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近年来,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关系紧张程度令人担忧,并在2025年达到顶峰,明显有转向直接军事对抗的迹象。2025年10月9日,巴基斯坦军队对阿富汗境内的边境地区发动空袭,特别是霍斯特省、库纳尔省和帕克蒂卡省,甚至首都喀布尔。此举遭到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的坚决回击,两国之间的政治和安全局势紧张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此次升级的核心是两个相互交织的问题: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TTP)的活动以及围绕杜兰线的历史争端。这些问题不仅威胁双方的内部安全,也对整个南亚地区的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国际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5年间,巴基斯坦记录了超过1200次越境事件和712次入侵阿富汗领空的事件。这些数字清晰地反映了这场危机的规模和持续时间。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 list 1 of 4特朗普为何现在决定停止加沙战争?list 2 of 4俄乌战争:第1338天关键事件概述list 3 of 4以色列对加沙战争的今日发展:联合国呼吁以色列开放加沙拉法口岸并在停火期间增加援助list 4 of 4“我们不同意” :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辛鲍姆反对美国空袭
由于两国在南亚的地缘政治重要性,这些紧张局势无疑已超越狭隘的国家框架,在地区和国际层面上交织蔓延。两国之间任何直接的军事对抗都将直接影响重大战略项目,例如中巴经济走廊(CPEC),以及反恐行动以及该地区难民和移民的流动。伊朗、印度、中国和俄罗斯等邻国以及国际组织,尤其是联合国,都高度关注着事态发展,担心由此引发更广泛的地区动荡。这些担忧促使地区和国际各方加大调解力度。在卡塔尔和土耳其的斡旋下,多哈举行了多轮谈判,最终达成停火协议,其中包括承诺不支持武装团体并尊重彼此的国家主权。然而,该协议的可持续性仍然取决于双方的密切监督和坚定的政治意愿。
在这一复杂背景下,本研究旨在分析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的原因,并通过回顾喀布尔和伊斯兰堡的官方和非官方观点,从双方的角度解读其层面,以期解开争端的根源,找出导致争端升级的因素,并更清楚地了解各方如何看待威胁来源和利益圈。
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关系的历史背景
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关系,自建国至今,一直建立在历史的互不信任、地缘政治的竞争以及持续的安全局势变化之上。两国之间最突出的争议点之一是杜兰线。这条线由当时的阿富汗统治者阿卜杜勒·拉赫曼·汗与英国驻印度政府代表莫蒂默·杜兰爵士于1893年划定,作为一项划定双方势力范围的临时协议。尽管这条线在1919年的《拉瓦尔品第条约》中确立,但在1947年巴基斯坦建国后,阿富汗并未承认其为国际边界。这种历史性的拒绝一直是紧张局势的根源,并已成为阿富汗民族意识中反抗殖民主义遗产的象征。
另一方面,巴基斯坦坚持这条线的合法性,并将其视为规范两国边界关系的基础。这一根本性争端导致边境地区和部落地区冲突频发,尤其是在霍斯特、库纳尔和帕克蒂卡地区,并成为双边关系不稳定的持续因素。
到20世纪80年代初,巴基斯坦在阿富汗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成为决定阿富汗政治和安全走向的重要因素。在反苏圣战期间,伊斯兰堡向圣战派系提供了广泛支持,这不仅是其与美国和西方结盟的一部分,也是为了巩固其影响力,防止阿富汗建立亲印度的政权。苏联军队撤离、阿富汗陷入内战后,巴基斯坦继续支持特定政党,并在20世纪90年代为伊斯兰酋长国(塔利班)的崛起做出了贡献,这符合其所谓的“战略纵深”战略,该战略旨在建立一个符合巴基斯坦国家安全需求的阿富汗。即使在2001年9月11日袭击事件及其后国际格局发生变化之后,巴基斯坦仍然是阿富汗问题上的重要参与者,尽管它与伊斯兰酋长国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随着伊斯兰酋长国于2021年重新执政,双边关系最初看似更加开放和协调,尤其是在时任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ISI)局长阿西姆·穆尼尔访问喀布尔之后。然而,两国关系很快进入了一个更加脆弱和复杂的新阶段,战略伙伴关系被安全竞争和相互猜疑所取代。伊斯兰堡指责伊斯兰酋长国在阿富汗境内窝藏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TTP)成员,而喀布尔则坚称该运动与伊斯兰酋长国无关,并否认其在阿富汗的官方存在。这些相互指责,加上边境冲突和空袭,加剧了紧张局势,尤其是在部落地区。鉴于此,展望双方关系的未来显然需要彻底审查安全政策,启动区域外交渠道,并建立联合危机管理机制。这种对抗态势的延续,不仅威胁到两国的安全,而且有可能加剧整个南亚地区的不稳定。
