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39分钟前
霜降节气:时令变化与民间习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今日霜降,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天气渐冷,初霜始现。文章详细介绍了霜降的起源,包括其气象学定义和古代三候:“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蜇虫咸俯”。同时,文章还列举了各地关于霜降的农谚,反映了不同地区在这一时节的农事重点。在养生方面,霜降时节适合食用润燥、宣肺止咳的食物,并需注意慢性疾病的预防。民间习俗方面,霜降时节有赏菊、吃柿子、送芋鬼、扫墓(寒衣节)以及进补等活动,这些习俗都蕴含着人们对自然变化的适应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 **霜降的定义与起源:** 霜降,意为天气渐冷,初霜开始出现,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其形成与太阳到达黄经210°相关,露水凝结为霜。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豺狼祭兽、草木黄落、蜇虫伏藏,形象描绘了自然界的季节性变化。

🌾 **各地农谚与农事:** 文章通过列举山西、河北、山东、新疆、江苏、上海、安徽、湖南、福建等地的霜降农谚,展现了不同地域的农耕智慧。这些谚语指导着农作物(如晚稻、棉花、山药、大豆、小麦、地瓜、花生等)的收割、播种、储存和管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农事策略。

🍎 **霜降养生与食俗:** 秋末时节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建议多食梨、苹果等润燥食物。同时,天气转冷易引发慢性胃病和“老寒腿”,需注意保暖和饮食调理。栗子、经霜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和水果(如葡萄)被认为是进补佳品。在闽台地区,有“霜降吃灯柿,不会流鼻涕”的说法,认为吃柿子可御寒、补筋骨。

🌸 **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 霜降时节,民间有多种习俗。如赏菊,文人雅士会举行菊花会,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吃柿子,南方地区认为可以防寒保暖;“送芋鬼”,在广东高明地区通过烧瓦片热芋头辟凶迎祥;以及扫墓(寒衣节),通过焚烧纸衣和饺子寄托对先人的思念。这些习俗都融入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与期盼。

IT之家 10 月 23 日消息,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通常会在每年公历 10 月 23 日前后。棉白万顷采收忙,几份凝结始霜降。霜降,意即天气渐冷,初霜始现的意思。这是属于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秋去冬来。

准确来说,当太阳到达黄经 210° 时,露水凝结为霜,即为霜降。在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之为“早霜”或者“初霜”。而“晚霜”或者“终霜”则需要等到春季的最后一次霜。在这春终秋初之间,被称为无霜期。

民间有句俗语,叫“晚稻就怕霜来早”。初霜越早,对于农作物的危害就越大。在我国北南之间,初霜出现的时间跨度也是非常大的,最早的是大兴安岭北部,初霜一般在 8 月底就会到来。在IT之家大本营山东,一般到 11 月初才可见霜。要到广州一带,可能要到 1 月上旬才能看到霜了。

霜降起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当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在古代,人们还把霜降分为三候,分别是: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农谚

在古代,人们的劳动生产主要还是以农耕为主。彼时,人们没有现代的高科技手段来进行耕种。为了提高作物产量以及分清全年时间里适合进行农耕的时节,于是人们分了 24 节气。此外,人们还通过历年的经验,总结了不少农谚:

