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即将在2026年退休的山东职工,最近正在面临变化。
2026年1月起,山东全省职工医保最低缴费年限将统一为:男性30年,女性25年。目前,青岛、烟台等市,执行标准为男25年、女20年。
这意味着,届时退休的人,医保的最低缴费年限被延长了5年,或需补缴5年的费用。
其实,2021年山东医保局就发文明确了上述调整,并给出了时间窗口:未达规定年限的地区,在2025年底前过渡到位。
临近节点,如何实现过渡,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怎么补?
青岛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郑娟近日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解释了过渡办法。自2026年1月起,青岛将逐步对接省定标准。针对缴费年限不足的参保人员,提供了三种补缴方式。
一种,是一次性补缴。2026年新标准实施后,补缴基数将调整为省平均工资的60%,相当于现行标准的六折。
一种,是按月延续缴纳,参照在职职工标准,逐月缴费至规定年限。
还有一种,是转为参加居民医保。按年缴费、按年享受待遇,不享受退休医保待遇。
中国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有两种: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
前者年均缴费几千元,每月缴纳一次,缴满规定年限后,无需再缴费,可享退休医保,终身有效。后者年均几百元,按年缴纳,享受当年度医保待遇,不交则不享受。
国家医保局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职工医保参保3.79亿人,其中退休职工占28%,基金年收入2.37万亿元,支出1.91万亿元;城乡居民医保参保9.47亿人,基金年收入1.12万亿元,支出1.07万亿元。
对于职工医保来说,目前各地费率不同,大约在工资的9%上下。其中,单位缴纳费率差别较大,有的6%左右,有的地区可达8%或更高。个人费率一般为2%。
此次山东新政的一次性补缴方案中,烟台与青岛不同,烟台是降低了缴费比例,从9%下调为7%。
关于补缴金额,东南大学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张晓对南方周末记者做了一个简单的计算:以补齐5年费用为例,若工作单位分担补缴,个人只按2%来补。以2024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9476元为基准,一年需缴费1390元左右,5年则需补缴6950元左右。
不过,这个金额可能是最少的。根据前述统计公报,至2024年底,职工医保参保3.79亿人, 2024年职工医保收入2.37万亿元。由此计算,每人年平均缴费额在6250元左右。
也就是说,如果单位不分担,个人补缴金额可能是数万元。
可以看出,这不仅是延长缴费年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计算方式。
张晓说,目前医保的省级统筹还没有完全实现,地方有差异,省与省之间如何接续,也值得关注。
比如,一个人的工作变化,他在某地的累计缴费年限达到了,但在生活地的缴费年限又不够,他的医疗保障该如何实现?或者,职工参保身份发生变化,转为自由职业者,该如何计算年限?
大势所趋
对于职工医保的最低缴费年限,当前各省市政策不一。
有的满15年即可,比如上海、广州;
有的是男满25年、女满20年,比如北京、天津、山西等;
还有男满30年、女满25年。这个标准不只是山东,河北、黑龙江、湖南、重庆已经在实行。
南方周末记者梳理发现,这也是很多省市未来的目标。
比如,今年3月,四川医保局明确,医保缴费年限将逐步统一为男30年、女25年,并设置10年过渡期,至2035年实现全省统一。目前,四川省内地市,大多是男25年、女20年的标准。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下医保政策的目标是统一各地标准。
过去,各地差异明显,不利于医保政策的公平性。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医保统筹还是在地级市,市与市之间的待遇、缴费基数都不一样,而年限的统一相对容易实现,所以由此开始推进。
延长缴费年限已经是大趋势。
一位山东泰安市民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过去十几年,她亲身经历了职工医保的缴费年限从15年增加到20年,如今又延至25年。
张晓解释,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了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
早些年,很多地市以此为依据,把职工医保的缴费年限定为15年。后来,各地根据本地情况,尤其是医保基金的使用,再确定年限。
在他看来,近些年各地的调整,一是为完善法定保险制度,二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目前医保基金收入的增长率低于支出的增长率。虽然还有结余,但未来的收支平衡面临挑战。
朱铭来也认为,现行的职工医保制度,是上班时缴费,退休后不再缴费,其个人账户资金从统筹基金划拨,医疗待遇也由统筹基金支付。这种模式下,人口老龄化对基金产生的压力更大。
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显示,2024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比2020年提高了1.1岁。有8个省份已超过80岁。
面对这种现实,个人缴费的时间和享受医保待遇的时间,需要有新的平衡。“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也许还会进一步延长。”朱铭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