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头条 3小时前
外资资管机构助力上海金融国际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上海外资资管机构集聚度位居全国前列,是推动城市金融国际化的核心力量。近期座谈会聚焦外资机构在华发展现状、经验及面临的挑战。与会专家认为,外资资管已进入深耕期,不仅带来产品创新,还在投资管理、风控、ESG和养老资产配置等领域贡献经验。上海资产管理协会与陆家嘴管理局等签署合作协议,旨在加强战略合作,推动本土服务布局。外资机构普遍认为,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人才培养是进一步发展和建设上海全球资管中心的关键。

🏦 外资资管成为上海金融国际化的核心动力:上海在资管领域吸引了大量外资机构,包括多家法人银行、合资基金公司和外资保险公司,且全球资管规模前十的机构均已在沪展业,显示出强大的外资集聚效应,为上海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注入活力。

🌱 外资资管在华发展进入深耕期,注重本土化与创新:外资机构不仅积极参与中国市场的产品创新,更在投资管理、风险控制以及新兴领域如ESG投资和养老资产配置等方面贡献其专业经验,致力于将全球经验与本土实践相结合,实现更深层次的发展。

🤝 加强战略合作,构建资管发展良好生态:上海资产管理协会与陆家嘴管理局等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旨在搭建更有效的合作平台,促进外资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跨领域业务发展,并形成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相互促进的生态圈,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 外资机构强调政策、制度与人才的重要性: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上海建设全球资管中心具备制度环境、市场资源和人才储备等多重优势,但仍需在完善长期资金入市机制、优化跨境业务限制以及加强金融外籍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支持,以进一步夯实资管中心的基础。

🌱 ESG投资与养老金融成为外资关注重点:外资机构普遍看好中国ESG投资和养老金融的市场潜力,并积极分享国际经验,如将ESG纳入投资决策和企业管理,以及构建覆盖客户生命周期的养老服务体系和产品,以推动国内相关领域的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外资资管机构已成为推动城市金融国际化的核心力量。

当前,上海正在加速推进国际金融中心与全球资管中心的“双轮驱动”建设,外资资管机构正成为推动城市金融国际化的核心力量。那么,这些外资资管机构的在华实践现状如何?它们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又面临哪些难点?

近日,外资资管机构发展与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座谈会在上海举行。会议聚集了来自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资管、银行理财、商业银行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管理咨询机构的近30位高管和专家,围绕外资资管机构在华发展、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路径、政策支持及制度创新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作为“全球资产管理中心 上海国际活动周2025”收官活动,本次座谈会由上海资产管理协会主办,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陆家嘴管理局、欧美同学会金融委员会联合主办,协会国际交流专业委员会承办。

外资资管机构在华发展进入深耕期

上海在资管领域的外资集聚度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总部设在沪的法人银行占内地总数的50%,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外资保险公司占比亦接近内地总数的50%,全球资管规模排名前10的机构已全部在沪展业。

上海资产管理协会会长贾飙在致辞中表示,上海资产管理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努力支持外资资管机构发展与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同频共振。国际交流专业委员会是协会首批成立的专委会之一;会员体系中,将外资资管类单列。三年来,协会外资会员数量不断增加,在外资机构之间、中外会员单位之间,逐步形成国际资产管理经验交流、跨领域业务合作、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互动的生态圈。协会将始终秉持“会员至上、活动制胜、务实致远”的理念,全力支持外资资管机构在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从市场基础来看,2024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已达 15%,金融市场交易总额突破3650万亿元,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1782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555家,占比约1/3,开放型金融生态已初步成形。

政策层面,中央与地方协同发力为外资资管发展提供支撑。今年6月,中央金融委员会印发的《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明确要求“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行动方案,提出 “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欧美同学会金融委员会会长李伏安在交流时指出,外资资管机构在华发展已进入“深耕期”,不仅参与产品创新,更在投资管理、风险控制、ESG和养老资产配置等领域逐步落地。李伏安引用数据称,截至2025年6月,中国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已达到34.39万亿元人民币,外资机构在绿色债券、指数跟踪等领域逐步实现了业务落地。

战略合作加速本土服务布局

座谈会上,上海资产管理协会与陆家嘴管理局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并与陆家嘴金融城全球资产管理机构联合会达成合作协议。多家外资机构代表围绕外资资管机构发展经验、产品创新、人才培养、跨境业务协同及政策建议展开交流,内容覆盖绿色金融、ESG投资、养老资产管理、私募基金发展以及银行理财业务等各个方面。

近5年,全球ESG资产管理规模增长迅速,从约1700亿美元增至超过10万亿美元,但亚洲和北美市场占比仍然偏低,其中亚洲仅占3%,北美仅1%,欧洲占比超过54%。

与会嘉宾以ESG投资为切入点分享经验,某合资理财公司高管认为,中国资管机构可借鉴国际经验,推动绿色金融和ESG投资落地。他表示,ESG投资不仅能满足客户需求和监管要求,而且长期收益表现优于普通投资。在实践中,一方面,将ESG纳入公司战略和KPI考核;另一方面,积极参与企业管理,通过股东投票和沟通影响被投资企业。

在过往实践中,外资机构如何平衡“全球经验”与“本土适配”是一大热点话题。某外资资管高管强调,外资机构在中国市场的价值在于提供差异化的投研模式,而非简单模仿中资机构。外资不仅服务国内投资者,也将中国资产纳入全球配置,为海外投资者提供多元化人民币资产选择。在资管新规下,长期主义投资理念成为趋势,外资机构通过主动投研能力,可以提高投资者收益并优化资产管理效率。

站在外资合资理财公司的视角,外资机构在中国发展需关注透明度、信任机制和明确监管规则,并通过合作与创新策略增强市场竞争力,如ETF配置和跨境产品对接等。

养老金融也是本次座谈会的核心议题之一。“某外资公募基金高管提出,建设覆盖客户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养老服务体系,贯穿在职积累与退休领取全过程,同时设计收益型或分红型产品满足退休期现金流需求。他表示,外资机构在养老金投资和长期资产配置中有经验优势,可推动国内养老市场专业化发展。

外资机构共识:政策、制度与创新并重

座谈会上,多位外资机构代表一致认为,上海在全球资管中心建设中具备显著优势,包括成熟的制度环境、丰富的市场资源和国际化人才储备。同时,外资机构发展仍面临制度差异、跨境业务限制及人才引进难题,需要政策支持和制度创新。

针对“长期资金进不来、产品适配性不足”的问题,多家机构认为应完善长期资金入市机制,优化投资者结构。

最后,外资机构纷纷建议,要强化人才与生态支撑,夯实资管中心基础,建议上海推出鼓励金融外籍人才来沪的便利措施及政策。

有外资投资公司高管认为,培养本地人才对自身发展至关重要。研究中国公司若脱离中华文化的语境,去理解政策影响和企业行为,很容易出现偏差。他所在的公司在本地打造了一支投研团队,并将持续投入资源,培养既深谙本土文化与经验,又具备国际视野的本地投研人才至关重要。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外资资管 上海 金融国际化 ESG投资 养老金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