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10月24日 17:23
婚姻中隐瞒艾滋病可撤销,隐私权与健康权如何平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日,云南一女子发现结婚多年的丈夫隐瞒艾滋病史,并向法院申请撤销婚姻获支持。法院依据《民法典》规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应如实告知,否则可撤销婚姻,旨在保障双方知情权和婚姻自主权。然而,艾滋病患者的隐私权与性伴侣的健康权之间存在法律上的两难:患者有告知义务,但隐私受法律保护,医疗机构也受限于保密规定。文章指出,性传播是艾滋病主要途径,个人隐私不应以他人健康为代价。现有法律惩戒力度不足,导致隐瞒成为“理性”选择,风险前置。建议借鉴部分地区做法,允许或要求医疗机构在特定情况下告知配偶或性伴侣,或通过立法解释明确告知义务不属侵犯隐私。

⚖️ 婚姻中一方隐瞒重大疾病(如艾滋病)可构成撤销婚姻的法律依据。法院支持了妻子因丈夫隐瞒艾滋病史而请求撤销婚姻的诉讼,强调了婚姻中相互忠诚和如实告知健康状况的重要性,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保障了双方的知情权和婚姻自主权。

🔒 艾滋病患者隐私权与性伴侣健康权存在法律冲突。尽管《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患者有告知义务,但患者隐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等法律保护,医疗机构也受限于保密规定,导致在“风险前置”的情况下,难以有效保护第三方健康权。

⚠️ 法律惩戒机制不足导致隐瞒病情成为“理性”选择。在强制婚检取消、现有法律对婚前隐瞒艾滋病病情的惩戒力度不强的情况下,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感染者可能倾向于隐瞒,这使得另一方面临极大的健康风险,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

💡 建议通过立法或解释明确告知义务,保障知情权。文章提出,国务院应考虑改进立法,保障婚姻关系中双方的知情权,或借鉴部分地区做法,赋予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在特定情况下告知配偶或性伴侣的权利,以实际行动践行“防范胜于救灾”的理念,避免悲剧发生。

2025-10-24 15:00:00

近日,云南省防治艾滋病局主办的“云南防艾”公众号发布一则案例,一对夫妻结婚数年后,妻子偶然发现丈夫早在10年前、两人还未相识时就已确诊患有艾滋病,但从未告知她,婚后还谎称自己服用的是治疗肝病的药物。两人在婚后夫妻生活中,也从未采取过防护措施。所幸经过检查,妻子未感染艾滋病病毒。妻子告上法庭请求撤销婚姻,得到法院支持。

法院的依据是婚姻中双方应相互忠诚,这包括如实向对方告知自身健康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婚姻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这一条保护的是双方的知情权和婚姻自主权,确保他们在明确知情的情况下慎重决定,是否要进入一段婚姻,也符合婚姻家庭价值观里的诚信与责任等诸原则。

《艾滋病防治条例》也规定,艾滋病患者、病毒感染者有义务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及时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然而,不少事例证明,指望艾滋病患者、病毒感染者主动向亲密关系人披露患病或感染情况,是靠不住的。但《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任何人不能公开艾滋病患者、病毒感染者的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也规定,医生负有保护患者隐私的义务,不得将患者病情告知他人,如果泄露患者隐私,医师可能被罚款,情节严重的会被暂停执业甚至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这束缚了疾控、医疗机构的手脚,让他们无权披露患者病情。

众所周知,在艾滋病的三种感染途径里,性传播是最常见的一种。个人的隐私权不能以他人的身体健康权为代价,哪怕没有婚姻关系而只有性关系者也应当如此,这符合起码的民事法律原则。

现实中一再出现夫妻之间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缺乏法律强制性,没能防患于未然。这凸显了亲密关系中艾滋病患者信息保密的尴尬。在感染发生之后就只能进行事后救济,这是相当遗憾的,等于造成了“风险前置”。“防范胜于救灾,隐患险于明火”,如何落实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让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成立之前就明确披露各自的身体健康状况,才是在事前防微杜渐避免悲剧的应有之道。

目前,对于违反《艾滋病防治条例》第38条的情况,只有“故意传播艾滋病的”才“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才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照相关司法解释,构成犯罪的情形均包括“明知自己患有艾滋病或者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卖淫、嫖娼”,或是“故意不采取防范措施而与他人发生性关系,导致他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如果不是卖淫嫖娼,又没有导致他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就无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强制婚检制度已取消、现行法律法规又无法有效惩戒的情况之下,艾滋病人或病毒感染者在婚前隐瞒病情,就成了“理性”的选择。所谓“处罚的威慑力不在于其严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一旦在婚前隐瞒真实健康状况几乎没有什么法律后果,那势必就没有多少人愿意自觉自愿地向伴侣披露,法律的威慑力也无从谈起。如此一来,另一方就面临着极大的健康风险。

艾滋病人的隐私权不能以他人的身体健康权为代价。既然一男一女决定结为夫妻,那么就应对彼此的身体健康负责,对下一代负责,将各自的隐私与婚育权利让渡一部分给配偶。国务院有必要考虑改进立法,保障婚姻关系里双方的知情权,进而确保生命健康权不被侵犯。

目前,云南、广西等省(区)最新修订的《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艾滋病患者若不主动将有关情况告知其配偶或性伴侣,医疗机构/疾控中心有权告知。这对保护第三方生命健康权,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务院有必要吸收这一做法,对《艾滋病防治条例》进行修改,赋予医疗机构与疾控中心主动告知其配偶/性伴侣的权利,又或者,通过法律解释,明确规定告知配偶或性伴侣等个别人不属于现行条例中规定的“公开”范畴。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艾滋病 婚姻 隐私权 健康权 法律 HIV Marriage Privacy Rights Health Rights Law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