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10月22日 20:32
Lemon AI:从“快思考”到“慢思考”,打造AI数字员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Lemon AI 创始人宜博在一次访谈中,分享了他对AI创业的深刻见解。他强调,AI不应仅限于“聊天”,更应成为能“做事”的“AI劳动力”。Lemon AI 采用“慢思考”模式,能规划、执行、验证,如同数字员工。从ChatBI到LLM Farm再到Lemon AI,宜博始终坚持以产品为核心,注重创新。Lemon AI以开源模式在国内传播,并在海外市场实现付费营收,实现了“海外赚钱,国内开源”的双轨策略。团队虽小,但通过“AI开发AI”模式,迭代速度惊人,目标是让AI Agent进入“慢思考”和“自我进化”时代,最终实现AGI。Lemon AI致力于成为连接当下与AGI时代的“渡船人”,让更多人受益于AI技术。

💡 **AI 的核心价值在于“做事”而非“聊天”**:Lemon AI 创始人宜博认为,AI 的真正潜力在于从“快思考”的聊天机器人转变为“慢思考”的数字员工。Lemon AI 能够自主规划、执行、验证任务,并利用工具,这与只能生成文本或代码的传统AI应用有本质区别,旨在解决实际问题,节省用户的时间和认知负担。

🚀 **坚持产品创新与“AI开发AI”模式**:宜博的创业历程聚焦于产品迭代,从ChatBI到LLM Farm,再到Lemon AI,每一次转型都围绕着“AI应该能真正帮人干活”的核心理念。团队采用“AI开发AI”的模式,利用AI工具提升开发效率,实现“一周一小版本,一个月一大版本”的快速迭代,并规划了L3到L5的Agentic Agent发展路径。

🌍 **“海外付费、国内开源”的双轨策略**:Lemon AI 巧妙地利用了不同市场的用户偏好。通过海外市场的付费订阅,公司获得了稳定的营收,支撑了团队的运营和用户增长。同时,在国内市场采用开源模式,吸引了大量工程师和创业者,促进了技术的传播和社区的活跃,实现了技术普惠。

🌱 **AI Agent 的未来趋势与 Lemon AI 的定位**:宜博预测,未来3-5年将进入AGI时代,AI Agent将进入“慢思考”和“自我进化”阶段。Lemon AI 的目标是成为连接当下与AGI时代的“渡船人”,致力于让普通人、普通公司也能拥有能干活、能赚钱、能解决问题的智能体,推动AI技术的普惠化发展。

「AI Founder请回答!」对话这个时代最聪明的一群人,探寻AI创业的第一性原理。

9 月下旬,北京望京绿地B座的一间小办公室里,Lemon AI 的创始人宜博正对着电脑屏幕笑。他刚刷完海外社交平台上的一条视频——那不是他们拍的推广片,而是一位国外开发者自发制作的功能演示。

视频发出后不到24 小时,Lemon AI 的GitHub项目涨了五百多个star,此后的每周,用户注册数呈现指数级增长。

“我们真的挺懒的,”他笑着说,“没花广告钱,也没做PR。就几个人发发Twitter,更新下开源版本,然后社区里的开发者就主动帮我们传播。”

在中国的创业者里,这种“懒”,其实是一种极少数的坚持,把精力全部放在产品上,不追热点,不抢流量。

从2013 年第一次创业算起,他已经换过好几个方向:ChatBI、LLM Farm,再到如今的 Lemon AI。每次转型看似激烈,其实都围绕着一个不变的想法,AI 应该能真正帮人干活,而不是只会聊天。

他称Lemon AI 为“AI 劳动力”,不是“聊天机器人”。和市面上大多数“快思考”的模型不同,Lemon AI 是“慢思考”模式,它不只回答问题,还能做规划、执行、验证,能像一个真正的数字员工一样工作。

“我连续创业十多年,”他与钛媒体创投家对话时说,“不是大厂出来的,也没什么背景,只能靠产品、靠数据、靠一点点被验证出来的价值去说话。”

那天,他穿着一件黑色T恤,说话温和但语速不快,会议室不大,外面坐着几位低着头专心写代码的工程师。

Lemon AI 创始人宜博

以下为创投家与宜博对话全文,略有删减

智客ZhiKer:聊聊您的创业经历和 Lemon AI 诞生的背景?

