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10月23日 13:59
楼市“金九银十”遇冷,市场调整进入新阶段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曾被视为楼市风向标的“金九银十”今年秋天异常沉寂,市场温度骤降。与去年国庆的火热抢房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今年各地楼盘销售冷清,开发商虽推出各类促销活动,但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这背后反映了购房者心态的根本转变,投资属性剥离,居住本质回归,导致“买跌不买涨”成为主流。高企的空置率、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房价持续下跌,进一步固化了市场下行预期。开发商债务危机频发,交付风险加剧,使得购房者更加谨慎。尽管政策端有所调整,如部分城市放松限购,但市场深刻转型仍在继续,中国房地产正从口号驱动转向周期审视的理性回归,需要耐心等待新的平衡点。

📉 **市场温度骤降,“金九银十”不再:** 资深地产观察者指出,今年秋季“金九银十”的媒体关注度大幅下降,市场表现出近乎凝滞的静默,远超数据更能反映楼市的真实温度。与去年同期因新政提振而出现的抢房盛况形成鲜明对比,今年的国庆中秋双节市场异常冷清,开发商的促销活动效果不彰,显示出市场已进入一个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的阶段。

🏠 **购房者心态巨变,“买跌不买涨”成主流:** 房地产投资属性正在被剥离,回归居住本质。在住房总量饱和、空置率高企的背景下,过去“买涨不买跌”的预期已不复存在。购房者普遍倾向于“买跌不买涨”,甚至“只看不买”,期待未来更低的价格。这种心态转变导致市场需求被抑制,促销活动难以激发购买热情。

📊 **高空置率与房价下跌双重压力,市场预期固化:** 全国城镇住房空置率高达16.2%,商业地产同样面临高空置率问题,尤其是一线城市。同时,房价持续下跌,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同比均下跌,部分城市同比跌幅达10%,使得购房者对房价下行预期进一步固化,观望情绪加剧。即便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显著降低,也未能扭转这种趋势。

⚠️ **交付风险成焦点,低价吸引力减弱:** 房企债务危机频发,连头部企业也面临偿债压力。在“能否交房”成为首要考量因素的背景下,开发商的信用风险悬在购房者头顶。交付风险的上升使得低价的吸引力大打折扣,购房者更加看重项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非单纯的价格优势。

🔄 **政策调整与市场理性回归:** 中央及地方政府已转向“稳预期、防风险”的基调,政策重心从刺激交易转向托底市场。部分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逐步放松限购措施,优化公积金政策,释放积极信号。这表明市场正在经历深刻转型,从过去非理性繁荣回归冷静,价值规律开始重新主导,市场需要耐心等待新的平衡点。

作为一名从业十余年的地产观察者,我注意到今年秋天的媒体语境中,“金九银十”这个词几乎失去了往日的声量。市场的喧嚣被一种近乎凝滞的静默取代,这种静默,比任何数据都更能反映当前楼市的真实温度。

回顾去年国庆,受“9·24”新政提振,全国多地楼市曾短暂回暖。广州、深圳等地甚至还出现了抢房的盛况,媒体铺天盖地的“金九银十”报道,确实也成色十足,当时市场普遍认为,房地产已触底,2025年上半年将迎来反弹。

然而,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却几乎迎来近十年最差的楼市。笔者到南昌一些新推楼盘走访,开发商也推出了特价房源、赠送车位、家装补贴以及“保价”等一系列营销活动,但与去年国庆的盛况相比,今年就冷清多了,没有了热闹的人流,曾经彻夜不息的灯光暗了下来,促销横幅在秋风中褪色,这一切与去年的盛况形成鲜明对比。

一位销售坦言,9月份以来,在各种促销攻势之下,新房销售确实稍有好转,主要是以价换量推动一些刚需用户下定决心,但是整个市场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数据一如既往难看,我们售楼中心好多人都兼职卖二手房了。”这话语背后,是整个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刻转型。

与去年此时密集的政策刺激不同,今年从中央政治局会议到地方政策出台,基调都转向“稳预期、防风险”。政策重心从刺激交易转向托底市场,这种转变正在重塑全社会对房地产的认知。

首先,购房者心态已发生根本性转变。过去三十年房地产之所以狂飙突进,一方面是其居住的属性需求,另一方面则是投资需求,或者是炒房的需求,而投资向来是买涨不买跌,买的是一个预期。事实也证明,在那个“买涨不买跌”的年代,上涨预期催生了楼市黄金二十年。

