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星人Pro 前天 11:57
AI时代开发者身份演变与生态洞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一份聚焦AI时代开发者的重磅报告发布,揭示了“开发者”内涵的演变。报告指出,AI原生工具的普及正促使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等非传统技术岗位群体崛起,他们利用AI工具解决实际业务问题,打破技术边界。这份报告不仅包含传统技术人员,也将这群新力量纳入“开发者”范畴,共同构建AI时代的开发者生态。报告通过知乎的认知沉淀与魔搭的实践赋能,描绘了AI时代开发者“身份跃迁”的图景,展现了一个更自主、更全能的“超级开发群体”的崛起。

🌟 **AI驱动的身份跃迁与“超级开发者”崛起**:AI时代,“开发者”的定义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技术人员。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等非技术岗位人员,通过熟练使用AI原生工具(如Cursor、ChatGPT、DeepSeek)进行代码生成和工作流搭建,也能解决实际业务问题,并打破技术边界。报告将这部分群体纳入“开发者”范畴,认为他们正在共同构建一个更繁荣的AI时代开发者生态,形成一个更自主、更全能、更具商业闭环能力的“超级开发群体”。

🚀 **开发者核心焦虑与动机转变**:与普遍担心的“被AI取代”不同,AI时代开发者最主要的焦虑在于“如何将AI技术应用到实际业务中并产生价值”(79.4%)以及“技术更新太快,如何跟上学习节奏”(60.8%)。他们的首要驱动力并非高收入,而是对前沿技术的“热情”(63.55%)和抓住“时代机遇”的渴望(59.11%)。这反映了开发者将自身定位为驱动商业价值的“核心引擎”,而非单纯的代码执行者。

🛠️ **AI成为“能力杠杆”,赋能多领域创造者**:AI原生工具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技术平权”,使得懂业务、有创意的非技术人员也能成为创造者。报告中的案例显示,AI产品经理可以补齐前端开发短板,独立开发Demo;前特斯拉后端开发者则依靠AI在不熟悉的领域独立开发App。AI极大地放大了个体的“实现半径”,使个人或小团队的产出能力接近于过去的小团队,催生了更多独立开发者。

🧠 **认知迭代与集体智能的形成**:在AI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开发者通过“感知、溯源、消化、应用”四步完成认知迭代。知乎作为专业、深度的技术讨论场,汇聚了产学研多方视角,帮助开发者深度理解复杂信息,完成集体智能的迭代。资深开发者用户中,有高达78%已转变为内容创作者,表明使用越久越倾向于创作和分享。

💡 **实践飞轮支撑创新,技术平权加速应用落地**:魔搭ModelScope社区汇聚了海量开源模型和工具,通过“创空间”等工具将AI能力封装成“乐高积木”。令人瞩目的是,在“创空间”诞生的AI应用中,近95%由“个人开发者”完成,覆盖多个行业。这印证了“技术平权”的真实发生,认知场降低了理解成本,实践场降低了实现成本,缩短了开发者的创新路径。

2025-10-25 10:15 北京

在 AI 时代,我们应如何更完整地理解「开发者」?

10月24日,知乎联合魔搭发布首份聚焦 AI 时代开发者的重磅报告:《THE NEXT WAVE:AI 时代开发者生态白皮书》,尝试回答一个问题——在 AI 时代,我们应如何更完整地理解「开发者」?硅星人作为合作伙伴一起参与了这份报告。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白皮书全文。

以下为白皮书导读。

随着 AI 原生工具的逐渐强大,一个显著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等岗位,开始熟练使用 AI 工具解决实际业务问题。

当下,「开发者」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演变。

因此,这份报告的研究对象并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开发者」——即那些具备扎实编程能力、能独立编写代码的技术人员。我们将一群新力量纳入了「开发者」的范畴,他们虽非传统技术岗位,但能熟练使用 Cursor、ChatGPT、DeepSeek 等 AI 原生工具进行代码生成、工作流搭建,以解决实际业务问题 。我们相信,这些通过 AI 工具打破技术边界的开发者们会越来越多,他们正在共同构建更繁荣的 AI 时代开发者生态。

