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描述了作者在31岁时面临的社交困境,特别是难以结交新朋友的感受。作者回忆起大学时社交的自然状态,与毕业后独自在深圳打拼,同学陆续离开的经历。尽管尝试通过社交App寻找同伴,但效果不佳。作者反思了从陌生到朋友的建立过程,以及朋友关系的维系难题,认为这仿佛成为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并引用了喜剧作品来表达内向者在社交场合的纠结。最终,作者对如何在步入社会后维持和发展友谊产生了深刻的疑问。
🤝 **结交新友的挑战**:作者在31岁时感受到,随着年龄增长,建立新的友谊变得越发困难。与大学时期人际关系的自然发展不同,步入社会后,尤其是异地工作,使得主动认识新朋友并发展深入关系变得颇具挑战性,甚至感觉这变成了一种需要重新学习的“技能”。
😔 **社交技能的失落感**:作者对于如何从陌生人发展到朋友,再到熟络的过程感到迷茫,认为大学时期的社交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现在却似乎需要刻意为之。尝试使用社交App寻找同伴吃饭,但后续交流往往难以持续,凸显了其在主动发起和维持社交互动方面的困惑。
⏳ **友谊维系的难题**:文章还探讨了朋友关系如何得以长期维系的问题。即使建立了暂时的联系,作者也发现随着时间和生活压力的增加,朋友间的分享会逐渐减少,关系容易陷入沉寂,仿佛“一场泡影”。同事间的交流也受限于各自的家庭和生活,使得深层友谊的建立和维护更加不易。
🎭 **内向者的社交写照**:作者引用了关于内向者在KTV门口纠结的喜剧段子,以此来生动描绘自己面对社交场景时的心理状态。这种内心的挣扎和不确定感,是许多步入社会后,特别是内向人群在社交方面普遍面临的真实写照。
今天 31 岁,最大感触是好像很难再交到新朋友了。
其实在大学都还是比较活跃的状态,和周围同学也相处的不错。等毕业后,大家各散东西,我去了深圳,刚开始偶尔还能和在深圳的同学一起聚一聚,后来,在深圳的同学后续陆陆续续离开了。
慢慢就好像一切都沉寂下来了。
我也说不上是自己是社交障碍还是什么原因,也有尝试主动去一些社媒 App 找搭子一起吃饭什么的,但好像也没啥后续交流,发展到现在,一时竟不知道该怎么和一个人从陌生到变成朋友再到熟络了,实在是太久没有经历这个过程了。随年岁渐长,身边交流的也只有同事,然后同事各自也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
原来特别喜欢的一个喜剧作品是李逗逗讲关于一个内向 i 人在 ktv 门口独自纠结的心理状态,感觉那就是我的写照
总结就是两个问题:
一方面不知道该怎么从认识到慢慢熟络成为朋友(回忆起来大学时好像没想过这种东西,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现在似乎这变成一种技能)
另一方面是没有完全想明白朋友是怎么维持下去的(感觉就算有聊一阵子的朋友,毕竟也不会天天有的分享,很快就会沉寂下去,好像一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