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小时前
年轻人聚餐不再讨好领导,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聚餐观察发现,与以往不同,年轻员工倾向于提前离场,留下年长者。过去,主动敬酒、说好话被视为职业发展助力,而现在,年轻人更希望安静用餐,不愿在饭桌上过多停留。这一转变源于多重考量:首先,讨好领导的实际收益(如升职加薪、减轻工作量)日益渺茫,反而可能带来身体不适。其次,新一代年轻人见多识广,不易被轻易拿捏,除非工作具有不可替代性,否则讨好行为缺乏动力。再者,若领导缺乏人格魅力和真诚关怀,仅凭职位施压,难以获得尊重。最终,工作本质是基于合同的平等互利,为养家糊口而付出劳动,无需将简单关系复杂化。

📉 **实际收益减弱,年轻人“人间清醒”**:讨好领导的行为,如敬酒、说漂亮话,已难带来实质性好处,如升职加薪或减轻工作负担。相反,可能招致身体不适(如醉酒)和次日工作疲惫。年轻人更倾向于务实,将精力投入到能带来直接回报的工作中。

⚖️ **反向施压能力有限,年轻人不惧“穿小鞋”**:当代年轻人见多识广,不易被领导的职权所左右。除非工作本身具有极高的不可替代性或外部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否则领导“穿小鞋”或随意开除的威胁作用大打折扣。年轻人更看重自身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 **人格魅力与真诚关怀是关键**:部分管理者仍能获得尊重和“讨好”,并非源于职权,而是其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些真心为员工着想、愿意共同承担、为大家谋福利的领导,能够建立起更牢固的信任关系,而非简单的上下级控制。这是一种基于情谊的“撑场面”。

🤝 **工作本质是平等互利,无需复杂化**:现代职场的核心是基于合同的平等互利关系。员工付出劳动,管理者支付报酬,应将事情简单化。过分强调“讨好”文化,不仅可能导致关系复杂化,也忽视了工作本身的价值和劳动者的付出。

近几次聚餐,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领导那桌还没来得及过来“打一圈”、发表令人振奋的讲话,员工桌的年轻人已经走得差不多了,留下来的,大多是年长一点的工长。

要放在从前,年轻人多半会主动凑过去敬酒、说几句漂亮话,为自己的职业道路铺铺路。能留到最后的,往往被认为“前途光明”。

但现在不一样了。大家好像只想安安静静吃完自己的饭,不愿在饭桌上多停留一秒。时代真的变了——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讨好领导了。

我琢磨了一下,原因大概有这几个方面:

第一,做这件事,真的有好处吗?

人性本质是趋利避害的。如果不能“趋利”,那至少也得“我乐意”。

你喝了这顿酒,工作就会少一点吗?

你喝了这顿酒,就能升职加薪吗?

你喝了这顿酒,就能提前休假回家吗?

都不会。

它只会让你半夜爬起来抱着马桶吐,只会让你第二天昏昏沉沉上工地“打灰”。

所以现在的年轻人,是真的“人间清醒”。

第二,不做这件事,真的有坏处吗?

有些领导管了几个人,就觉得自己能拿捏谁、能给谁穿小鞋,甚至随便开除人——这想法,未免太天真。

这一代年轻人,不一样。

他们大多“吃过见过”,你和他爸妈比,段位可能还差一截。

真要讨好,回家说句“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不更香吗?

除非你这工作牛到离开就找不到下家——那叫“有坏处”;

除非你这工作好到外面没有匹配的岗位——那叫“有好处”。

可如果你既给不了好处,又制造不了坏处——那人家凭什么讨好你?你算老几?

第三,如果没有利害关系,那我喜不喜欢做这件事?

说实话,大部分工作的待遇,既没高到让人放下身段,也不至于让人离开就活不下去。

那为什么还是有一些管理者受人尊敬、甚至被“讨好”呢?

因为人格魅力。

有的领导,真心为手下兄弟着想——有肉吃肉,有汤喝汤,愿意为大家谋福利,而不是只顾自己。

他们是“有事一起上”,而不是“有事你先上”。

那不是上下级的控制,而是“你是我大哥,我无论如何也得给你撑场面”。

最后我想说:

这年头,大家出来上班都是为了赚钱养家。

我们签合同,平等互利。我干活,你给钱,清清楚楚的事。何必非得把“讨好”这一套搬出来,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职场 年轻人 领导 聚餐 工作文化 Workplace Young Professionals Superiors Dinners Work Cultur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