要了解这个群体,我们需要两个视角:认知与实践。

知乎作为公认的专业、深度的技术讨论场 ,聚集了中国庞大且活跃的开发者与技术专家群体。目前知乎上有 356 万的科技互联网/AI 领域的「深度创作者」,分享和沉淀知识和见解 。当新技术浪潮持续涌现,他们在这里提出问题、激荡思想、沉淀认知,形成 AI 时代的「思想地图」 。

魔搭 ModelScope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开源模型社区 ,汇聚了超 12 万个开源模型 ,服务超 2000 万用户 。它为开发者提供了将想法变为现实的「工具箱」 ,是 AI 时代的「创造主场」 。

一端是集体认知的形成与迭代,一端是从想法到落地的工程路径,以及更多技术社区开发者调研中的参与,这份白皮书得以相对客观地解码这群正在驱动浪潮的核心力量。

白皮书基于对开发者的定量调研和深度访谈 ,得出一个核心结论——AI 带来的不仅是工具的革新,更是一场深刻的「身份跃迁」。一个更自主、更全能、更具商业闭环能力的「超级开发群体」正在崛起。

1

THE WHO:他们究竟是谁?

报告首先立体地描绘了这群 AI 时代开发者的画像。

从年龄段来看,他们是「经验与活力并存」的群体。28-32 岁的开发者是中坚力量;33-37 岁(占比 22%) 和 23-27 岁(占比 20%) 的开发者同样占比较高。

同时,这是一个高素质、高集中的群体。93.35% 的受访者拥有本科或以上学历,高度集中在「互联网/软件」(50.7%) 和「人工智能」(32.7%) 两大核心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 AI 浪潮并非只是「大厂」的专利。虽然超千人规模大厂的开发者占比最高(24.27%),但 50 人以下小组织的占比(20.74%) 和独立开发者群体(13.7%) 也日渐活跃。

这再次印证了 AI 带来的「技术平权」:强大的工具正使得小型团队甚至个人,也能开发和部署复杂的 AI 应用。

1

开发者的核心焦虑不是「被 AI 取代」?

在公众的普遍讨论中,「AI 是否会取代程序员」是一个热门话题。但这份报告揭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事实:开发者们最担心的,反而不是「饭碗不保」。

数据显示,仅有三成的受访者担心「AI 对现有工作岗位的潜在冲击」。相反,高达 79.4% 的开发者将「如何将 AI 技术应用到实际业务中并产生价值」列为首要焦虑。紧随其后(60.8%)的,是「技术更新太快,如何跟上学习节奏」。

这种焦虑的错位,反映了 AI 时代开发者的自我定位。他们不再将自己视为单纯的代码执行者,而是驱动商业价值的「核心引擎」。驱动他们的首要动机也并非「较高的收入」(仅占 25.62%),而是对前沿技术的「热情」(63.55%) 和抓住「时代机遇」的渴望(59.11%)。

更多开发者焦虑自己无法在这场「范式迁移」 中,将 AI 的巨大潜力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和商业价值。

1

多维AI 成为「能力杠杆」催生「超级开发者」群体

开发者的角色也在发生改变,传统的「前端/后端/全栈工程师」虽然仍是主力军(26.51%) ,但一个占比高达 14.62% 的群体尤为引人注目——「产品/运营等非技术岗位」。AI 原生工具的出现,正在带来新的「技术平权」,让那些懂业务、有创意的非技术人员,也能成为新一代的创造者。

报告定性访谈阶段,我们找到了两个很有代表性的案例:第一位是互联网公司的 AI 产品经理 。他懂 Python,但瓶颈在于无法独立完成前端开发 。现在,AI 编程工具让他补齐了短板 。他告诉我们:「做 Demo 比画原型更快」。现在他能在两天内,独立开发出一个能完整跑通核心流程、并可实际上手交互的 Demo。AI 正成为一种强大的「能力杠杆」,让他这样懂产品的复合型人才突破了技能瓶颈,切实地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的效率。

第二位则代表了「独立开发者的诞生」。访谈者过去曾是特斯拉的后端(Go 语言)开发者 ,他坦言:「如果没有 AI 的话,我是不会出来做独立开发的」。他依靠「和 AI 边聊边写」,在自己完全不熟悉的 Swift 语言和 UI 设计领域也能做出产品。他表示,自己几乎将 100% 的代码工作都交给了 AI,自己只负责提供思路和逻辑,以及审查 AI 的代码质量 。在 AI 的帮助下,他在成为独立开发者的一年内,上线了四款广受好评的 App。

当 AI 把个体的「实现半径」拉大,一个人的可交付范围正在接近过去的小团队。

1

认知飞轮:开发者如何完成「集体智能迭代」

在 AI 技术以「周」为单位变化的当下,开发者如何学习?如何完成认知迭代?

