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拥有八年开发经验的华人求职者A,在英语国家面试一家40人规模公司时,意外落选,而刚毕业、无经验的印度籍应聘者B却成功获得录用。A的英语水平流利,远超一般中国人,足以应对工作。面试中,A主动提出为公司已上线三年的网站增加了亮暗主题切换功能,并迅速完成。然而,面试官对此的回应是需要公司预算,暗示该功能并非当前优先项。这一细节引发了对招聘决策背后考量的讨论,尤其是在技术能力与团队兼容性之间的权衡。
💡 **经验与新人之间的选择困境**:尽管求职者A拥有八年丰富开发经验,远超刚毕业的B,但公司最终选择了经验较少的B。这可能反映出公司在招聘时,并非单纯以经验年限作为唯一标准,也可能在考量新人的可塑性和学习潜力,或者对现有团队结构的适应性。
💡 **主动创新与团队协作的微妙平衡**:求职者A展示了其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公司网站增加了重要的亮暗主题切换功能。然而,他的做法似乎与公司现有规划存在一定冲突,面试官的回应暗示了功能的实现需要遵循公司既定的流程和预算。这引发了关于求职者在面试中过度展示“超前”能力,是否会给现有团队带来潜在的“挑战”或“不适”的思考。
💡 **英语能力与沟通的真实影响**:求职者A认为自己英语不如B可能是落选原因,但实际沟通显示其英语水平足以应对工作。这表明,即使英语能力达标,面试中的沟通方式、对公司文化的理解以及如何恰当地展示自身能力,同样对面试结果至关重要。B的成功可能在于其沟通方式或对公司需求的契合度更高。
我有一个华人朋友 A ,分享了他面试失败的经验
他在英语国家,雅思口语 7.0
他跟他的印度朋友 B 同时去面试同一家 40 人规模的公司,A 有 8 年开发经验,B 刚毕业没工作经验,结果 B 被录取了,他没被录取
A 跟我说这事时,说可能是英语没 B 好
但是 A 的英语水平,我跟他尝试英语通话聊了 1 小时,他的水平已经比大部分中国人好了,工作使用完全没问题
A 跟我说了面试细节,A 在面试前了解到对方的网站已经上线 3 年,但是一直只有亮色模式,于是 A 用 AI 模仿对方网页,并增加了亮暗主题切换,以为是加分项,并在面试时告诉对方自己只用了很短时间就做到,同时问对方什么时候给网页增加暗色主题,据说面试官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这个功能需要花钱,添加任何功能都需要公司预算等
听完我大概懂了,人家 3 年没做的功能,他一会儿就做出来,招进来后,其它技术人员颜面何存?那还不如招不怎么懂技术并且听话的
这只是我的猜测,想听听大家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