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10月25日 14:27
玉米烤肉引发争议:是浪费粮食还是产业常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烤肉店使用玉米作燃料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和批评,被指责浪费粮食。然而,文章深入分析指出,玉米在中国主要作为饲料和工业原料,直接燃烧玉米的能量转化率可能高于发酵成乙醇。韩国早有玉米烤肉的先例,其创始人曾为追求健康烤肉而尝试。文章认为,对“玉米烤肉”的批判多源于对粮食安全的敏感性,但忽视了玉米的实际产业用途。同时,文章也探讨了农民出售“陈化玉米”或处理不便玉米给店家作为燃料的行为,并强调了行政执法应坚守法治原则,避免受舆情影响,真正的“敬畏心”体现在尊重事实和法治中。

🌽 **“玉米烤肉”并非新事物,争议源于对粮食浪费的敏感性。** 文章追溯发现,“玉米烤肉”早在2015年便有报道,并在韩国已有近30年历史。然而,近期事件之所以引发热议,主要在于公众对粮食安全的高度敏感,将食物用作燃料容易触发“浪费粮食”的道德不安感,类似于此前对青储玉米的争议。但这种直觉判断未能深入了解玉米的实际产业用途。

🌽 **玉米在中国主要用作饲料和工业原料,非全国性主粮。** 文章通过数据指出,在中国,仅有少量玉米被直接食用,大部分用于饲料(60.7%)和工业原料(31.7%),其中工业用途包括发酵生产酒精,如用于乙醇汽油。因此,将玉米用于燃烧并非如媒体所宣传的那样是“浪费粮食”,而是其工业用途的延伸,能量转化率甚至可能高于发酵过程。

🌽 **“助农助销”的初衷与实际操作存在差异,行政执法需警惕舆情绑架。** 部分店家声称使用“陈化玉米”或农民处理不便的玉米,旨在互惠助农。然而,公众担忧其可能使用可食用玉米。文章认为,农民作为种粮者更懂粮食价值,若他们愿意出售,大概率非食用玉米。而当地市监部门在行为不违法的情况下,因舆情压力要求店家停止使用玉米作燃料,可能滑向“谁闹谁有理”的误区,消解了法治原则,应尊重事实和法治,而非仅仅回应舆情。

🌽 **烧烤健康与否主要与高温有关,而非燃料种类。** 文章指出,烧烤产生致癌物(如杂环胺、多环芳烃、丙烯酰胺)是由于高温炙烤,而非使用木炭或玉米作为燃料。因此,无论是“玉米烤肉更致癌”还是“玉米烤肉更健康”的说法都缺乏科学依据。国内商家也多以“烟少”或“助农”为卖点,而非“健康”。

2025-10-25 13:00:00

近期有多条烤肉店用玉米作燃料的新闻多次冲上热搜。最近的一条发生在山东烟台,引来多家媒体报道,并批评其浪费粮食、缺乏敬畏心。2025年10月21日,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到店检查后表示,已劝导该店家停止使用玉米作燃料,并下架相关宣传视频。同时称目前并无明确法律可直接处罚该行为,主要以厉行节约的原则进行劝导与宣传性的处置。

虽然目前对该事件的报道,大多把“玉米作燃料”当成奇闻来谈论,但从更长时间线上看,“玉米烤肉”并非完全新鲜:早在2015年,央视《我爱发明》栏目就报道过北京一家玉米烤肉店,店主还发明了专门配套的节能烤炉;之后2019年黑龙江、2024年大连,都有“玉米烤肉”的新闻见诸报端,只是并未引起舆论热议。而继续往前追溯,会发现这一烤肉法可能是从韩国传来:被报道的多名店主都提到,自己是去韩国旅游时接触到玉米烤肉,发现其烟味更少、火更柔和,于是想要引入国内。而查询韩国新闻报道,韩式玉米烤肉最早出现于1997年,创始人名叫朴仁镐。他声称自己的好友爱吃烤肉却因胃癌去世,便萌生了要改进出“健康烤肉”的想法,反复试验后遂用玉米替代木炭。

