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的105万千瓦/630万千瓦时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是全球总装机规模最大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该项目核心技术方案已通过评审,标志着其全面实施。项目采用“深地空间 + 人工硐室储气”技术,在地下百米岩层开挖近百万方储气空间,相当于400多个标准游泳池。其功能是在用电低谷时压缩空气储存,高峰时释放驱动发电,实现“削峰填谷”和稳定新能源出力。项目投运后将显著提升华北电网调峰能力和新能源消纳水平,年发电量约20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万吨。此外,该项目还规划成为多能并储的能源枢纽,可储存压缩空气及氢、氦、天然气等战略资源。
🌍 **全球领先的储能规模与技术:** 内蒙古乌兰察布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以105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630万千瓦时的储能规模,成为全球总装机规模最大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其核心技术方案通过专业评审,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展现了中国在新能源储能领域的先进技术实力。
🕳️ **“深地空间 + 人工硐室储气”创新模式:** 该项目采用在地下超百米岩层开挖建设近百万方储气空间的独特技术,相当于400多个标准游泳池的大小。这种“深地空间 + 人工硐室储气”的模式,为大规模压缩空气的储存提供了可靠且高效的解决方案,是实现巨大储能容量的关键。
⚡ **“空气充电宝”的双重效益:** 项目通过在用电低谷时压缩空气储存,在用电高峰时释放驱动发电,有效实现“削峰填谷”,平滑新能源出力。投运后预计年发电量约20亿千瓦时,并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万吨,在稳定电网运行和绿色能源发展方面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 **未来多能并储的能源枢纽:** 该项目不仅是巨大的“空气充电宝”,其形成的深地高压空间还具备成为多能并储能源枢纽的潜力。未来可用于储存压缩空气、氢、氦、天然气等多种战略资源,对于提升国家能源储备能力和保障战略物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IT之家 10 月 23 日消息,据中铁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10 月 20 日消息,由该公司投资建设的内蒙古乌兰察布 105 万千瓦 / 630 万千瓦时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地下硐室工程核心技术方案通过专业评审,标志着全球总装机规模最大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 项目效果图,图源中铁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官微作为当前全球范围内装机容量(105 万千瓦)与储能规模(630 万千瓦时)双第一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其地下硐室被视为整个系统的“心脏”,承担着储存高压空气的核心功能。该项目采用“深地空间 + 人工硐室储气”技术,在地下超百米岩层中开挖建设总容积近百万方的储气空间,
相当于 400 多个标准游泳池的大小。该项目通过建设大型地下储气硐室,在用电低谷时段压缩空气储存于地下,在用电高峰时段释放空气驱动发电,从而起到“削峰填谷”、平滑新能源出力的巨大作用。投运后将显著提升华北电网的调峰能力和新能源消纳水平,
每年发电量约 20 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 160 万吨。
同时,项目规划同批次施工三台单机功率 350 兆瓦,设计规模是 105 万千瓦 / 630 万千瓦时,在国内尚属首次。105 万千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犹如一个巨型“空气充电宝”,充满一次能存下 630 万千瓦时的电能,相当于 21 万户家庭用电一个月。
IT之家从公告获悉,这个巨型“空气充电宝”的魅力,远不止于储存高压空气。它形成的深地高压空间,未来可以成为多能并储的能源枢纽。同一硐室既可存储压缩空气,还能储存氢、氦、天然气、油气等战略资源,能够有效提升国家能源储备能力、保障战略物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