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本文介绍了《南方周末人物故事写作课》,该课程旨在教授学员如何发掘和讲述引人入胜的人物故事。文章以《城堡里的马原》和《幸存者李佳琦》等爆款案例,阐释了深度采访、挖掘人物“B面”、展现真实复杂性以及结合个体命运与时代共性的重要性。课程汇集了多位知名记者和作家,通过系统化的方法,从选题判断、采访沟通到精神世界挖掘和写作技巧,帮助学员写出有深度、有质感的人物报道,无论读者是想记录家人故事的普通人,还是希望提升内容创作的媒体从业者,都能从中获益。
🌟 **发掘故事的“B面”与真实复杂性**:文章强调,成功的人物故事往往在于挖掘人物不为人知的一面,即“B面”。例如,《城堡里的马原》揭示了作家马原生活诗意背后隐藏的关于家庭、医学观念和妻子付出的复杂现实。这种深入挖掘,打破了读者对人物的刻板印象,呈现了更真实、多维度的人物形象。
🤝 **深度采访与共情连接**:通过《幸存者李佳琦》的案例,文章说明了深度采访的重要性。记者刘敏通过前往李佳琦的故乡南昌,挖掘到其离开家乡时的不舍与哭泣的场景,这不仅展现了李佳琦作为个体的真实情感,也引发了读者的广泛共情,将一个扁平的“网红”形象转化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挣扎有渴望的鲜活个体。
💡 **人物故事的时代价值与共性**:爆款人物故事不仅关乎个体命运,更能反映时代的集体困境与渴望。如《幸存者李佳琦》不仅讲述了个人经历,也折射出互联网时代个体在算法规训下的身份困惑、阶层跃迁的焦虑以及对“被看见”的深切需求,从而触及更广泛的读者群体,产生强大的共鸣。
📚 **系统化的人物故事写作方法**:课程内容涵盖了人物故事写作的完整流程,包括如何判断选题价值、如何通过深度采访打开人物心扉、如何挖掘人物的精神世界以呈现鲜活的灵魂,以及如何运用结构和细节让故事更具感染力。此外,还特别包含人物传记的写作方法,为不同需求的学员提供实用指导。
秋水 2025-10-22 21:59 广东

在如今的自媒体年代,平台与算法的加持,使得人物故事已然成为最能快速破圈传播的题材之一,比如近年来我们耳熟能详的《平原上的娜拉》《城堡里的马原》《幸存者李佳琦》……就像《华尔街日报》所说:“和景物以及事件相比,读者还是更喜欢人物。”012023年3月,一篇《城堡里的马原》突然在网络上疯转,不仅迅速突破100万+的阅读,在公共舆论场还引发了大规模的传播和长时间的震动。而这篇文章的作者罗兰,四年前才刚刚结束了十余年的公务员生涯,2021年进入媒体行业,做记者不到两年。当时,罗兰接到杂志社编辑给的一个选题:采访作家马原。马原13岁的小儿子马格半年前离世,编辑希望挖掘他老年丧子后将如何面对生活的故事。以往的报道中,马原的形象都是“桃花源式”的:#在西双版纳建城堡,为妻儿营造自然、诗意的生活;#孩子马格不上学,在山野中自由成长;
马原发布孩子去世的消息时,称“马格没出任何意外,没有任何痛苦。是上天突然接走他。”看着很完美的故事,但罗兰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对。因为阅历告诉她,真实的生活一定是复杂的,不会只有诗意和美好。如果真的“没出意外、没有痛苦”,那么孩子去世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要突破惯有的叙事,她就必须像调查记者一样,搜集海量的信息,然后抽丝剥茧地寻找这个人物切入的新角度。在马原的自传作品中,她很快找到了关键线索:2008 年,马原查出肺部长了一个肿瘤,做穿刺显示“未见癌细胞”。他决定停止检查治疗,改用“换水”法应对。他认为水是生命基础,肿瘤也由水带来,“换成好水,或许就能把它带走”。谈及儿子马格自幼的身体不适时,他表示仍可用“掩耳盗铃”、“视而不见”和“自欺欺人”来面对疾病。看到这里,罗兰判断出这个选题是有价值的。这是罗兰在判断人物故事价值时使用的方法之一,看故事是否存在B面,即更深入的、不易觉察的一面。
