位铃木先生,退休前是国家公务员。傲慢难相处。“我们吵了多少架啊,”丽子说。他欺负别的老人,我不能给惯着,我叉着腰跟他对骂。

她说,你这么不讲理你走好了,不要在我这住了。

他说,我走不了,我腿脚不方便。

她说,我把你送过去。

吵归吵,老人一直没有离开,他知道很少有养老院,护工可以陪着吃饭、想几点吃就几点吃,想吃多久吃多久,还能不嫌麻烦定期带他们出去玩。

《来日皆方长》剧照

老人临终时,丽子在身边,

她问他,想吃点什么吗?

他微微点头示意。

吃冰淇淋吗?

他点头。

丽子叫人买了他喜欢吃的刨冰,一口一口喂他吃。

刨冰吃完了,老人离开了。

很多人走的时候,惦记着一口味道。丽子说。

当她嘱咐员工,对哪位老人要更照顾一些,大家就知道老人即将离开,她有这个感觉,而且总是准确。老人之家创立五年间,她送走了三十多位老人,走的时候,她都在场。

丽子小时候很害怕死亡,去好朋友家里,有即将临终的奶奶,也让她害怕,现在她觉得送别是如此自然的事,是从一段旅程去了下一段旅程。女儿也长大了,一个在她的养老院做护士,一个在加拿大留学学护理。

(受访者供图)我问她,你知道张海迪吗?她说不知道,我说她也是一个残疾人,坐在轮椅上几十年,却自学成才,给人看病、写书、翻译,曾经是中国残联主席。汪爷爷就说你像她。她说,那我想认识她。

我说,你什么时候去看汪爷爷,我们一起去看他吧。汪爷爷也是日本残留孤儿,60岁从中国来日本,语言不通生活诸多不便,她定期上门介护,汪爷爷和汪奶奶眼睛都长了白内障,她联系了会中文的医生给他们做了手术。

她说,汪爷爷已经走了。

谢谢汪爷爷,在他临走前的四个月,发出了这条消息,让我看到以生命之重承受了生命之重的丽子,认识了这么多老人,看到人生落幕时的风景。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球球 / 审核:雅婷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平台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zPvfkX2zr3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杨丽 村上丽子 轮椅 养老院 介护 残障 日本 生命韧性 Yang Li Murakami Reiko Wheelchair Nursing Home Eldercare Disability Japan Resilienc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