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工作中对接一位完全不懂业务的新人时遇到的困境。尽管对方可能在努力,但其外行指导内行的行为让作者感到烦闷和厌恶,并反思自己的负面情绪是否影响了客观判断。作者意识到自己常常忍不住对新人进行冷嘲热讽,这与其平日的和气待人风格相悖,并寻求如何调整沟通模式,更客观地看待他人和审视自身。
🧑💼 **工作对接遭遇“门外汉”:** 作者在业务对接中遇到一位新任对接人,该对接人对业务领域一无所知,却时常表现出“外行指导内行”的行为模式。这给作者带来了工作上的困扰和情绪上的负面体验。
😠 **情绪困扰与自我反思:** 作者承认自己对这位对接人产生了烦闷和厌恶的情绪,并开始反思这种负面情绪是否过度,以及是否影响了自己对对方能力的客观评估。这种情绪冲突与其一贯的和善沟通风格形成对比。
💬 **沟通模式的挑战与调整:** 作者意识到自己常常忍不住对这位对接人进行冷嘲热讽和“阴阳怪气”的沟通,这并非其本意。文章的核心在于作者渴望找到一种方法,能够调整这种不健康的沟通模式,并更客观地看待对方和审视自己。
⚖️ **客观审视的难度:** 文章深刻指出,个体在评价他人和审视自身时,很难做到完全的客观。作者的经历反映了在工作关系中,个人情绪、认知偏见与客观判断之间的复杂互动。
业务上的对接人换了一个新人,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人属于是完全不懂的门外汉。
不知道是怎么招过来的,以及为什么会让她来负责这个事。她可能也是努力和有在用心的,但是就会处在一个想发力,但总是拿不出一点站得住脚的东西,总想外行指导内行的状态。
工作中自然有很多争论,诚实的说,我实在内心有种烦闷和厌恶此人的情绪,但是这时老会在想,她或许也是有能力的?至少有在用心,我对这个人的厌恶感是否影响且加深了我对这个人的负面判断,因为明显感觉自己有种很抗拒和这个人沟通,并且老有一种想嘲讽她的状态:“瞧你做的这什么玩意,这种东西也能写的出来吗”。
这些都左右了我和这个人的沟通模式,我平时其实是偏向与人为善的和气状态,但是总忍不住要对这个人冷嘲热讽,阴阳怪气,反思才觉得自己是不是过度的,不知该怎么调整。
就像标题说的,人真的很难完全客观的去看待别人和审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