△罗兰在瑞士获“全球真实故事”提名奖时在会场外留影最终她在《城堡里的马原》里呈现出了故事的另一面:#主人公以自我为绝对中心的生活;#儿子患有先天性疾病,却因父亲不相信现代医学,未能及早就诊;#生活环境的美和诗意背后,是妻子付出的大量劳动……
于是,我们看到了《城堡里的马原》那个震撼人心、个人风格强烈的的开头——城堡的主人老了。大部分时间,作家马原只能躺卧。半躺在客厅向外望,他看不到城堡最醒目的那座四层红色圆形砖楼,它就矗立在西双版纳姑娘寨高处,像是旧日土司的碉楼。
城堡和碉楼,形成鲜明的对照,就像是月亮的正面与暗面。
文章发布后,社交媒体上一时间大量关于父权、女性处境、未成年人保护、乃至心脏病治疗等方面的讨论围绕故事展开,影响深远。在罗兰看来,我们对人物理解的程度,决定了故事的深度和质感。如今自媒体时代,书写人物故事不再是专业记者、作家的御苑,我们见证着越来越多真挚的素人书写打破圈层:从2017年刷屏全网的《我是范雨素》到登上2023豆瓣阅读年度榜第一的《我在北京送快递》,再到2024豆瓣阅读年度榜第二的《我的母亲做保洁》,这些素人写作以不加修饰的真诚叩击人心;
但我们也无法忽视那些遗憾——许多人手握珍贵的素材,却苦于无法写出动人的故事。就像一位给我们留言的学员所说:“父亲的一生波澜壮阔,我很想为他留下文字,却不知从何下笔。”
正是这样的困惑与期待,促使我们沉下心来,用半年时间精心打磨,最终推出了《南方周末人物故事写作课》。这门课程从人物判断、采访沟通,到挖掘精神世界、掌握重要写作元素,四大模块环环相扣,更有一讲优质嘉宾课,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人物故事写作方法。
无论是想记录家人故事的普通人,还是想提升内容质感的媒体创作者,都能在这门课里找到具体的方法,让笔下的人物真正“活” 起来。我们相信,每一个值得被记录的生命,都应当找到它最恰如其分的表达方式。
早鸟价最后3天!
02今天要聊的第二个爆款是:《幸存者李佳琦:一个人变成算法,又想回到人》。它刊发后不仅破100万+传播,还获得了当年11月的谷雨公共写作奖。《冰点周刊》负责人从玉华点评道:“毫无疑问,这篇是所有关于李佳琦的报道中,光谱最丰富的、颗粒度最小、打开任务扇形面积最大的一篇。”镜头拉回2019年。才刚满27岁的李佳琦仿佛一夜间闯入了大众视野。当时还在《智族GQ》报道组的刘敏接到杂志社的任务,准备去挖掘一下这位90后网红主播的故事。这篇采访历时三个月。开始的一个多月,并不顺利。她和李佳琦本人、团队和合作方都聊了个遍,无非是一个网红的成长故事。刘敏不满足于这样对人物浅层的理解。
△记者刘敏在采访陷入僵局的时候,编辑建议她去一趟李佳琦早前就学和工作所在的城市——南昌,去看看他的过去是怎样的。刘敏得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细节,印象最深的是:离开南昌的前一晚,李佳琦当众哭了。刘敏在文稿里写道:2017 年端午节,离开南昌的前一夜,李佳琦又张罗了一场酒局,二十多个人坐了两大桌, 大家又去酒吧喝酒。张莹坐在卡座里,本来喝得开心,却发现身边的人一个一个地不见了。 她出门去找,看到李佳琦正被几个朋友围着,坐在酒吧门口凳子上抹眼泪……“我去上海,我一定好好发展......你们放心,我会赚很多钱,我养你们......"李佳琦低头呜咽着。
