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AI相关文章 13小时前
漫剧:短剧新风口,年轻人追捧的“漫画式”娱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短剧热潮之下,“漫剧”作为重要分支悄然兴起,融合漫画、动态画面、表情包动画等元素,成为“真人短剧的漫画式”表达。漫剧制作成本低、周期短,尤其受年轻人欢迎,其受众群体与泛二次元用户高度重合,具备付费意愿。厂商纷纷布局,AI技术进一步加速了其发展。盈利模式主要沿袭真人短剧,通过付费点和商品植入实现收益,市场潜力巨大。尽管有批评声音,漫剧满足了年轻人对轻松、高情绪价值内容的需求,是内容演进中的一环,而非简单的内容降级。

🎭 **漫剧的兴起与核心吸引力**:漫剧作为短剧的一个分支,通过融合漫画、动态画面和动画表情包等元素,创造出“真人短剧的漫画式”表达,并配以脚本和配音。其核心吸引力在于延续了短剧的“爽”感,通过密集的矛盾冲突和“狗血”情节刺激观众,迎合了即时满足的情绪需求,成为一种低门槛的情绪出口。

🌟 **年轻化受众与内容创新**:与中老年群体为主的真人短剧不同,漫剧的受众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更容易理解并接受“沙雕”表情包、梗图和二次元内容。中国庞大的泛二次元用户群体为漫剧的商业化奠定了基础,年轻人的喜好和行为塑造了这种新的视频化内容表达方式。

💡 **厂商扎堆布局与AI赋能**:漫剧制作成本低、周期短、风险小,尤其是在AI技术普及后,内容生产逻辑被重构。例如,AI漫剧的案例显示,小团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剧集制作,验证了其“成本可控、周期极短、收益可见”的商业模式,吸引了众多厂商入局。

💰 **盈利模式与市场前景**:漫剧的盈利模式主要借鉴真人短剧,通过短视频平台的推荐机制,在剧情高潮设置付费点引导用户付费,并结合商品带货或产品引流。数据显示,漫剧类内容增长迅速,市场体量巨大且尚未饱和,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 **IP价值与内容灵魂**:尽管制作简化,故事仍是漫剧的灵魂。许多漫剧改编自拥有大量读者的网络小说IP,这些IP自带故事、情感基础和受众认知度,能有效降低用户决策成本,并实现漫剧与原著的双向引流。IP是内容在过剩时代被验证的情感共识,是吸引市场关注的有力工具。

短剧的热度尚未退去,“漫剧”风潮已悄然兴起。

作为短剧的一个重要分支,漫剧融合了漫画、动态画面、表情包动画等形式,配上脚本与配音,成为“真人短剧的漫画式”和“漫画的视频化”表达。

与常规真人短剧相比,漫剧制作更为简单,无需演员出镜,不仅成本更低,制作速度也更快,已经成为创作新蓝海。

甚至有媒体报道称:酱油动漫在今年已经彻底放弃真人短剧,All in 漫剧。今年十一假期,酱油动漫制作的漫剧《神文时代:神文竟是汉字》,单日消耗便突破百万。

图片源自红果短剧

漫剧为何能迅速走红?到底谁在看?未来又将走向何方?跟随「克劳锐」,一起探寻答案吧!

问题一:漫剧为何能快速走红?

漫剧能火,主要还是延续了短剧最核心的吸引力——爽。

很多漫剧,其实就是真人短剧的漫画翻版。

从剧名到情节设计,漫剧和真人短剧一样,并不追求严密的逻辑,而是刻意制造密集的矛盾与冲突,用“狗血”情节刺激观众,不断制造“爽点”。

甚至还有一部分漫剧,题材、设定、风格与《向僵尸开炮》《传奇》等疯狂投放的小程序游戏高度相似,走的就是刺激用户点击观看,再让用户看上就欲罢不能的路数。

图片源自抖音

虽然很多人抨击漫剧是内容降级、洗脑、低俗,可我们不如放平心态,把它理解为情绪适配。

就和刷短视频、看真人短剧一样,很多人看漫剧就是为了解压,迎合“即时满足”的心理需求。

这些用户并非缺乏审美,只是在特定场景中,选择了最不费力的情绪出口。

即便没有漫剧,大部分人也会看短剧;不看短剧,也会刷短视频。那我们能强求所有人都必须看书、学习吗?

如果真这么要求,是不是读村上春树和托尔斯泰,也要分个高低?

问题二:谁是看漫剧的主力?

