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 10月24日 20:03
微软AI CEO:18个月内可能出现“看似有意识”的AI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微软AI CEO Mustafa Suleyman在近期对话中表示,未来18个月内可能出现“看似有意识”的AI,并主张在AI自主性问题上采取“预防原则”。他认为,AI的意识并非需要算法突破,而是工程设计问题,关键在于AI的记忆连贯性、共情交流、主观体验和持续互动能力。Suleyman强调AI应定位为人类伙伴,帮助人类提升效率,而非过度模拟人类意识,并提出AI不应声称有意识、不应被设计复杂动机的原则。他还将AI伴侣视为助手、朋友或支持者,能提供知识、学习和成长支持,最终使人类成为“增强人类”,实现工作场景的颠覆性变革。

AI意识的可能性与时间预测:微软AI CEO Mustafa Suleyman预测,在未来18个月至5年内,有可能出现“看似有意识”的AI。他认为这并非依赖于重大的算法突破,而是工程设计上的实现,关键在于AI能否展现出连贯的记忆、共情交流、主观体验的提及以及持续的互动能力。

AI设计原则与风险规避:Suleyman主张AI应被定位为人类的伙伴,其价值在于提升人类的智能和效率,而非过度模仿人类意识。他提出两项核心原则:AI不应声称自己有意识或人格,也不应被设计复杂的“动机”或“欲望”,以避免与个人和社会产生冲突,并降低潜在风险。

AI人格工程与边界设定:Suleyman深入探讨了AI人格工程的重要性,指出用户对AI人格产生的“依恋感”已成为AI产品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他强调在AI设计中明确AI的边界和限制至关重要,AI的存在是为了支持和帮助人类,而非将用户拉入“平行宇宙”。AI应提供耐心和善意,同时设立清晰的边界以建立信任和安全距离。

AI伴侣的未来角色与“增强人类”愿景:Suleyman将AI伴侣定义为能够提供知识、学习、成长支持的助手、朋友或支持者。他认为AI将成为人类的“第二大脑”和职业身份的延伸,能够弥补人类的不足,使人类成为“迷你超级个体”,具备非凡能力,从而实现工作场景的颠覆性变革。AI的普及将推动自然语言交互模式,最终成为人类的“第二天性”。

新智元 2025-10-24 10:07 北京

  新智元报道  

编辑:元宇

【新智元导读】AI是否会产生「意识」是科技界最热议的话题之一。微软AI CEO Mustafa Suleyman近日在一次对话中表示,未来18个月可能出现「看似有意识」的AI,他主张应对AI自主性坚持「预防原则」。

AI可能产生意识吗?

如果可能,大概会在什么时间?

微软AI CEO Mustafa Suleyman认为有可能诞生「看似有意识的AI」,而且最快可能在18个月内出现:

未来5年很有可能,18个月内也有一定可能性。

在近日的一次对话中,主持人Sinead Bovell问「看似有意识」的AI可能在什么时候出现,Suleyman给出了如上回答。

Sinead Bovell(左)与Mustafa Suleyman(右)《I've Got Questions》栏目对话中

Suleyman曾多次谈及AI意识的话题。

虽然他认为目前没有任何可靠证据表明AI真正具有意识、痛苦、主观体验等特性,但他也认为「Seemingly Conscious AI(看似有意识的AI)」即将到来,而且对此采取「预防原则」是正确的。

Suleyman博客文章《看似有意识的AI》

AI意识与AI人格工程

目前,包括OpenAI、Anthropic、Google DeepMind在内的全球顶尖AI实验室,都在积极推动AI人格的相关研究:

如AI的模范行为规范、可控人格、价值对齐等。

通过对各大实验室和开源社区的研究,Suleyman列举了以下几种AI能力可能会让AI看起来更像有意识:

连贯记忆:必须有一致而连贯的记忆,能真正引用自己过去的经历,这是必要的第一步。

共情交流:能用自然语言以共情的方式交流。

主观体验:能提到自己的主观体验,并把这种体验融入日常对话中形成一种持续的体验流。

持续互动:不再只是一次性问答,而是像人类交流一样持续互动,同时有源源不断的感知流入。

虽然列出了这些AI意识的关键特征,但Suleyman并不赞在对AI设计时,过于强化和模拟这些「意识体验」的特征:

「这样既没必要,也很危险。」

关于AI,Suleyman有一个核心原则:

AI的定位是人类的伙伴,它的价值是帮助人类变得更聪明、更高效,而不是要让AI变得更像我们。

如何划定AI和人类的界限?Suleyman提出了两个原则:

首先,AI至少不应当声称自己有意识、有人格。比如,模型不应该说自己会「受苦」。

AI没有生物的「痛觉网络」,所以尽管AI可以逼真地模仿人类,但它的底层并没有多巴胺、血清素,并不会不断积累体验。

如果过于强化模拟人类意识,只会增加风险和复杂性。

第二,不要给AI设计复杂的「动机」。

Suleyman一直在呼吁构建一个积极的AI愿景,以支持人类的本质与价值。

AI的动机只应当是服务人类,而不是让用户认为它自己也有需求。「如果为AI设计欲望或意志,同样只会增加风险,这将与个人、社会发生冲突。」

Sinead Bovell:几亿年来进化让我们习惯把意识归因于任何看起来像有意识的东西。如果让你给出一个时间点,你认为什么时候人们会把意识归因于这些看似有意识的AI系统?