近期事态发展及两国对抗的开始
2025年10月9日晚,巴基斯坦在喀布尔阿卜杜勒哈克路口附近发动空袭,标志着近期紧张局势的关键转折点。伊斯兰堡声称,此次行动的目标是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TTP)领导人努尔·瓦利·马哈苏德。此次袭击发生时,伊斯兰堡外交部长阿米尔·汗·穆塔基正在对印度进行外交访问。喀布尔以及众多国际机构认为,这明显侵犯了国家主权,违反了先前的安排。袭击之后,首都多处地区发生剧烈爆炸,造成数十名平民受伤,其中一些人在送往医疗中心途中死亡。
这不仅破坏了仅存的一点信任,还在边境地区引发了一系列军事反击,双方互相指责对方挑起敌对行动,并增加了实地部署以及空中和地面巡逻。事态升级进一步加剧了外交气氛,联合国和人权组织的警告也随之增多。
从国际法角度来看,巴基斯坦依赖“先发制人防御”原则,需要有证据表明存在迫在眉睫的武装威胁,并存在允许在其他国家领土内采取行动的正式安全协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规定,只有在遭受“武装攻击”的情况下,自卫才具有合法性,这使得任何超出该框架且未经当事国同意的军事干预都更接近于侵略。喀布尔坚称,没有任何联合机制或正式谅解允许此类行动,而伊斯兰堡则认为,巴基斯坦塔利班在阿富汗境内的活动构成直接威胁,需要进行干预。
然而,国际人权报告对缺乏对军事目标和人口稠密地区的区分,以及在拥挤的平民环境中过度使用武力表示担忧。相互矛盾的叙事加深了这种两极分化的环境,推向了一场相互的宣传战,削弱了透明度和问责机制,使遏制局势升级变得更加困难。
此次升级的人道主义、社会和文化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反映出危机已从单纯的军事层面转向“人类安全”和两国人民之间社会结构的层面。据报道,平民伤亡和被迫流离失所的人数不断增加,平民活动和体育活动也受到直接影响,包括阿富汗板球运动员遇害以及阿富汗板球联合会宣布退出在巴基斯坦举行的比赛。包括联合国机构在内的国际组织担心局势进一步升级,呼吁各方保持克制,保护平民,并重启调解渠道。
最近的事态发展表明,缺乏一个由地区或国际社会支持的中立可靠的监督体系,使得冲突再次爆发并蔓延至更广泛领域的可能性成为现实。因此,遏制危机需要从三个方面同时采取行动:
- 遵守停火协议,防止跨境行动,严格区分军事目标和民用目标。建立正式、透明的渠道,对相互指控进行调查和问责。发挥地区和国际调解作用,重建信任,从长远角度解决安全和政治争端的根源。
如果不采取这些措施,南亚的不稳定局势可能会加剧,使两国数百万平民面临进一步的风险。
解释两国关于边境危机的对立观点
阿富汗的观点:鉴于近期事态发展,其核心在于三大支柱:捍卫国家主权、谴责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义以及明确伊斯兰酋长国对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TTP)的立场。在巴基斯坦空袭霍斯特、库纳尔、楠格哈尔和帕克蒂卡省之后,这些支柱在官方讲话和媒体立场中得到了明确强调。目前担任中央政府的伊斯兰酋长国声称,这些袭击“公然侵犯了阿富汗领空和国家主权”,并称其“具有挑衅性”且“不负责任”。外交部还召见了巴基斯坦驻喀布尔大使,强调“保护阿富汗领空是一条红线”,试图确立其作为主权机构的合法性,尽管该机构尚未获得国际社会的正式承认。
这些信息既属于政治防御的框架,也向该地区和世界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伊斯兰酋长国致力于保护阿富汗的领土完整。实地报告显示,酋长国部队击退了巴基斯坦在库纳尔省纳里区和楠格哈尔省辛瓦尔区的进攻,这表明紧张局势已从间接冲突转变为有限的地面军事对抗。
从更深层次来看,伊斯兰酋长国指责巴基斯坦长期以来一直支持恐怖组织,而喀布尔认为这些组织对阿富汗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这些组织包括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和伊斯兰国(ISIS)的一些分支,在喀布尔看来,它们已被用作地缘政治筹码。
