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430GWh,已超去年全年。宁德时代前三季度营收增长9.28%,净利润增长36.20%,其中第三季度动力与储能电池出货比例为8:2,并正加速全球化布局。中国电池产业也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上半年海外订单量激增,德国已取代美国成为最大出口市场。为应对国内产能压力和海外贸易壁垒,中国电池企业正加速从出口转向本地化生产,规划海外产能近400GWh,以抓住全球能源转型机遇,但仍面临贸易政策、成本及技术风险挑战。
🔋 **储能锂电池市场爆发式增长**: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165GWh,同比增长65%;前三季度累计出货量430GWh,已超越2024年全年总量。这预示着储能电池已成为继动力电池后,新的重要增长引擎,全球储能市场正处于快速扩张期,预计到2034年全球电池储能投资将达1.2万亿美元。
🚀 **宁德时代业务稳健增长与全球化战略**:宁德时代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稳健增长,第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90%和41.21%。其业务呈现“双轮驱动”,动力电池为基础,储能业务为第二增长曲线。为应对订单增长,宁德时代正加速全球扩产,德国工厂已盈利,匈牙利工厂预计年底建成,海外市场份额正快速提升。
🌍 **中国电池产业加速海外布局与市场多元化**:面对国内产能压力,中国电池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上半年共获得约200份海外订单,总容量达186GWh,同比增长超220%。德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锂离子电池最大出口市场,占比18.5%。约60%的订单来自中东、欧洲和澳洲,显示出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成功,有效规避了贸易政策风险。
🏭 **从出口转向本地化生产**:为应对日益增长的贸易壁垒和强劲的全球市场需求,中国电池企业正加速从单纯的出口模式向海外本地化生产转型。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已在海外超过13个国家布局制造工厂,规划产能接近400GWh,相当于在海外再造一个“宁德时代”,以更灵活地响应全球市场需求。
⚠️ **挑战与机遇并存**:尽管中国电池产业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贸易政策变动、海外建厂成本压力以及技术迭代风险。企业的全球化布局能力和持续的技术创新是决定其未来竞争格局的关键因素。
原创 飙叔科技洞察 2025-10-23 18:10 美国
2025年第三季度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为165GWh,同比增长65%。2025前三季度合计出货量为430GWh,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

10月20日,国产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发布了三季度财报,并召开线上业绩说明会,解读业绩情况。2025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2830.72亿元,同比增长9.28%;归母净利润490.34亿元,同比增长36.20%。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41.86亿元,同比增长12.90%;归母净利润185.49亿元,同比增长41.21%。
数据一出,业界一片赞叹。同时,根据宁德时代2025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数据,其业务呈现出清晰的“双轮驱动”格局,动力电池是核心基础,而储能业务正成长为公司重要的第二增长曲线。三季度出货量约为180GWh,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出货比例为8:2。
为应对订单增长,宁德时代正推进全球扩产,山东济宁、广东瑞庆、江西宜春、福建厦门、青海、福建宁德等基地均在扩产,其中济宁基地预计2026年新增储能产能超100GWh。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
海外布局逐步落地,德国工厂已盈利;匈牙利工厂预计2025年底建成;西班牙和印尼工厂也在推进中。目前,国内市场份额占70%,海外占30%左右;这说明宁德时代海外市场的推进正在加速。其实,不仅宁德时代在积极抢占海外市场,中国电池产业大部分厂商都积极的对外输出产能。根据中国储能联盟的报告,2025 年上半年,中国电池储能企业共获得约200 份海外订单,总容量达186 吉瓦时(GWh),较去年同期激增超过220%。对应的是,2025年1-9月,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额达
553.8亿美元,同比增长26.75%;出口数量为33.99亿个,同比增长19.14%。

同时,中国电池出口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德国从2025年5月开始已经取代美国,成为我国锂离子电池第一大出口市场。根据出口数据,2025年1-9月,中国对德国锂离子电池出口金额为102.65亿美元,同比增长29.87%,占我国锂离子出口总额的18.5%。相比之下,对美国出口金额为89.1亿美元,同比下降11.83%,占比降至16.1%。这一变化与贸易政策紧密相关。在总计186 GWh 的海外订单中,由于川普政府征收的高额关税,来自美国的订单量仅为5.34 GWh,占比不到3%。相较之下,近60%的订单来自中东、欧洲和澳洲;这也表明中国电池产业成功实现了市场多元化。同时,在全球市场强劲需求的推动下,以及面对日益增长的关税壁垒,中国电池企业正加速从单纯出口向海外本地化生产转变。截至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已在海外超13个国家布局制造工厂,整体规划产能接近400GWh。这个数字超过了宁德时代2024年全年全球339.3GWh的动力电池装机量,相当于在海外再造一个"宁德时代"。

当然,在电力电池逐渐饱和的情况之下,储能电池正在爆发性的增长。根据行业数据,2025年第三季度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为165GWh,同比增长65%。2025前三季度合计出货量为430GWh,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与此同时,全球储能市场正处于快速扩张期。根据BloombergNEF报告,全球能源储能新增部署量将在2025年达到92吉瓦(247吉瓦时),较2024年增长23%。同时,根据能源研究机构Wood Mackenzie 预计,到2034 年,全球电池储能投资将达到约1.2 万亿美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公用事业规模的电池储能市场正蓬勃发展:自2020年以来,美国的公用事业规模电池容量猛增了15 倍,达到近30,000 兆瓦(MW)。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电池价格自2022 年以来下降了40%。目前,美国有19 个州安装了100 MW 或以上的公用事业规模电池储能。

因此,由于多年的大规模投资和扩张,中国电池行业面临产能利用率压力的情况之下,积极的海外扩张正成为应对国内产能过剩的主要手段;上半年186吉瓦时的海外订单与超过220%的同比增长标志着这一战略的初步成功。同时,随着企业加速从单纯出口向本地化生产转型,以及储能市场带来的新增长空间,中国电池企业有望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然而,贸易政策变动、海外建厂成本压力以及技术迭代风险等因素仍构成持续挑战,企业的全球化布局与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决定未来竞争格局的关键!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