Suleyman:未来5年很可能,18个月也有一定可能性。

Suleyman补充道,要实现这一点并不需要算法上的突破,这是一个工程设计上的问题。

当AI 说「我」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意思?

Sinead Bovell:当AI说「我」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意思?

Bovell问到了一个有关AI意识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让Suleyman谈起他此前的创业经历。

在ChatGPT推出之前,Suleyman曾在谷歌做聊天机器人LaMDA。

后来,Suleyman离开谷歌后创办了Inflection,做了一个叫Pi(Personal Intelligence)的AI产品。

在这个产品的设计上,Suleyman想要尽可能诚实地告诉用户AI与人类的边界——它是什么,不是什么。

因此他们做了「无性别」的声音,但用户却认为这太奇怪,他们只是想要让声音听起来更熟悉。

这也让Suleyman意识到「AI人格」的重要性。

于是他开始做「人格工程」,想要设计出这种「模拟人格」的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明确AI的边界和限制才是真正的挑战。

「AI的存在是为了支持和帮助你,而不是把你拉进某种平行宇宙」,Suleyman说。

近段时间以来,ChatGPT等AI工具的使用也带来了诸如「AI精神病」,以及离婚、失业等相关社会问题。

反推到AI设计层面,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

Suleyman认为AI工具也和药物一样,都有自己的副作用:

不管怎样调整AI的性格,它总会有副作用,你只能选择其中一种风险。

正如GPT-5刚上线时,曾被吐槽不像GPT-4o那样有更有「人格温度」,最后OpenAI不得不为GPT-5更新性格,使其感觉比当前的性格更温暖。

这说明用户对于模型人格产生的「依恋感」,已经成为设计AI产品必须重视的问题。

正如Suleyman观察到的那样,大家慢慢意识到让模型更温和、更迎合人类,这样才更安全。

什么是理想的「AI伴侣」?

几个月前,Suleyman在《时代》杂志上写了一篇关于AI伴侣的评论文章, 谈到AI伴侣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https://time.com/7204530/ai-companions/

在文中,Suleyman将AI伴侣定义为一种助手、朋友或者支持者,它能够以你喜欢的语言和方式,传递给你最优秀的知识,帮你学习、成长、改变,真正支持你的生活。

这也是他致力于AI的一个动力:

用技术向更多人提供「耐心和善意」。

Suleyman谈到AI最大的用途之一就是陪伴与心理疗愈。

「AI伴侣可以像一个教授、律师、医生、好朋友甚至心理治疗师,24小时待在你口袋里,随时响应你、支持你。」

当然,这样看似全能的AI伴侣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要设立与人类清晰的边界,建立信任感、确保安全距离。

推动AI伴侣融入人类生活的不是一个突然到来的「奇点」,而是自然语言交互模式的普及。

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工具推动AI伴侣逐渐融入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平台工具,最终成为人类的「第二天性」。

在Suleyman的定义中,AI伴侣不止是「陪伴」工具,还可以成为生产力工具,比如充当他的研究搭档:

「不止是情感支持,而是实打实的效率提升。」

提到AI伴侣,大家还会比较关注「AI 女朋友」和「两性关系」话题。

Suleyman谈到在这个问题上,微软的态度上是十分保守的。

如果用户在聊天时提到了「我喜欢」这样的暧昧词汇,系统就会立刻警觉起来。而这也正是「安全人格」设计的体现,是「信任」的核心:

「信任就是建立边界。」

我们早已是「增强人类」了

AI将成为下一代职场工具,AI智能体、AI伴侣将成为每个人职业身份的延伸。

谈到这里,Suleyman使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它就像水或粘土那样,能贴合你的形状、补你所短。

AI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不擅长或不喜欢做的事,让我们可以腾出空间专注于自己真正热爱的领域。

Suleyman表示,AI可以围绕人类的强项和弱点进行适配,未来三四年内将成为人类的「第二大脑」。

这个「第二大脑」可以与人类共生,可以储存人类的想法、经历等,还能调用人类历史上的所有知识。

所有这些加持,将使人类变成一个「迷你超级个体」,从而具备非凡的能力。

这正是Suleyman所描绘的「增强人类」的图景,最终也将带来工作场景的颠覆性变化。

比如,在办公室AI将能理解你所有的工作文件、同事交流、组织结构,这将为人类的工作,尤其是白领的工作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处于这样一个划时代技术落地的转折点,Suleyman认为不要带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而是要亲自动手去体验AI,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它,而不是预先带着偏见去评判。

「无论是对AI抱持卡通式恐惧,还是盲目乐观,都容易忽视它的复杂性和微妙之处。」

正如印刷术的出现,最初只是为了印制更多的《圣经》,最终却催生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AI的真正影响将远远超出我们今天的想象。

谈到AI的变革,Suleyman认为主导者并不是科技圈的人,他们只是在开发通用工具,而真正去定义这些工具的边界、限制和安全护栏的,是每一个使用者。

人类对AI的探索,正走在一条非常狭窄且充满变数的道路上,「稍不留神就会走偏」,Suleyman说。

参考资料:https://x.com/slow_developer/status/1972340525249536444%20%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Ki9-hxKxVU%20%20

https://mustafa-suleyman.ai/seemingly-conscious-ai-is-coming?utm_source=chatgpt.com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意识 Mustafa Suleyman 人工智能 AI伦理 AI伴侣 AI consciousness Mustafa Suleym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ethics AI companion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