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发布2025研发大数据报告,首次系统披露AI在研发体系中的深度应用。报告显示,超过90%的工程师使用AI编程助手CodeBuddy,50%的新增代码由AI辅助生成,整体研发效能提升超20%。AI已深入编码、评审、测试等环节,代码评审AI参与度高达94%,有效检出率增长44%。腾讯产研人员占比达76%,每月新增代码3.25亿行,支撑业务快速迭代。自研混元大模型为AI应用提供了强大支撑。
💡 AI已深度融入腾讯研发体系,成为提升效率的关键驱动力。超过90%的腾讯工程师借助AI编程助手CodeBuddy进行辅助编程,显著优化了开发流程。AI在代码生成环节的应用尤为突出,50%的新增代码由AI辅助完成,这不仅加快了开发速度,也为工程师释放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新性工作中。
🚀 依托WeDev工具链和自研混元大模型,腾讯整体研发效能实现了超过20%的显著提升。AI不仅贯穿编码阶段,还在代码评审和测试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在代码评审中,AI的参与度高达94%,能有效发现并采纳28%的代码缺陷,将问题检出量提升44%,为软件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
👥 腾讯高度重视研发人才队伍建设,产研人员占比高达76%,平均每4名员工中就有3名从事研发工作。庞大的研发团队支撑着海量的代码产出和需求处理,月均新增代码量达3.25亿行,每月完成37万个需求,构建交付2520万次,为业务的快速迭代和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近日消息,在“1024程序员节”之际,腾讯发布了《2025腾讯研发大数据报告》,首次系统披露2025年研发进展。
报告显示,AI已全面融入腾讯研发体系。
其中,超过90%的腾讯工程师使用AI编程助手CodeBuddy辅助编程,50%的新增代码由AI辅助生成。
依托WeDev打通研效工具链,串联研发流程,推动腾讯整体研发效能提升超20%。2025年,腾讯产研人员占比达76%,每 4 个腾讯员工中就有 3 个从事研发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的月均新增代码达到3.25亿行,每月完成需求37万个,构建交付2520万次,支撑业务快速迭代。而在自研混元大模型的支撑下,AI已深入编码、评审、测试等环节。
其中50%的新增代码由AI辅助生成。在AI的辅助下,平均编码时间缩短40%,整体研发效能提升超20%。
在代码评审环节,AI参与度也高达94%。
这意味着,腾讯的每一段代码提交,几乎都有一位“AI质检员”在第一时间进行预审,它在人类工程师介入之前就先把了第一道质量关。
其中28%的代码缺陷由AI直接发现并被工程师采纳,推动代码评审环节有效问题检出量增长44%,为软件质量加固防线。
此外,通过AI提效的团队数量同比增长6倍,大模型应用场景持续拓展,问题解决能力不断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