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原告在小区物业纠纷案中,尽管自认为证据清晰,却在一审、二审中均告败诉。在提交了判后答疑申请并多次尝试联系法官无果后,该当事人通过信访、拨打热线等方式不断追问。最终,法官在约定的答疑见面会上情绪激动,不仅指责当事人投诉,甚至在法院督察室当着副书记的面飙脏话,并叫来法警。此事暴露了一位基层法官在面对当事人质疑和投诉时的不当反应,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司法公正和程序透明性的进一步追问。
⚖️ 案件背景与当事人诉求:原告在小区物业纠纷案中,因证据真实性存疑而在一审、二审中连续败诉,尽管其原以为事实清晰。败诉后,当事人本着学习和弄清法律知识的目的,希望通过“判后答疑”了解法官采信证据的考量,但未能获得直接回应。
🔍 多次沟通与升级:在法官不予回应的情况下,当事人采取了多种途径寻求判后答疑,包括提交书面申请、信访、拨打12368和12338热线,甚至向人民法院违纪违法举报中心网站进行举报,展现了其对案件细节和司法程序的执着追求。
😠 法官的激烈反应与司法监督:当事人最终与法官见面,但法官情绪激动,指责当事人多次投诉,并在督察室当众飙脏话,甚至叫来法警。这一过激行为引起了法院监督部门的介入,副书记的出现和对法官的制止,显示了司法系统内部对不当行为的监督机制正在启动。
🏢 城市中级法院法官的行为反思:此次事件发生在某大城市的中级法院,其法官的行为令人意外。法官在面对当事人理性沟通的要求时,未能保持专业和冷静,反而采取了对抗性的姿态,这不仅损害了个人形象,也对司法权威和公信力造成了负面影响,引发了对法官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的关注。
个人的一个案子,原告是小区物业
原本以为事实很清楚、就想试试我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法律知识,于是自己去开庭。
结果没想到,一审、二审都败诉了。
二审判决下来当天,就提交了 判后答疑申请,没别的意思,就想搞清楚法官在原告证据真实性都存疑的情况下、是什么心理来采用证据的。
结果法官不回应。
10 天后,中院信访,递交了书面的判后答疑申请和信访信
又过 1 周,拨打 12368 要求判后答疑
再过 1 周,再次拨打 12338 要求判后答疑
再过 1 周,再次拨打 12338 要求判后答疑、并在人民法院违纪违法举报中心网站举报
再过 20 天,再次拨打 12338 要求向法院监督室举报
然后法官回电,约了今天下午判后答疑。
于是我拿了材料就去了。见了法官,没说几句,法官就激动的开始指责我多次投诉他
我看他情绪这么激动,就坐看他发飙
然后他自己说,你既然在监察举报我渎职,那今天来了,我就带你去说说清楚,还喊来了 3-5 个法警
我寻思这好,有第三方介入,于是站起来就说:行,走
然后就到了中院督察室,一个副书记来处理
结果这个法官当这副书记的面、现场口飙脏字
副书记一看,安排人去叫了法官所属的房产庭的副庭长来,并让法官出去冷静
咳,这就是排名前列的大城市的中院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