而今,在住房总量基本饱和、空置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房子的投资属性正在剥离,回归居住本质。这种转变使得购房逻辑彻底反转——现在是“买跌不买涨”,甚至“只看不买”。这也就能解释为何现在各种大促,反而让民众有了未来更便宜的想法。

国家力推四代住宅提升品质的同时,存量房激增成为去化的最大挑战。国盛证券研究表明,我国存量住房已基本满足需求,未来十年住房需求可能再降三成。住建部2025年3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城镇住房空置率达16.2%,涉及3.9亿套城镇住房。

商业地产同样不容乐观。仲量联行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全国主要城市甲级办公楼新增供应170.5万平方米,其中一线城市占115.8万平方米。集中供应推高上海空置率至24.6%,广州至23.8%,深圳更是达到26.5%。

其次,高空置率叠加经济增速放缓,强化了市场对房价下行的预期。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70个大中型城市房价,8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1.0%,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1.2%、1.0%、0.9%和0.8%;二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6%,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5%。9月份70个城市环比同比全部下跌,无一例外。

一线城市跌幅为1.0%左右,二、三线城市跌幅为0.7%和0.6%左右。同比已经有不少城市跌幅达10%,意味着去年200万购入的房产,如今蒸发20万价值——这几乎是普通工薪阶层两年的收入。这种持续阴跌进一步固化了购房者的观望心态。

当前购房门槛确实显著降低:首付比例最低降至15%,首套房贷利率探至3.05%,公积金贷款利率更低至2.6%,房价较2021年高点平均回落超30%。

然而,这些“利好”并未激发购买热情,反而让更多人期待“更低的底”。谈论房价时,人们语气中的迟疑取代了从前的笃定,谨慎算计压过了冲动消费。

即使有真实需求的购房者也会变得格外谨慎,担心自己今天买入明天就贬值,成为接盘侠。

笔者去年8月曾写《熊市买房记》记录当时的买房遭遇和心态,后来买房泡汤核心也是害怕做接盘侠。有开发商悄悄将“限时折扣”改成了“保价承诺”,试图对抗那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贬值预期,但于大势而言,仍显得有点螳臂当车。

再者,交付风险成为悬在购房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开发商债务危机频发,连昔日稳健的万科也面临考验。根据万科财报,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万科流动负债有6411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合计有1578.59亿元,但其账上货币资金有740亿元,规模持续下降,无法覆盖短债,公司存在一定短期偿债压力。当民营房企普遍陷入信用危机,“能否交房”远比“价格多优”更令人关切。在风险面前,低价已失去吸引力。

8月国务院会议重申要“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释放积极信号。京沪深三大一线城市也开始逐步松绑周边区域的限购,先是8月初北京大幅放宽五环外的限购措施,并在全市范围内优化公积金政策;下旬上海放宽外环外限购,房贷利率也不再区分首套和二套,在进一步利好需求的同时,风向标意义也被看重。9月深圳也跟进,成都、长沙等其他二、三线城市也都打出各种促销牌,促进各地项目加快销售和行情向好。

现实证明,在周期面前,我们能做的终究有限。

回顾房地产下行的这三年,我们见证了政策的频繁调整、开发商的奋力自救,也目睹了中国人对“居者有其屋”的传统执着与投资狂热如何相互交织。当市场从非理性繁荣回归冷静,或许正是价值规律重新主导的时刻。

《史记》有言:“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当下的中国房地产,正从口号驱动的狂欢转向周期审视的理性。

人们开始学会像秋收后盘点仓廪的农人,懂得留种比挥霍更需要智慧与定力。市场的体温或许暂时偏低,但正如日本楼市在沉寂二十年后重现生机,欧美经历百年起伏仍保持活跃交易,中国房地产的调整并非终点,而是一场合乎时序的回归。

我们需要的是耐心,静候这个巨量市场在新的平衡点上重新找到它的节奏。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房地产市场 楼市调整 金九银十 购房者心态 空置率 房价下跌 交付风险 政策调整 市场回归 Real Estate Market Property Market Adjustment Golden September Silver October Buyer Sentiment Vacancy Rate Falling Housing Prices Delivery Risk Policy Adjustment Market Rationalit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