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0月25日 12:55
研究揭示福岛核电站铯-137持续入海机制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筑波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追踪放射性物质“氚”的迁移路径,首次定量揭示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铯-137持续泄漏入海的关键机制。研究发现,高达53%的铯-137泄漏源自反应堆建筑屋顶雨水的冲刷,其次是地表径流(31%)。虽然基流仅占15%,但其浓度受气温影响,是导致夏季海水污染浓度升高的原因。这项研究为优化环境监测和加强污染源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屋顶排水是主要污染源:** 研究首次明确指出,反应堆建筑屋顶的雨水冲刷是导致铯-137泄漏的首要原因,贡献了总泄漏量的53%。这意味着,降雨直接接触到受污染的建筑表面,并将放射性物质带入海洋。

💧 **季节性波动与基流相关:** 虽然基流(地下水渗入排水系统)仅占泄漏量的15%,但其浓度受气温影响,在夏季升高,从而解释了核电站港内海水铯-137浓度在夏季升高、冬季降低的季节性波动现象。

🔍 **利用氚示踪铯-137路径:** 研究团队巧妙地利用在2013-2014年间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氚”作为天然示踪剂,追踪铯-137从陆地进入海洋的完整路径,成功定量分析了污染来源的构成,为环境监测和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IT之家 10 月 25 日消息,科技媒体 phys 昨日(10 月 24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筑波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论文,查明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铯-137 持续泄漏入海的关键机制。

IT之家援引博文介绍,福岛第一核电站在 2011 年核事故后,尽管东京电力公司采取了多项措施控制污染水,放射性铯-137 向海洋的排放已大幅减少,但低水平的泄漏仍在持续。

自 2016 年起,研究人员观察到核电站港内海水的铯-137 浓度呈现规律性波动:夏季升高,冬季降低,且雨后浓度会上升。

虽然这些现象被推测与 K 排水渠(放射性污染物特别是铯-137 进入海洋的重要通道)有关,但其背后的具体污染机制一直未能明确。

为解开谜团,筑波大学的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巧妙的方法。他们利用在 2013 至 2014 年间从污染水储罐中泄漏的另一种放射性物质“氚”(³H)作为天然的水文示踪剂,来追踪铯-137 从陆地进入海洋的完整路径。由于氚能随水流动,其迁移路径清晰地揭示了携带铯-137 的水流来源。

研究结果首次定量揭示了污染来源的构成。数据显示,导致铯-137 泄漏的首要原因是“屋顶排水”(roof drainage),即降落在反应堆建筑屋顶的雨水在冲刷过程中带走了表面的放射性物质,贡献了总泄漏量的 53%。

其次是雨水形成的地表径流,贡献了 31%。源自地下水的“基流”(Baseflow,特指携带放射性物质从地下渗入排水系统的水流)虽然只占 15%,但其浓度受气温影响,在夏季会因温度升高而增加,这也解释了海水污染浓度的季节性波动。

该博文指出,这项研究不仅查明了福岛核电站持续污染的源头,还为未来的治理提供了重要科学洞见。通过揭示铯-137 污染路径与浓度波动因素之间的联系,该成果有助于优化现有的环境监测系统,并能更有针对性地加强污染源控制措施。

IT之家附上参考地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福岛核电站 放射性铯-137 入海机制 筑波大学 氚示踪 环境污染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Power Plant Cesium-137 Ocean Leakage University of Tsukuba Tritium Trac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