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10月25日 18:29
手机被“反诈误伤”停机事件频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多起手机因被“涉诈系统”判定为高风险而被停机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这些事件中,用户手机号在未经充分告知和核实的情况下被限制呼入甚至直接停用,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运营商的回应多指向“系统判定涉诈”,但其判断依据模糊,如同“黑箱操作”。《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虽赋予运营商停机权力,但执行程序存在瑕疵,如告知不充分、核验时间短、申诉渠道不畅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用户的通讯,也凸显了反诈系统在精准性、透明度和程序正义方面的不足,亟需改进规则和执行程序,保障用户权益。

📱 **“涉诈系统”判定模糊,反诈“黑箱”引担忧**:多起手机被停机事件显示,运营商的“涉诈系统”判定依据不明,缺乏透明度。用户难以了解为何被判定为高风险,申诉过程也充满障碍,如同“黑箱操作”,引发公众对反诈系统精准性和公正性的担忧。

⚖️ **程序正义缺失,用户权益受损**:尽管《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允许在特定情况下停机,但现实中运营商常在短时间内“先斩后奏”,未能充分履行告知义务,也未给用户留出足够的核实与申诉时间。例如,短信通知后数分钟即停机,尤其是在用户身处境外或无法及时收到通知的情况下,严重侵害了用户权益。

🚶‍♂️ **“反诈误伤”影响大,救济渠道需畅通**:部分用户因非诈骗原因被误判停机,导致其在出行、支付、生活等方面遇到极大困难。然而,申诉复通过程漫长且困难,手机停机带来的损失远超通信本身。文章呼吁,一旦发生“误伤”,应提供快速有效的救济途径,并考虑对受损用户进行赔偿。

💡 **反诈系统需优化,阳光透明是关键**:为避免“反诈误伤”,亟需改进反诈系统的规则和执行程序。应确保判断依据公开透明,给予用户充足的复核与申诉时间,一旦确认误判,应迅速恢复用户权益并赔偿损失,让反诈工作在阳光下进行,切实保护普通民众的正常生活。

2025-10-25 18:00:00

近日,媒体报道多起手机被停机事件,引发关注。

据红星新闻2025年10月21日报道,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市民杨先生的手机号于9月30日被限制呼入,当地移动营业厅工作人员表示,他的手机号被涉诈系统判定为高风险而遭强制呼入限制。

此前,红星新闻还报道了一起类似事件,在新疆工作的李先生出国去尼泊尔徒步一段时间,回国后发现手机号码被停用了,8天都没能恢复,他在寒冷下雪的边境小城,打不了电话,打车住店吃饭都付不了钱。移动客服解释称是为了防止其被电信诈骗,手机号被进行了“保护性关停”。大风新闻此前也报道,云南杨先生的妻子一个使用了2年多的手机号码,被莫名停机。

对于这些停机事件,运营商的回应都是因为“系统判定该号码涉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在一些情况下,电信运营商确实有权对电话号码进行停机。该法第11条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对监测识别的涉诈异常电话卡用户应当重新进行实名核验,根据风险等级采取有区别的、相应的核验措施;对未按规定核验或者核验未通过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可以限制、暂停有关电话卡功能。

但问题在于,如何检测识别电话卡“涉诈异常”,又如何精准判定避免“误伤”?目前,这个所谓的“涉诈系统”完全是一个黑箱。没有公开信息显示反诈系统是由政府部门统一运营,还是由电信运营商各自运营,也没有公开认定异常的规则是什么。只有类似停机事件中电信运营商客服给出过一些可能的原因,比如“去过国外或者边境地区”“短时间频繁拨打电话”“接到可疑涉诈电话”“长期静默(没有接打电话)”等等。还有些被停机的,判定风险的原因存疑。比如云南杨先生的手机卡被停机,客服开始给出的理由是有接打境外电话,后来又说是“长期静默”,杨先生对此均不认可,申请调取通话记录,运营商也予以拒绝,令人不解。而在哈尔滨杨先生的案例中,杨先生也称最近没有出过国,没有接到过诈骗电话。为何他们的电话会被系统认定为高风险,是一个谜。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有明确的规则,电诈分子大概率符合这些特征,但普通人也有小概率符合这些特征,如外出旅游、业务需要甚至是工作需要。被误伤的普通人案例,甚至在数量上可能大于命中的真涉诈案例,这就是统计学的威力。

系统误判有时候可能难以避免,但反诈“停机”的过程需要合法合规符合程序正义,在过程中充分履行告知义务,不能“系统判定”就直接“先斩后奏”粗暴停机,而是要留出相应的核实与验证时间。上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条款规定,涉诈异常电话卡用户应当重新进行实名核验,未按规定核验或者核验未通过的,才能限制、暂停电话卡功能。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公安部2021年联合下发的《关于依法清理整治涉诈电话卡、物联网卡以及关联互联网账号的通知》也明确规定,针对高风险电话卡,应该提醒用户在24小时内通过营业厅或线上方式进行实名核验。但现实中,电信运营商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就停机。比如哈尔滨杨先生的案例中,运营商在停机短信发出5分钟后就停机了。这么短的时间根本无法申诉。而新疆李先生,人在国外,因为境外网络问题,根本没有收到短信。

事实上,短信这种通信方式并不可靠,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用户无法收到。运营商在发出短信通知后几分钟就停机,没有给用户充分的时间去核验和申诉,不符合相关部门的规定。

另外,一旦普通人遭遇“反诈误伤”,应该快速获得救济。但现实中要去申诉复通并不容易。哈尔滨杨先生手机号被停了半个月,这么长的时间里他的日常生活都受到影响;从尼泊尔回国的李先生8天时间也没能复通,面临无法正常住酒店与吃饭的窘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部智能手机的功能早已无所不包,“停机”给当事人带来的损失是远远大于“不能即时通信”的,相关部门理应就“误伤”而给予赔偿,让救济渠道畅通起来。

屡屡发生的“反诈误伤”凸显了反诈系统的“黑箱问题”:普通人如何避免自己的手机号被“黑箱”误伤?一旦被误伤又如何尽快地挽回损失?相关部门有必要改进规则,完善执行程序,改变现有的反诈防范识别方式,在“停机”过程中给普通人留出充足的复核与申诉时间,一旦确定为“误伤”则迅速恢复当事人的应有权利并赔偿损失,让一切都摊在阳光下进行,不再因为反诈而误伤普通人。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手机停机 反诈误伤 电信诈骗 用户权益 黑箱操作 程序正义 运营商 反诈系统 通信自由 Phone Disconnection Anti-Fraud Misuse Telecom Fraud User Rights Black Box Operation Procedural Justice Mobile Operators Anti-Fraud System Freedom of Communicatio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