另一方面,巴基斯坦指责阿富汗成为这些组织的避风港,并认为阿富汗酋长国无力遏制这些组织是其军事升级的主要原因。这种互相指责导致双方互不信任加剧,军事力量也成为与外交手段并行的施压手段。
伊斯兰酋长国对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的立场是这场争端中最敏感、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喀布尔否认与该运动有任何组织关系,并坚称其是一个独立实体,不受其管辖。然而,巴基斯坦声称其目标是在阿富汗境内袭击该运动领导人努尔·瓦利·马哈苏德。后来发现,他当时在巴基斯坦的部落地区,并且仍然活着。阿富汗官员发表的声明显示,2021年至2025年期间,巴基斯坦军队在阿富汗境内记录了超过1200次越境事件和712次空袭。酋长国认为这是其系统性干涉政策的证据。同时,它重申不会允许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在阿富汗境内存在。
巴基斯坦的观点:其观点基于三个相互对立的支柱:对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在阿富汗境内活动的担忧、不断呼吁巴基斯坦塔利班采取具体行动,以及对边境安全的关注。自2021年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重新掌权以来,伊斯兰堡一直声称该运动利用阿富汗边境地区作为策划针对巴基斯坦军队袭击的避难所。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仅在2025年,开伯尔-普什图省就发生了300多起袭击事件,其中许多都与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有关。巴基斯坦国防部长赫瓦贾·阿西夫在接受Geo News采访时表示,“环境十分恶劣”,并警告称,新的冲突随时可能爆发。
在国际层面,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向联合国传达了这一立场,呼吁伊斯兰酋长国确保阿富汗领土不成为袭击邻国的平台。喀布尔认为这一问题是巴基斯坦的内部事务,而伊斯兰堡则呼吁在其领土内与该运动进行直接对话。在多哈会谈和喀布尔三边会谈等双边论坛上,巴基斯坦要求对巴基斯坦塔利班和俾路支解放军(BLA)采取可核查的行动,而伊斯兰酋长国则强调需要提供有关这些组织所在位置的准确情报。2024年3月,巴基斯坦驻联合国大使请求安理会向伊斯兰酋长国施压,要求其断绝与该运动的联系。在外交进程受阻后,伊斯兰堡采取单边军事行动,包括对喀布尔、霍斯特、库纳尔和帕克蒂卡发动空袭,加剧了紧张局势。这种做法体现了政治压力与武力使用相结合的双重战略。
这些发展将双边关系推入了战略复杂的新阶段,需要积极的外交、区域监督机制和全面的安全政策审查,以防止危机进一步恶化。
冲突的地区和国际层面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间持续的紧张局势绝非单纯的双边争端,而是一场多层次的危机,具有明显的地区和国际影响。如果局势持续升级,可能对南亚及其他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构成直接威胁。中巴经济走廊(CPEC)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一项战略项目,旨在连接中国西部与阿拉伯海的瓜达尔港,也是受此次紧张局势升级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尽管中国已表示有意将这条走廊延伸至阿富汗领土,希望借此扩大其经济影响力并加强其地区伙伴关系,但双方缺乏信任以及边境安全局势恶化,使这些计划面临严重风险。北京的决策者们意识到,任何威胁到该走廊的安全漏洞都将对其战略利益产生负面影响,包括保护投资和中国的地缘政治地位。
在区域互动层面,邻国和国际机构的立场反映了对冲突可能扩大的担忧程度。由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领导的联合国呼吁双方保持克制并开启直接对话,并强调保护平民的必要性。统计报告显示,自2025年10月9日以来,已有数十名阿富汗平民丧生,数百人受伤,引发了人道主义担忧。在同一背景下,安全专家警告称,双方缺乏有效的区域危机管理机制,这使得双方陷入公开对抗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在国际层面,随着2021年美军撤出阿富汗,地区安全格局进入了地缘政治竞争的新阶段。一方面,美国从打击跨境恐怖主义威胁的角度来处理阿富汗问题,并不断指责“伊斯兰国”和巴基斯坦塔利班等组织在阿富汗境内活动。另一方面,俄罗斯则从维护其在中亚的战略纵深的角度来关注局势,并寻求加强地区安全协调以遏制潜在威胁。国际行为体之间的重叠加剧了危机的复杂性,因为喀布尔和伊斯兰堡之间的紧张局势已成为地方算计与重大地缘政治冲突的交汇点。