这个场景是李佳琦人生的转折点,他从南昌的普通小镇青年,转变为全国观众都认识的流量人物。而他对离家出门闯荡的恐惧和不舍,也引发了许多读者的共情。也正是这个场景,呈现出李佳琦独特的个性,使他不再只是一个“网红”“流量主播”这样扁平的标签,而是一个有鲜活灵魂的具体的人。好的人物故事,一定是特性与共性的结合。刘敏撰写的《幸存者李佳琦:一个人变成算法,又想回到人》不囿于 “草根逆袭”的叙事。这篇文章里,还藏着互联网时代的集体困境—— 一个人如何被算法规训、重塑,又如何在流量洪流中挣扎着寻找自我;藏着阶层跃迁中的普遍焦虑—— 当财富与社会认可度失衡时,个体对 “被看见”“被接纳” 的深切渴望。对读者而言,这样的故事早已超越了个人命运的范畴,它像一面镜子,照见的是我们这个时代里,每个人心中都有的身份困惑与向上生长的渴望,自然拥有了直击人心的力量。最终,这篇作品不仅收获了海量读者的共鸣,得到了李佳琦本人的认可,更成为李佳琦后续报道者们高频引用的范文。了解更多人物故事写作技巧,欢迎加入训练营↓5位国内一线记者、主编、传记作家17节音频课+5场直播答疑+1次作业点评+42天社群伴学+500多页电子学习资料包原价¥499
早鸟价¥419
再领¥50专属优惠
最终到手价仅¥369!
限时特惠最后3天!过后涨价
03人物报道,如何在大型公共事件中及时响应,并恪守媒体伦理成为爆款,吴呈杰有他自己的采编经验。《一个中国球迷,在世界杯现场“阳了”》和《马航家属对东航家属说:不要走我们走的路》发出后阅读量迅速破60 万,成为“正面连接”创号以来阅读量最高的两篇。作者吴呈杰,是个妥妥的斜杠青年。他是2014年的江苏省理科状元,因为成绩太过闪耀,热搜上了几回。他本来立志做一个新闻人,但身边的人都说新闻专业不好就业,他就进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学金融。但是他热爱的一直是写作。于是,读完金融后,还是进了媒体。还在《人物》做实习生的时候,他就获得了第一届Epoch非虚构故事大赛冠军。随后在《智族GQ》和《正面连接》工作期间,他又连续获得2023年、2024年两届“全球真实故事奖”提名。年轻一代的非虚构写作者中,他可以说是很能聊的一个,他采访过数百人,从杀人犯到最顶尖的学者、明星,其中不乏从不接受采访的“硬骨头”。他现在还有一档很受年轻人欢迎的播客《除你武器》。
△非虚构作者吴呈杰但是谁能想到,这个“饭桌上最会聊天的人”,从小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i人。当上实习记者后,他会在采访的前一天就开始紧张,幻想着写作素材不靠采访就能从天而降。作为曾经的i人本i,吴呈杰会在课程中告诉你,采访能力不是先天的,而是可以后天培养和训练的。他自己亲测有效的两个方法,沉浸式采访和3D式采访。不仅能在采访中帮到你,而且也能让你在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发挥重要作用。罗兰、刘敏、吴呈杰……他们都是10万+爆文生产者,也是人物写作中不断创新的中坚力量。除了以上几位老师,谷雨非虚构奖得主杨宙老师也是前《人物》杂志作者,多次荣获谷雨非虚构奖。她的作品总能捕捉人物身上那些超越现实、充满精神性与文学意味的瞬间。她也将在课中分享如何让平凡人物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彩。这次我们还邀到了重磅嘉宾——人物传记作家周桦。她的成就自不必说,王石、刘永好、褚时健都把她当作最值得信赖的倾听者和写作者。周桦老师说,这节课的目的不是希望大家去写一部巨著,实现所谓宏大、传世的目的,而是让大家掌握一些实用的方法:无论你要为家族长辈写一本回忆录,还是想写一位历史人物的传记,都能下笔有路,心中有数。04这门课程教了些啥?系统剖析人物故事写作方法的课程在网上并不多见,直面当代生活、有丰富实战写作经验和多元视角的授课讲师就更为难得。这次,我们邀请了5位国内一线记者、编辑和非虚构作家,构建了一套实用的四步写好一篇人物作品的方法。第一步,判断一个人物值不值得写。无论哪种体裁,对人物理解的程度都决定了故事的深度和质感。《南方周末》特稿记者罗兰老师从选题价值出发、从人物预判出发,教你炼就一双发现好题材的火眼金睛和深入人物深层欲求的理解力。