山西

时值寒露抓秋耕,秋收秋种莫放松。采棉刨薯回茬麦结合秋浇快进行。浇地造林集饲料,山药异地换种子。

河北

寒露霜降,收割大豆。抓紧打场,及时入库。晚茬小麦,突击播种。收割山草,好喂牲口。菠菜油菜,种上几亩。来年春季,能早收获。

山东

霜降一到,天气渐冷。抓紧收割,地瓜花生。切晒瓜干,要趁晴天。地瓜入窖,不能放松。麦田苗情,检查要精。缺苗断垄,及时补种。

新疆

十月寒露与霜降,秋高气爽秋风凉。北疆初霜在上旬,南疆霜降见秋霜。抓紧秋浇和冬灌,劳动果实快贮藏。牲畜抓膘又配种,拉运草料到冬场。

江苏

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

上海

十月寒露接霜降,秋收秋种冬活忙,晚稻脱粒棉翻晒,精收细打妥收藏。

安徽

寒露收割罢,霜降把地翻。

湖南

十月寒露霜降到,收割晚稻又挖薯。

福建

十月寒露霜降临,稻香千里逐片黄,冬种计划积肥足,添修工具稻登场。

霜降养生

秋末时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多吃生津润燥、宣肺止咳作用的梨、苹果、橄榄、白果、洋葱、芥菜、萝卜等食物,搓揉迎香穴鼻翼两侧,练练呬“嘶”音字功等,都有助于我们预防呼吸道疾病。

此外,天气逐渐变冷,身体局部保暖不当或人体为适应寒冷的刺激而有所增加的新陈代谢等原因,使得慢性胃病、“老寒腿”等疾病的发病随之增多。尤其是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人,要特别注意自我保养,一定要坚持医生的指导治疗,避免服用对胃肠黏膜刺激性大的食物和药物。

栗子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这时的进补佳品。而经过霜覆盖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霜打过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

古人一般秋补既吃羊肉也吃兔肉。闽台民间在霜降这天,要进食补品,闽南有句谚语“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 一些地方要吃红柿,认为这样可以御寒,能补筋骨。而泉州老人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的说法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霜降风俗

赏菊

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之际。此时,民间会举行菊花会。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有一种小范围的菊花会,是富贵人举办的,不必出家门的。在霜降前就采集百盆名品菊花,放置广厦中,前轩后轻,也搭菊花塔。菊花塔前放上好酒好菜,先是家人按长幼秩序,鞠躬作揖拜菊花神,然后喝酒赏菊,赋诗泼墨。而北京文人多在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举行菊花会。

吃柿子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在南方很多地区都有吃柿子的习俗。俗话说:“霜降吃灯柿,不会流鼻涕。”民间认为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会感冒、流鼻涕。事实上,由于柿子都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此时节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鲜美,且营养丰富,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因而就形成霜降时节吃柿子的习俗。霜降时节,正值柿子成熟之时,在我国有些地方则有霜降时节吃柿子的习俗。此时天气转寒,人们认为吃柿子不仅可以防寒保暖,而且还能补筋骨,非常适合霜降时节食用。如在福建闽南地区,有俗话说“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人们认为此时节吃柿子,冬天就不会感冒、流鼻涕。

送芋鬼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人们同样非常重视,各地还有祛凶、扫墓等习俗,以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幸福安康。如在山东烟台等一些地方,霜降这一天人们要去西郊迎霜;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扫墓

古时候,霜降时节人们还要去扫墓。据《清通礼》记载:“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扩荃,届期素服诣墓,具酒撰及菱剪草木之器;周服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如今,霜降扫墓的风俗已少见。但霜降时节的十月初一“寒衣节”,在民间仍较为盛行。寒衣节,也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鬼节”等,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三大“鬼节”。为避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寒衣节这天晚上,人们要在门外焚烧夹有棉花的五色(红、黄、蓝、白、黑)纸,并且把饺子倒在一个灰圈内,意思是天气冷了,给先人们送去御寒的衣物。寒衣节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悲悯之情,也是亲人们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进补

此外,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俗话说吃啥补啥,据说吃煲羊头有助于“头风”等疾病的治疗。医书上也有加“四珍”、“八珍”的补药煲羊肉,可以辅疗肺病、疟疾的记载。迎霜兔肉就是经霜的(即霜降)的兔子肉,这时候的兔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

注:本文原发自IT之家《今日霜降:西风袭梦,明早太阳红》,略有修改,资料来自于互联网以及百科。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霜降 节气 秋季 农谚 养生 民俗 Shuangjiang Solar Term Autumn Agricultural Proverbs Health Preservation Folk Custom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