因此,显而易见的是,遏制这场危机不可能通过单一的安全解决方案或单方面施压来实现。相反,我们需要采取一种基于尊重阿富汗主权、建立互信和加强区域合作的综合方案,以确保边界争端不会演变成威胁南亚和中亚地区整个安全架构的冲突。
两国持续冲突的潜在影响分析
近年来,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间持续不断的争端和军事升级可能产生深远而多方面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影响:当前的对抗将带来极其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安全影响。其首要表现是双边信任的破裂和安全合作渠道的中断。此前,双方曾努力建立信息共享、边境管理和打击武装团体的联合机制。然而,巴基斯坦的空袭和伊斯兰堡的军事回应彻底扰乱了这些进程,加剧了喀布尔和伊斯兰堡之间的不信任。
因此,其影响将不仅限于减少反恐合作,还将引发情报、军事能力甚至网络战等领域的恶性竞争。安全协调的减少,尤其是在边境地区,将使两国面临更大的恐怖主义风险,并增加跨境袭击的可能性。此外,开伯尔-普什图省和俾路支省等民族融合、武装派别活跃的省份局势不稳定,可能加剧国内和地区暴力冲突。
人权影响:从人权角度来看,这场战争将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后果,主要影响平民。帕克蒂卡、霍斯特和帕克蒂亚等地区的空袭和交火已导致数千个阿富汗家庭被迫流离失所。联合国报告显示,自2024年10月以来,已有超过1500个家庭流离失所或被迫跨越边境,到2025年,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万多个。这些移民潮给接收国的人道主义、服务和经济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压力,加剧了普遍存在的人道主义危机。
此外,空袭造成的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的平民伤亡在内的侵犯人权行为引起了当地和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尽管联合国和人权组织呼吁遵守国际人道主义法的保护,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这些侵犯人权行为持续发生,并对有关各方在国际舞台上的信誉产生了负面影响。
经济影响:这场冲突将对双方的区域项目和地方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中巴经济走廊是最脆弱的领域之一,它是一项旨在连接中国西部和瓜达尔港的大规模战略投资。目前有传言称,该项目的效益将延伸至阿富汗。随着边境暴力事件不断升级,道路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安全面临风险。这促使北京方面对冲突蔓延并影响其投资和战略地位的可能性表示严重关切。这场危机还将导致外国投资减少、边境贸易中断以及两国安全支出增加,从而扰乱两国的增长和发展路径,并削弱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景。
地缘政治和国际影响:冲突的持续加剧了其演变为代理对抗的可能性。中国、印度、伊朗、俄罗斯和美国等主要参与者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问题上的利益攸关,这使得它们各自都有可能支持某些政党获得地区影响力。新德里可能会采取措施削弱巴基斯坦在喀布尔的影响力,而北京则可能被迫采取更积极的立场来保护国家电投及其利益,如果基础设施保护措施恶化,北京甚至可能承担更广泛的安全角色。至于伊朗,鉴于跨境宗派和部落关系,它可能会带着自己的影响力工具进入这一领域,而莫斯科和华盛顿之间的情报竞争可能会加剧当地政党的两极分化,使局势更加复杂。
这些动态可能导致冲突演变为地区或国际盟友之间的对抗舞台,使南亚和中亚地区的稳定面临更大风险。应对这场危机需要采取基于积极外交、建立监督机制、区域危机管理和多边合作的综合方针,以遏制局势升级,防止争端演变成威胁地区稳定的冲突。
阿富汗-巴基斯坦危机情景
下面我们回顾一下危机进程的四种可能情景,每种情景都反映了升级或解决危机的替代途径:
第一:在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持续在跨境地区(包括喀布尔周边地区以及霍斯特、库纳尔、楠格哈尔和巴焦尔等边境地区)进行空袭和地面行动,将使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陷入暴力升级的循环。如果巴基斯坦伊斯兰酋长国重申其“国家领空是红线”的立场,并威胁对任何袭击采取军事行动,冲突升级的可能性将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边境将成为印度、伊朗和中国等地区行为体之间代理人冲突的舞台,削弱对当地的控制,并使地缘政治格局更加复杂。持续的战斗还将破坏两国的内部安全稳定,并直接威胁到经济项目和边境基础设施。与此同时,人道主义、经济和安全方面的影响可能会达到一定程度,使重返和平与对话之路变得更加困难。