面对永无止境的学习曲线,开发者的信息获取路径分为四步:感知、溯源、消化、应用 。当一个新技术(如新模型)发布,他们的首选是去官网和论文获取一手信源 ;而下一步「消化阶段」——即「这东西到底怎么理解?」——他们则涌向了知乎和其它垂直技术社区 。

开发者认为知乎最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于,「答主身份更多元,能看到产学研多方视角」。

知乎的产品形态决定了往往无法提供单一的标准答案,而是构建了一个多元且专业的讨论场 。以「具身智能」话题为例,在知乎上,能同时看到相关领域的博士在探讨「理论边界与未来可能性」,也能看到务实的产业界研究员在强调「工程实现与长期主义」。这种产学研视角的持续碰撞,一定程度上帮助开发者完成了对复杂信息的深度认知。

知乎也见证了这些开发者的「身份转变」。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开发者的「知乎龄」与其创作行为显著正相关:使用 7 年以上的资深开发者用户中,高达 78% 的人都已转变为「创作者」。换言之,使用越久的人越倾向于创作和分享。

1

95%的应用来自「个人开发者」:魔搭「模型-组合-应用」的实践飞轮

「超级开发者」群体的崛起,离不开底层「实践飞轮」的支持。魔搭 ModelScope 展现的数据为此提供了最强有力的佐证。

魔搭社区目前已经汇聚了超过 12 万个开源模型、5500+MCP 服务和调试工具 ,构建了繁荣的「模型宇宙」 ,更通过「创空间」(Studio)等工具,将 AI 能力封装成「乐高积木」 。

这一切带来了什么?

我们又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数据——在「创空间」诞生的 23000 个 AI 应用中,有近 95% 由「个人开发者」完成 ,覆盖超过 20 个行业。

从厦门理工学院师生开发的手语翻译手套 ,到中科院大学学生用于修复珊瑚礁的机械臂 ,「技术平权」正在真实发生。

认知场降低理解成本,实践场降低实现成本。两者耦合,开发者的创新路径也得以缩短。

本报告的叙事,聚焦于 AI 技术带来的更广泛、更全能的开发者群体 。开发者不再是单一「执行者」,而是问题定义者、技术选型者与价值实现者。我们通过他们在知乎的讨论和创作,看到了他们对新知的渴求、对技术的热情 ;他们在这里激荡思想,通过一篇篇深度图文,构建起驾驭未来的「思想地图」 。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们如何在魔搭的生态里,获得了将蓝图化为现实的强大「工具箱」 ;他们在这里尽情发挥创造力,将一个个想法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应用 。

当认知与实践的飞轮紧密啮合,个体的上限被系统性抬升。一个由无数 AI 时代的开发者驱动的智能时代的序曲,已然奏响 。

【亮点数据】

559:本次参与调研与访谈的开发者与应用者

93.35%:本科及以上学历

24.27% / 20.74% / 13.7%:大厂 / 小团队 / 独立开发者占比

63.55% / 59.11% / 25.62%:入行动机(热情 / 时代机遇 / 高收入)

79.4% / 60.8%:焦虑点(落地价值 / 更新跟进)

12 万+ / 1800 万+ / 5500+:魔搭模型数 / 用户数 / MCP 服务

95%:由个人开发者完成的创空间应用占比

以上为本次样本与平台公开口径的综合结果,更详尽口径与方法详见白皮书。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白皮书全文

    点个爱心,再走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时代 开发者 身份演变 技术平权 超级开发者 认知迭代 实践飞轮 AI原生工具 知乎 魔搭 AI Developer Identity Evolution Tech Democratization Super Developer Cognitive Iteration Practice Flywheel AI-Native Tools Zhihu ModelScop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