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2023年,量子计算产业、政策和业绩均出现加速迹象。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龙头公司上市,刺激产业链向上突破。海外巨头如英伟达、谷歌等积极布局,投入巨资支持量子计算技术研发。技术拐点临近,网安需求刚性外溢,量子计算机问世将威胁现代密码学。国内顶层设计到地方落地,量子科技产业化通道加速,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实现任意两比特量子门直接编程。近期产业催化不断,国盾量子副总裁在四中全会上称量子科技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谷歌实现首次可验证的量子优势算法,特朗普政府扩大对量子计算公司的干预力度,多家公司拟复制“英特尔模式”以股权换取联邦资金支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培育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预计“十五五”规划将重点支持量子科学的发展。
🔍 量子计算产业在2023年加速发展,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龙头公司上市,刺激产业链向上突破。
🌍 海外巨头如英伟达、谷歌等积极布局,投入巨资支持量子计算技术研发,谷歌65量子比特处理器在0.1%的错误率情况下执行速度比Frontier超算快13,000倍。
🔒 技术拐点临近,网安需求刚性外溢,量子计算机问世将威胁现代密码学,谷歌最新研究表明,仅需不足100万个含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就可在一周内破解2048位RSA加密密钥。
🇨🇳 国内顶层设计到地方落地,量子科技产业化通道加速,31个省市出台100余配套政策,明确重点发展细分领域的关键路径、关键技术和标志性产品。
🔬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支持任意两比特量子门直接编程的指令集架构AshN,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物理》。
📰 近期产业催化不断,国盾量子副总裁在四中全会上称量子科技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谷歌实现首次可验证的量子优势算法,特朗普政府扩大对量子计算公司的干预力度,多家公司拟复制“英特尔模式”以股权换取联邦资金支持。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培育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预计“十五五”规划将重点支持量子科学的发展。
2025-10-23 23:42 广东

量子计算:产业、政策、业绩均在今年出现加速迹象,十五五、26Q1 本源 IPO、国盾业绩放量,以及诺贝尔物理奖颁给量子计算
1、“逆风”即东风-大安全新趋势量子科技为大国博弈中下一个“颠覆性”赛道。2024年10月,美国财政部发布对华投资限制规则,涉及半导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在外部约束下,国内大安全动力更强,政策与资本有望长期、稳定地投向量子科技领域。国内外技术共振,中美科技对抗进入深水期。- 国内:随着龙头本源量子、国仪量子陆续上市,刺激整体产业链向上突破。- 海外:9月英伟达陆续参与霍尼韦尔旗下Quantinuum(6亿美元融资)、中性原子赛道的QuEra(B轮融资)、PsiQuantum(10亿美元E轮融资),谷歌的65量子比特处理器在0.1%的错误率情况下执行速度比Frontier超算快13,000倍,海外巨头对未来计算终局的提前布局与技术突破。2、技术拐点逼近、网安需求刚性外溢2025年5月,谷歌最新研究表明,仅需不足100万个含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就可在一周内破解2048位RSA加密密钥(当前网络信息安全的主流标准),而谷歌目标在2030年前后制造、连接和控制100万个量子比特,实现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机。我们认为,海外谷歌、IBM、英伟达等纷纷入局,量子计算的重要程度持续提升。一旦量子计算机问世,现代密码学或会被直接攻破,威胁到党政军民领域的网络信息安全。3、顶层设计到地方落地、量子科技产业化通道加速国内方面,2024年初,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包括量子科技在内的多项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方向和目标。此后一年时间中,国内31个省、市出台了100余配套政策,明确重点发展细分领域的关键路径、关键技术和标志性产品。 我们认为,作为国家未来产业创新的重点领域之一、量子科技行业进一步驶入战略快车道。