与真人短剧覆盖大量中老年群体不同,漫剧的受众以年轻人为主。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漫剧许多素材,是年轻人更容易理解,也乐于接受的“沙雕”表情包、梗图、二次元内容等。

图片源自抖音

如今,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已经超过5亿,接近网民规模的一半。

这一群体不仅对二次元画风有天然亲近感,还具备较强的付费意愿与消费能力,更为漫剧商业化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其说年轻人在消费漫剧,不如说他们的喜好、行为塑造出了这样的内容。

以前这些年轻人玩图、玩梗,现在他们把图和梗进行视频化改造,形成了新的表达方式,就此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

问题三:为何厂商扎堆布局漫剧?

当内容有足够的吸引力,用户基数足够庞大,制作方扎堆入局也成为必然。

而且,漫剧还有真人短剧、精品动漫所不具备的优势:

成本低:无需真人演员,不依赖复杂团队

周期短:从创意到成片,时间远少于传统影视或动画制作

风险小:规避了演员“塌房”、拍摄延期等不确定因素

尤其是AI技术的快速普及,开始重构内容生产逻辑。

近期被媒体报道的《明日周一》就是典型:一个10人团队,用45天完成50集制作,成为AI漫剧赛道中被市场验证的完整案例。

图片源自抖音

这充分印证了漫剧“成本可控、周期极短、收益可见”的商业模式已经跑通。

问题四:漫剧如何盈利、前景如何?

漫剧的盈利模式基本沿袭了真人短剧的套路,核心收入还是利用短视频平台的推荐机制,在剧情高潮处设置付费点,引导用户为“下一集”买单。

单价虽低,但用户基数大、传播路径广,整体收益相当可观。

同时,漫剧也会在剧情中植入相关情节,进行商品带货或产品引流。

巨量引擎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漫剧类内容在剧目数、播放量、点赞量等方面的月复合增速均超过80%。

不过,蒸蒸日上的数据与庞大的用户需求相比,漫剧的供给仍然不足。200亿量级的市场远未饱和,需要更多玩家入局。

图片源自巨量引擎报告

问题五:漫剧的故事是否重要?

尽管制作技术不断简化,但漫剧的灵魂依然是故事。

当前市场上不少漫剧作品,改编自十多年前的网络小说。这些IP本身已积累大量读者,自带故事,且具备天然的情感基础与受众认知度。

这也是为什么,几天前阅文集团愿意在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际,设立亿元基金并放开10万+IP授权,支持漫剧的原因。

此举不仅可以解决漫剧内容源头短缺的问题,还可以让用户在漫剧中看到网络小说中的名场面,甚至因为意犹未尽回归原著,实现漫剧与原创网络小说双向引流。

在内容过剩的时代,IP本质是“被验证过的情感共识”,能有效降低用户的决策成本。

IP虽然不是万能药,但却是最好的导流器,能让很多漫剧在尚未出世时,就提前收获市场关注。

问题六:有必要批判漫剧吗?

正如前文所说,不少人批评漫剧“内容低质”“审美降级”,可还是那句话,任何一种内容形态的流行,都是社会需求的映射。

《从零开始的无敌之路》《我靠种田称霸外星文明》《隐士魔尊》……这些都市高武、玄幻脑洞、仙侠奇缘、重生逆袭,其实是很多打工牛马、学生党心中的“白日梦”。

图片源自巨量引擎报告

一定程度上讲,漫剧之于Z世代,正如武侠之于80、90后。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武侠”,究其本质,漫剧解决了当代年轻人对轻松、直接、高情绪价值内容的渴求。

我们没必要一味否定新内容,反倒更应该关注,如何生长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故事表达,如何引导漫剧生态健康发展。这些才是更值得研究的社会、文化课题。

结语

内容行业的竞争,从来不是“精品”与“快餐”的对立,而是注意力的争夺。

内容是否“高级”并非唯一标准,能否产生共鸣、带来即时快乐或许才是关键。

没必要为长视频、经典内容的式微叹息,更不必为漫剧的兴起而恐慌。

真正优质的内容从不缺乏观众,漫剧不过是内容演进中的一环。

就算真是喧哗,也不过昙花一现,不会造成人类文明的倒退。

所以,漫剧这么火,你怎么看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opKlout克劳锐”(ID:TopKlout),作者:小松,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漫剧 短剧 内容创新 年轻人 AI IP Manhua Dramas Short Dramas Content Innovation Youth AI I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