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2019年,欧盟机构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点——德国政治家乌尔苏拉·冯德莱恩成为欧盟委员会的首位女性主席,随后,法国律师兼政治家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在欧洲议会的支持下出任欧洲央行行长。
这一年对女性领导职位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短暂的突破。冯德莱恩在2024年的选举中再次当选,任期5年。同年晚些时候,爱沙尼亚总理卡娅·卡拉斯被任命为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兼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马耳他议员罗伯塔·梅索拉也再次当选议会议长,任期两年半。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 list 1 of 4日本的“铁娘子”、首位女首相高市早苗是谁?list 2 of 4日本国会确认强硬派高市早苗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list 3 of 4联合执政协议或将使高市早苗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list 4 of 4印度在女子板球世界杯比赛中以四分之差输给英格兰
在本届立法会期(2024-2029),担任各国副议长的14人中有7人为女性。
但欧盟机构内部的这种繁荣是否意味着欧盟成员国女性地位在职位和工资方面符合性别平等标准?尤其考虑到最近更新的指标显示,尽管在过去10年内取得了相对的进展,但领导职位(尤其是在需要高度专业化教育水平的特定专业领域)的平等前景并不乐观,机会和收入也并不均等。
欧盟国家存在哪些性别差异?欧洲女性是否遭受着蓄意歧视?

未实现的目标:芬兰是个例外
2020年,欧盟委员会设定了到2024年底在大多数欧盟机构实现完全性别平等的目标,但这一目标尚未实现。
自2013年以来,根据欧洲性别平等研究所(EIE)编制的评分标准,欧盟成员国的得分为71分(满分100分)。
根据专门研究欧洲的研究机构罗伯特·舒曼基金会9月30日更新的数据,芬兰是欧洲唯一一个女性在政府中参与度超过性别平等的国家,达到了63.16%。西班牙位居第二,女性在其政府当中占比47.83%,而瑞典位居第三,占比为45.83%。
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的前景更加黯淡。在欧盟27个成员国中,只有4个国家有女性担任总理/首席部长:意大利、丹麦、立陶宛和拉脱维亚,而只有两个国家有女性担任总统:斯洛文尼亚和马耳他。
自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退位以来,欧盟的6个君主制国家(比利时、丹麦、西班牙、卢森堡、荷兰和瑞典)的议会席位现在都只由君主代表。
尽管一些欧洲国家已采用配额原则来确定女性在民选议会(尤其是市议会)中的比例,但市议会的情况似乎也并无好转。
例如,法国最高行政法院于今年10月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证实,尽管法国于2000年5月6日颁布了一项法律,要求选举名单上的性别平等,尤其是在人口超过1000人的选区内,但女性仍然完全被排除在市议会领导职位之外。
女性在市议会中的参与度确实取得了进步,在2020年选举之后,女性的参与率跃升至41%以上,而在这场选举前仅为39.2%。然而,在市长级别的职位上,两性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男性占据了82.5%的市长职位,而女性仅占17.5%。
法国目前正在寻求通过2025年5月21日的法律,以进一步推动女性在领导岗位上的作用。该法律要求,在2026年3月即将举行的市政选举中,所有选区的选举名单必须无一例外地保持性别平等。然而,这项法律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即某些名单可能无法满足平等要求,尤其是在人口稀少的选区内。
单靠平等要求可能不足以确保更多女性参与民选议会和领导职位。法国存款基金的一项研究将候选人晋升到领导职位与其之前的带薪经历联系起来,这进一步提高了男性的机会,尽管女性在金融和商业领域担任高级职位的比例已相对增加。
男性在金融和商业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欧盟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23年数据显示,担任管理职位的女性人数为370万,而在2014年为310万。
大多数欧盟国家都见证了女性管理者人数的增长,但增速各不相同。瑞典、拉脱维亚和波兰以43.7%的比例位居榜首,而捷克共和国、克罗地亚和卢森堡则以22.2%的比例垫底。
总体而言,目前的指标仍远未达到欧洲性别平等倡导者的期望。2022年,在德国和法国的大力支持下,欧洲议会通过了一项法律,要求所有成员国资本市场上市的公司在2026年中期之前,将至少40%的非执行董事会席位分配给女性,即执行董事会和非执行董事会席位合计的33%。
例如,在德国(欧盟最大的经济体),一家女性权利倡导组织发布的一项分析显示,在260家至少部分由联邦政府或州政府拥有的公司中,女性在监事会中的代表性增加了1.3个百分点,到2023年初,这一比例与上一年相比上升至37.1%。
然而,在高级管理职位中,女性仅占公司总数的25.7%。根据该倡议组织公布的数据,这意味着德国商业领域的性别平等仍远未实现。
总体而言,在欧盟商业和金融领域,女性在此类职位上的代表性不足,尽管女性占欧盟劳动力的近46%,但其在所有管理人员中所占比例仅为35%。这种差距在薪酬方面也显而易见。