2025年8月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支持任意两比特量子门直接编程的指令集架构AshN,相关研究成果以“基于统一控制方案的任意两比特门的高效实现”为题发表于《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4、近期产业催化不断10月23日,新闻联播上播出,国盾量子副总裁周雷出席四中全会,并在采访中称"在十五五规划当中我看到量子科技是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角度"10月23日,谷歌在Willow(柳树)芯片上实现了首次可验证的量子优势算法,其运行速度比世界上最好的超级计算机快1.3万倍。10月23日,特朗普政府正扩大对经济关键领域的干预力度,多家美国量子计算公司目前正在与美国商务部进行洽谈,拟复制之前的“英特尔模式”——以股权换取联邦资金支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培育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预计在近期即将发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中会重点支持量子科学的发展。专家解读:一、量子计算现在发展到哪了?1. 技术路线还没统一现在量子计算没有一条公认的主流路线,超导、离子阱、光量子、硅量子点、拓扑量子都在做。每条路线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瓶颈,比如:超导:技术相对成熟,但需要极低温(接近绝对零度),设备复杂。离子阱:精度高,但扩展性差,操控难度大。光量子:室温可操作,但稳定性差,误差率高。
目前还没有一个路线能同时满足:可扩展、高保真、易操控、低成本。2. 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 现在的量子计算机只能做特定任务,还不能通用。- 量子比特数最多也就1000个左右,而且错误率很高。- 真正要走到实用,可能要10~15年。二、国内外发展情况对比1. 国外:起步早、投入大、技术领先- IBM、Google、Microsoft、Intel这些公司从20年前就开始投入。- 欧盟量子旗舰计划投了10亿欧元,美国国家量子计划投了8.5亿美元。- 这些国家的高校、研究所、企业形成了完整生态,从材料、芯片、设备、算法到应用全链条布局。- 现在IBM已经做到1000量子比特,Google、Microsoft也在推进纠错量子计算。2. 国内:起步晚、投入少、追赶中- 国内从2020年前后才开始大规模投入。 -现在每家量子公司的融资额大概在几千万到几亿人民币,远低于国外。 - 国内目前还没有一家实现盈利,大部分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技术路线也不集中,超导、光量子、离子阱都有团队在搞,但规模小、分散。- 现在国内量子计算公司大概20~30家,真正能做芯片的不到10家。三、量子计算到底能干啥?1. 目前能做的事很有限现在量子计算只能做特定算法,比如:因子分解(Shor算法)无序搜索(Grover算法)量子模拟(模拟分子、材料)
但这些算法对错误率要求极高,现在的硬件还跑不动。真正要跑这些算法,需要上百万个量子比特,错误率要降到10^-15以下,现在还做不到。2. 应用场景还在探索- 金融:风险分析、组合优化- 医药:分子模拟、药物筛选- 人工智能:量子机器学习- 密码学:量子加密、量子通信但这些应用都还在试点阶段,没有大规模商用。四、量子计算面临的核心挑战1. 技术挑战- 量子比特数不够:现在最多1000个,需要上百万个。- 错误率太高:现在错误率在10^-3~10^-4,需要10^-15。- 纠错成本巨大:1个逻辑量子比特需要1000个物理量子比特来纠错。- 扩展性差:量子比特越多,控制越难,误差越大。- 设备复杂:极低温、真空、激光、微波等设备极其昂贵、复杂。2. 产业挑战- 没有统一标准:量子芯片、控制系统、软件、算法都没有行业标准。- 供应链不成熟:量子芯片、激光器、低温设备、控制系统都依赖进口。- 人才稀缺:量子计算人才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研究所,企业里很少。- 投资回报周期长:现在投的钱,10年内可能都见不到回报。五、投资和商业模式1. 投资情况- 国内量子计算公司融资大部分在几千万到几亿人民币。- 政府资金占一部分,社会资本也在进,但总额远低于国外。- 现在没有盈利公司,估值主要靠技术团队和论文。- 投资周期极长,10~15年才可能见到回报。2. 商业模式- 卖设备:量子计算机、量子芯片、控制系统(现在基本卖不出去)。- 卖服务:量子计算云服务(阿里云、华为云在做,用户很少)。- 卖算法:量子软件、量子算法(还没商用)。- 政府项目:靠国家科研项目支撑(主要收入来源)。六、未来展望1. 技术路线会逐渐收敛- 未来5~10年,会有一两条技术路线脱颖而出。- 超导和离子阱目前看最有希望。- 光量子可能在特定场景下有用。- 拓扑量子还在实验室阶段,10年内可能用不上。2. 应用场景会逐步清晰- 量子模拟(医药、材料)可能最先落地。- 量子优化(金融、物流)需要更多量子比特。- 量子AI还在早期探索。- 量子通信已经商用试点,但和量子计算是两回事。产业链各环节标的: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