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头条 10月23日 01:15
市民参与和管理者倾听,共同成就美好城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日,深圳两则关于城市管理的新闻引发热议。一方面,市民“卷尺哥”两年记录千余条公共设施问题,大多得到“秒整改”,展现了城市治理的“深圳速度”与“深圳温度”,这得益于一套高效的民生事项跟踪机制,实现了政务服务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兼顾的转变。另一方面,部分居民投诉网格员频繁联系打扰,暴露了基层治理在执行层面的偏差。文章认为,城市治理的关键在于摆正政府与民众位置,厘清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要构建响应型政府,把握“主动”与“扰民”的边界,并推行精细化治理,关注市民日常体验与安全。最终,积极参与的市民和“听劝”高效的管理者是成就美好城市的基石。

💯 **市民参与是城市治理的试金石,展现城市“温度”与“速度”。** “卷尺哥”的案例表明,当市民积极发现并反馈公共设施问题时,管理者能够迅速响应并有效整改,这种良性互动极大地提升了市民的参与感和满意度。深圳通过建立“盯着民生事项”的平台和机制,实现了对市民建议和投诉的及时发现与跟进,将政务服务从被动响应升级为“被动+主动”的模式,体现了高效运转和多部门协作的服务常态,赢得了公众赞誉。

⚖️ **基层治理需把握“主动”与“扰民”的边界,优化服务细节。** 网格员制度的初衷是通过关口前移,提升服务效率和信息传递的精准度,但执行过程中若缺乏对细节的精细把握,就可能转化为对市民生活的打扰。文章指出,网格员频繁联系居民等行为,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若未充分考虑市民的接受程度和实际需求,就可能适得其反。这提醒城市管理者在推行服务时,需审慎考量执行方式,避免“好心办坏事”。

🔍 **精细化治理关注民生细节,提升市民日常体验。** “卷尺哥”关注的井盖高差、坡道宽度、盲道阻断等看似琐碎的问题,实则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出行安全和生活便利。相关部门不因事小而不为,积极处理这些细微之处的问题,正是精细化治理的体现。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能够显著改善市民的日常体验,也是衡量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彰显了城市管理者对市民福祉的重视。

🤝 **构建服务型政府,实现管理与服务的和谐统一。** 文章强调,城市治理的核心在于正确处理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厘清管理与服务的界限。在“卷尺哥”案例中,市民是主动发起方,政府是响应方,形成了受重视的良性互动。而在网格员事件中,政府是主动发起服务方,市民则成为被动接受者,当服务缺乏精准度时容易产生偏差。因此,构建服务型政府,需要政府在提供服务时,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市民感受到被尊重和便利,从而实现管理与服务的和谐统一。

拥有积极参与建设的市民及“听劝”的管理者,才能成就美好城市。

近日,两则城市管理领域的新闻,几乎同时引起网民热议。

一个是,一位被称为“卷尺哥”的深圳普通市民,两年来发布了千余条给公共设施“找茬”的视频。所指问题竟然大多被有关部门“秒整改”,“深圳市政也太听劝了”的话题因此登上热搜。

另一个同样是在深圳,当地光明区居民投诉社区网格员频繁上门或打电话要求添加微信,对其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还有宝安区居民反映,为什么所在社区网格员“每个月都要查一次房”?

两则本无关联的新闻,分别折射出民众对城市治理“温度”与“尺度”的感知和期许。

“卷尺哥”的“找茬”可谓城市治理的试金石,深圳在这场“试验”中交上了合格答卷。前者反映的问题,平均3天内能得到有效处理,有的甚至当天解决。这种良性互动赢得外界好评,网友称赞这是城市治理的“深圳速度”与“深圳温度”。

市政部门的“听劝”,并非只是态度上的谦和,而是有着扎实的机制、制度支撑。深圳市官员透露,该市有一套“盯着民生事项”的平台和机制。全网有关深圳的大小事项,无论建议还是投诉,都会及时被发现、跟进。

这种机制意味着政务服务从被动响应变为“被动+主动”兼顾发力。“秒整改”背后不是“专门有领导盯着‘卷尺哥’的账号”,也不是媒体关注压力下的偶尔“作秀”,而是一种高效运转、多部门协作的服务常态。

相比之下,网格员被投诉质疑的事件,则暴露出城市基层治理中欠缺的一面。

根据深圳市社会建设“织网工程”的规定,网格员即“网格信息员”,主要负责动态采集网格内的实有人口、法人(机构)、房屋、城市部件等基础信息以及市(区)相关单位的业务信息、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等事件信息,及时核实居民、法人(机构)主动申报的信息,并为社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便民服务。

针对市民投诉,相关街道办回应称,网格员主动添加居民微信,是为了推动网络宣传、居民服务与民情收集等工作关口前移,提升信息传递的精准度和针对性;查房(信息登记)频度依据相关要求而定。

可见,网格员制度设计及工作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执行效果与市民体验产生了偏差,反映出具体执行过程的待完善之处。在笔者看来,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摆正政府与民众的位置,厘清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卷尺哥”案例中,市民是诉求的主动发起方,政府是响应方。市民感觉自己被重视,参与感得到满足。而在网格员事件中,政府是服务的主动发起方,市民成了被动接受者。当服务缺乏精准度,就容易异化为扰民。

对城市管理者而言,上述两则新闻至少带来三点启示,它们共同勾勒出打造服务型政府、建设美好城市的必然路径——

其一,从“管理”到“治理”,构建响应型政府。“卷尺哥”的卷尺,测量出的不仅是市政设施的瑕疵,更是市民对城市治理的参与热情。当地相关部门没有因其“人微言轻”而忽视,而是主动响应、快速整改,这是赢得赞赏的最重要原因。

其二,把握“主动”与“扰民”的治理边界。网格员添加居民微信、频繁上门,初衷是推动工作关口前移,提供更及时到位的服务。但良好的初衷因为缺乏对细节的把握,效果变成了几近于“扰民”。基层治理中类似“陷阱”比比皆是,需要城市管理者时时处处小心。

其三,于细微处见真章,推动精细化治理。“卷尺哥”关注的井盖高差、坡道宽度、盲道阻断等问题,看似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却直接关系到市民的日常体验与安全。当地相关部门不因事小而不为,体现出精细化治理的取向。

城市由市民和城市管理者共同打造。拥有关心、爱护并积极参与建设的市民,以及“听劝”、高效、清正廉明的管理者,才能成就美好、幸福、伟大的城市。希望由深圳两则新闻引出的关乎城市治理的思考,能给更多的城市和市民以启迪。

(作者系第一财经编辑)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城市治理 市民参与 政府服务 精细化管理 深圳 Urban Governance Citizen Engagement Government Service Meticulous Management Shenzhe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