薪酬差距
尽管性别平等是1957年《罗马条约》规定的欧盟基本原则之一,其中包括同工同酬原则,但女性的平均时薪仍然比男性低12%。
根据欧盟统计局(Eurostat)公布的数据,这一数字在拉脱维亚最高可达19%,在奥地利最高可达18.3%,在匈牙利最高可达17.8%,在德国最高可达17.6%。
而卢森堡是一个例外——它是唯一一个女性工资比男性高出1%(象征性差距)的国家。
为了缩小性别工资差距,欧洲议会一再呼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2023年3月,欧盟通过了旨在提高成员国薪酬透明度的新规,以允许员工获取薪酬信息并监控任何非法差距。
根据新的措施,如果薪酬差距至少达到5%,员工有权要求雇主与其代表或工会组织进行薪酬审查。
这些措施要求欧盟境内的公司确保招聘广告和职位名称不分性别,并对违反这些规定的公司处以罚款。
下一步是欧盟成员国采取必要措施,以便与欧洲议会批准的新规则保持一致——预计这些规则将于2026年中期或最迟于2027年开始生效。

这是否意味着系统性歧视?
尽管欧洲各国努力缩小性别差距,但实现完全平等的保障却寥寥无几。相反,科隆大学研究员、德国塔法基尔中心主任霍萨姆·埃丁·达尔维什在其为半岛电视台网络撰写的分析文章中指出,在欧洲社会中,男女之间的差距至少在短期内可能会持续存在。
这位研究人员认为,这并非原则性的性别歧视问题,而是有客观的社会和文化原因,这些原因至今仍存在于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内,包括与工作时间、职业分工以及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相关的因素。
达尔维什引用了2023年的一项研究结果——该研究表明,女性从事全职工作(而非兼职工作)的时间越长,她们担任领导职位的机会就越大。这种情况在德国和其他几个欧洲国家内都很常见,在这些国家内,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不容忽视。
欧洲议会在其网站上最近发布的一项研究中,对女性职业状况的矛盾性做出了解释。平均而言,女性从事育儿或家务等无偿工作的时间更长,而其从事有偿工作的时间更少。
根据2022年的统计数据,近三分之一(28%)的女性从事兼职工作,而男性从事兼职工作的比例仅为8%。综合考虑有偿和无偿工作,女性每周的工作时间均高于男性。
然而,正如达尔维什在其为半岛电视台撰写的分析文章中指出的那样,这种情况因职业偏好和兴趣而异,并因职业领域而异。例如,由于女性在科学领域的代表性有限,她们在科学领域担任高级职位的可能性低于男性。
欧洲议会的一项研究证实了这一趋势,该研究将男女工资差距解释为女性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和护理等低收入职业,而技术和工程领域内的女性比例较低。
然而,独立研究得出结论称,在担任同一职位时,两性之间存在不合理的收入差距,这可能凸显潜在的性别歧视。
例如,在法国,这一工资差距估计约为4%。然而,该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指出,其他因素也解释了这种差距,例如专业经验、教育水平和公司资历。这些因素可能对女性有利,也可能对其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