第二步,打开人物心扉。确定选题之后,接下来的压力就是采访。很多人都将采访视如畏途。《人物》《GQ》《正面连接》前作者吴呈杰讲师会陪你探究从零开始认识陌生人,建立深度关系捕捉关键信息。
第三步,写出精神世界。进入写作阶段,《时尚先生Esquire》杂志前副主编刘敏老师将会告诉你怎样选择合适的故事佐证自己的判断,怎样从更广阔的角度呈现人物。刘敏老师认为,走近人物的精神世界就要先探寻人物性格,而只有写出深层驱动力才能真正展示出一个鲜活的灵魂。
第四步,让人物写作走得更远。除了前三步,还有哪些重要元素在人物写作中是可以画龙点睛的呢?谷雨非虚构奖得主杨宙老师会讲一讲,怎样用结构元素找到人物核心命题,如何用一个细节呈现人物状态,以及用克制的语言与留白为人物保留那份无法被简单概括的真实。
此外,更有加餐课讲述怎样写好人物传记。对人物传记感兴趣的同学,一定不要错过。人物传记作家周桦老师将从写作人物传记的基本原则、如何整理人物资料、如何搭建传记的文稿结构和如何写出丰富动人的人物内核,四个维度教你从0到1写好一篇甚至一部人物传记。
在这堂课上我们5位老师分工合作,用拆解的方式,把人物写作分成四个单元以及优质加餐内容,一个一个给大家掰开来讲,同时又环环相扣,形成一部人物写作的实操手册。05高密度课程安排,构建人物故事写作学习闭环本课程设置了17节音频录播课、5场视频直播答疑、作业等环节,帮你系统构建人物故事写作的学习闭环。
1、17节音频录播课4大版块及1节加餐课,共17节音频录播课,2025年11月20日起每周四更新一个版块课程,课程更新后可以反复回听。2、5场讲师视频直播答疑2025年11月26日起,每周三19:00视频直播答疑,每场时长约90分钟,错过可回看。课程中有不明白的问题或是写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都可以提问,讲师将通过直播为你解答。3、42天社群伴学报名学员请务必在课程详情页添加班主任贝贝微信并发送订单截图,班主任将在训练营开营前邀请学员进入学习群。你将在群里结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在群里相互鼓励、交流、分享,共同学习成长。学习群将保留一年。助教还将在课程上课期间各时间节点提醒你课程上新、发布资料、提交作业,帮助你学习巩固,查漏补缺。4、一次作业点评结课前将布置一次结课作业,讲师将对优秀及有代表性作业进行点评,其他符合要求的作业将由南周助教团批改。5、购课特别福利购课学员均可获赠:独家专题讲座《真实故事计划的生产和传播》+《如何组织与架构长篇非虚构》
无论你是想打好写作基础的学生想学习非虚构人物故事写作秘诀的媒体人时刻与文字打交道的内容从业者想提高写作沟通能力的职场人都可以学习这门课程原价¥499
早鸟价¥419
再领¥50专属优惠
最终到手价仅¥369!
限时特惠最后3天!过后涨价
更多文学好课点击南周书院店铺了解详情↓↓↓
欢迎关注“南周书院”福利赠书 | 写作答疑 | 干货资料在这里,看见生活,看见自己 (本文为推广信息)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