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记录了一次仓促的桂林两日游经历。游客在机场偶然接触到一家旅行社,起初对其提供的交通和酒店服务感到满意,价格实惠且服务周到。然而,随着行程的深入,特别是第二天正式开始的游船及景点项目,其推销性质逐渐显露。导游全程进行高强度推销,景点设置包含购物环节,如售卖银饰的“少数民族村”,并强制消费昂贵且味道不佳的餐食。尽管旅行社在门票和酒店价格上表现出优势,但全程充斥的推销和糟糕的用餐体验,使得这次旅行的整体感受大打折扣,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负面印象。
💰 价格吸引力与初步服务:旅行社在交通和酒店方面提供了看似优惠的价格,如机场到市区50分钟车程仅收30元,三张床的酒店每晚150元,并提供送达服务,初步建立了“良心”的印象。
📢 强制性推销与消费陷阱:行程中,导游全程大喇叭进行推销,景点被设计为购物环节,例如假扮少数民族村售卖银饰的商场,以及后续推销食品等。这种强制性推销严重影响了旅游体验。
🍽️ 糟糕的餐饮体验:旅行社安排的用餐地点菜价昂贵且味道不佳,进一步加剧了游客的不满。尽管门票和酒店价格不高,但整体消费体验因高昂且质量差的餐食而大打折扣。
🤔 体验与价值的权衡:虽然该旅行社在门票和酒店定价上可能具有一定优势,但全程充斥的推销和糟糕的餐饮体验,使得游客认为其整体性价比低下,强调了旅游体验质量的重要性远超单纯的价格优势。
周末来桂林玩两天,没有提前做攻略,在机场酒店打了个广告牌上的电话。我以为他只是卖票的,
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个旅行社。
第一天的时候还感觉挺良心,他帮忙交了个车从机场酒店到市区,跑了五十分钟只收了 30 元。
后来签好合同之后又帮忙找了个酒店,三张床 150 一晚,还叫了车直接给送到酒店又送到了市区一个景点,也是相当良心了。
然后第二天开始正式坐游船等项目,才知道原来是推销的。车上导游全程大喇叭,反正就是各种 w 为推销做铺垫。第一个景点是游船一个小时,问题不大。第二个项目就直接不装了,是个假扮少数民族村的卖银饰的商场,然后回到车上继续推销各种零食之类的食品。
奇怪的是车上大部分人都买了,我是分逼没买,然后给拉到给拉到一个饭店,菜价也非常贵,味道也不好吃。
之前旅游从来没找过旅行社之类的,他们给到的门票和酒店价格确实不贵,但整个体验太糟糕了,听了一整天的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