实际上,烧烤之所以不健康是因为高温——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肉类,在高温炙烤时会产生致癌物杂环胺与多环芳烃;而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馒头、面包或土豆片等,高温炙烤则会产生可能致癌物丙烯酰胺。所以无论是烧木炭还是烧玉米,只要是烧烤差别都不大。网传的“玉米烤肉更致癌”和“玉米烤肉更健康”都没什么道理。国内的“玉米烤肉”也很少像韩国那样以“健康”为卖点,而更多是宣传“烟少不用洗头”“助农助销”等,而后者正是最大的争议所在。

针对“玉米烤肉”的负面观点,总结下来基本就是认为其“以助农为噱头,行浪费粮食之实,危害农业生产”。不少人从小受“节约粮食”教育影响深厚,见到用食物作燃料,很容易触发道德不安感。这正如近两年社会上对青储问题的争议,一旦触及主粮谷物,很多人就会以“是否浪费”为首要判断准则,这种敏感性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须知在我国,玉米其实并非全国性主粮。

中国人的主食结构以大米与小麦制品为主,玉米大多作为饲料或工业原料。2021年一项对我国玉米应用占比的研究发现,只有7.2%的玉米是被直接食用的,60.7%被用作饲料,0.4%留作种子。剩下31.7%的玉米都是作为工业原料。而玉米在工业上的主要用途,就是发酵成酒精用来燃烧。多年来国家力推的“乙醇汽油”,所添加的乙醇就是以玉米为主要原料制成。一些媒体和大V对玉米作燃料大惊小怪,却不知这本身就是玉米的一个重要用途。

其实直接燃烧玉米,能量转化率甚至可能更高。可惜内燃机不能烧玉米,只好先将其发酵成酒精,而发酵过程中必然有损耗。假想一下,如果有人用酒精来烧火锅或烤肉,肯定不会被指责,但使用的玉米却可能更多了。也难怪有网友指出:“根本没看出这件事有什么争议,明明都在对店家表示理解,这热搜有些莫名其妙。”——的确如此,“玉米烤肉”作为已经发展了近30年的老事物,近十年来多次被报道都无人关注,却在这几天连续上热搜。这与多家媒体将其简单地视为“浪费粮食”,并加以猛烈批判有关。但如前所述,这并不符合我国主粮构成和玉米产业的实际情况。因此,这种批评有误导公众认知,利用集体道德制造热点之嫌。

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听到农业一线的声音。新闻显示,店主最初是从外地网购的“陈化玉米”,是禁止用作粮食或饲料的。而当地农户得知后又主动联系他,将销售所余、处理不便的玉米也卖给他作燃料,这也是为何店主觉得自己在做互惠助农的好事儿。但正是这些从周边农户处收购的部分,被怀疑并非“陈化粮”,而是还可以食用的合格玉米——这一猜想有成立可能,但以此上纲上线并无必要:须清楚农民最懂种粮的艰辛,因此没有人会比他们更珍惜粮食。当地农户知道该店铺用玉米当燃料,仍然愿意出售,那大概率就不会是用来吃的玉米。当地农户都不觉得可惜,而不从事农业者却批评其浪费,这实际上是一种颠倒错位。  

公众舆论若仅凭直觉批判,而不去核验具体事实,不去调查基层和一线的真实反馈,很容易出现这种信息上的断层。尤其是对行政执法来说,法治要求“民众法无禁止即可为,公权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在这一事件中,当地市监部门明知店铺行为不违法,却仍然因为接到举报,就要求店主停止宣传、不再使用玉米作燃料,这等于还是滑向了“谁闹谁有理”的谬误。对“玉米烤肉”的热议,本应是科普玉米产业实情、倾听农户真实声音的契机,而非一场仅凭道德直觉发起的批判。市监部门的劝导虽出于舆情回应,却也需警惕“舆情优先”对执法原则的消解。毕竟,对农业和粮食真正的“敬畏心”,既藏于农户自愿出售余粮的选择里,也存在于尊重事实、恪守法治的理念中。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获取更多RSS:
https://feedx.net
https://feedx.site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玉米烤肉 粮食安全 食品浪费 玉米产业 行政执法 Corn Barbecue Food Security Food Waste Corn Industry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