第二:如果喀布尔和伊斯兰堡之间的外交谈判失败,政治和安全僵局将进一步加剧。这可能导致外交关系中断或合作减少,从而导致情报共享中断、贸易路线关闭以及军事误解加剧。在这种真空状态下,巴基斯坦塔利班、伊斯兰国呼罗珊省(ISIS-K)和俾路支解放军等武装组织可能会利用安全协调的缺乏扩大其活动,从而威胁到两国国内安全局势的更大范围恶化。
第三:这一设想侧重于旨在平息局势的谈判进程。谈判可以通过卡塔尔、土耳其和中国等第三国的斡旋取得成功,这些国家与双方保持着平衡的关系,并有能力营造对话氛围、建立信任。边境管理、安全信息交流和民兵活动监测等联合机制是防止意外冲突爆发和改善当地安全的关键工具。
在此背景下,在卡塔尔和土耳其的斡旋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代表团于2025年10月在多哈举行会谈,并达成立即停火协议。尽管具体行动细节尚未完全披露,但后续谈判已安排妥当,以确保协议的实施。此举表明,即使在僵局中,只要有政治意愿和地区支持,局势降温的希望依然存在。恢复双边反恐对话不仅是降低暴力程度的途径,也是在经济、人道主义和文化领域建立更广泛合作桥梁的途径。在最佳情况下,这些建立互信的举措将为达成短期安全和经济谅解奠定基础。
第四:这一设想既是最雄心勃勃的,也是最充满希望的,其基础是将争端转化为开展全面区域合作的机遇。在这一设想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将与其中东邻国(伊朗)、印度和中亚共和国联手,在南亚建立新的安全协定。这些伙伴关系可能包括共享水资源管理、区域基础设施项目、跨境贸易以及能源部门开发(电力和天然气)。加强南盟和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机制的作用,也有助于统一安全和经济政策。如果这条道路伴随着坚定的政治意愿和长期的信任计划,那么就有可能将两国从暴力循环中拉出来,并将南亚从竞争的舞台转变为经济和安全融合的空间,共同利益将取代历史的裂痕,并为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结论
近期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冲突不仅反映了两国间的历史和地缘政治差异,也揭示了南亚地区安全格局中日益显现的复杂性。从杜兰德边境到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从情报竞争到中巴经济走廊等经济项目,所有这些因素都对当前危机的形成产生了影响。空袭、地面冲突和军事互动加剧了不信任的气氛,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外交努力也变得充满疑虑,变得脆弱不堪。在此背景下,两国的内部安全都面临着多维度的威胁,而准军事组织则利用现有的脆弱性来扩大其影响力。这种局势不仅破坏了双边稳定,也威胁着地区安全。
然而,最近的事态发展表明,外交途径并未完全关闭。2025年10月,卡塔尔和土耳其斡旋的多哈谈判最终达成了一项脆弱的停火协议。尽管存在诸多局限性,但该协议展现了即使在关键时刻,对话也能发挥作用的能力。
尽管该协议的实际执行需要持续的监督和坚定的政治意愿,但它可以成为重建信任、缓解紧张局势的起点。第三国在创造对话环境方面发挥的作用,尤其是那些与喀布尔和伊斯兰堡保持平衡关系的国家,可以有效促进和平进程。此外,在区域合作框架内重新审视安全和经济关系,可以为打破僵局、走向持久稳定铺平道路。
归根结底,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关系的未来取决于两国能否超越历史争端,专注于共同利益。从冲突升级到区域合作,上述每种情况都有其自身的后果,选择最合适的路径需要仔细分析、有效的外交和多边参与。
在全球大国地缘政治竞争不断升级的背景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必须避免成为代理人战场,与其对抗,不如寻求共同的危机管理机制,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类安全。通过对话、建立信任和区域合作,我们才能实现和平的愿景,让和平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成为可以实现的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