宜博:我本科是学计算机的,2004 年毕业后进了用友做开发,后来去了德国,在工业体系里待了四年。那时候我第一次意识到,软件不只是工具,它其实代表了一种思考方式。

2010 年我回国,那时候中国互联网正进入移动化的黄金期。我先去做了1年多大客户销售,但后来发现只做销售这件事离创业太远,很多事自己无法改变,于是又去清华读MBA。

2013 年毕业后开始第一次创业,2014 年创立现在这家公司。最早我们做的是办公类产品 WorkingChat,那时候的想法挺简单的,想让办公沟通更高效。但2015 年钉钉上线,整个市场格局重构了,那次我们深刻意识到:不能靠跟随,得提前布局。

从2016 年开始,我们转向机器学习,提出“机器替代人写代码”的想法,也就是后来业界叫的 NLP2Code。那几年做了不少ToB项目,比如“学习强国”“云上会展”,第一次看到AI真能帮人干活。但疫情之后,大客户付款周期被拉长,公司陷入困境。

2022年底ChatGPT 出来,我意识到这七年做的那套架构要被革命了。于是我们又一次转向GPT2Code领域,23年初就开发上线了ChatBI,用户上传数据库配置或 Excel,自然语言问问题,系统就能自动生成SQL和图表。产品上线一个月,用户突破三千,相当比例是付费客户。但4月15号政策《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几天后,小程序产品被微信下线了。

我们在开发ChatBI的时候发现了可视化的Workflow Agent产品平台能够大幅降低AI流程的开发工作,所以5月快速推出了ToB的全新产品LLM Farm上线,并快速落地到华润、阿里小满、TTC等客户。但后来Coze、Dify、FastGPT各种类似的平台接连上线,客户都开始使用开源方案。那时候,我们发现这事情继续做下去只是变成了项目集成公司,和外包没什么区别。

2025年3月,Manus 发布,我们意识到Agentic Agent的新时代来临,又迎来新的历史机遇。5月推出开源全栈通用智能体Lemon AI,零成本传播的情况下,GitHub star 持续上涨。8月,上线了海外面对ToC的在线版服务LemonAI.ai。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小公司不是靠关系和资源活下来,只能靠不断地创新。 

智客ZhiKer:Lemon AI 的核心产品定位是什么? 它想解决什么问题,与上一代 AI 应用(如 Chatbot、Copilot)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宜博:我们的定位其实很明确,让AI从“回答问题”变成“帮你做事”。

过去的Chatbot 更像“快思考”,它的能力在于理解语义、生成文字,但最终还是在“对话层”打转。Copilot 稍微更近一步,可以帮你写代码或文档,但仍然需要人不断介入、修正。

而Lemon AI 想做的是“慢思考”,AI 能自己规划、执行、验证、迭代、使用工具,像一个真正的“数字劳动力”。比如你让Chatbot帮你做销售预测,它可能去搜索了很多网页给你做个总结,告诉你一些分析建议和别人的销售预测的汇总;但Lemon AI会用写代码跑脚本的方式去调接口、拉数据、分析指标、画图、最终生成报告。

它能在系统层面理解“要做什么”,而不是只生成“怎么说”。我们自己内部的比喻是这样的:“Chatbot 是助手,Lemon AI 是员工。”

我们希望AI 能真正落到任务执行链条上,帮用户节省时间和认知负担,而不是再做一个语义上的复读机。

创投家:产品目前有哪些典型场景或使用案例?

宜博:我们现在看到的典型场景分两类:海外用户的“自动化应用”,和国内用户的“数据分析应用”。

海外用户喜欢用Lemon AI“折腾东西”。比如,写脚本、搭网站、做数据同步、甚至整合自己公司的工作流。有个海外用户让Lemon AI 每天自动汇总社交媒体数据,生成一份日报发到Slack,完全不用人工干预。

国内用户则更偏向“生产力工具”场景。很多人用它做股票分析、企业估值或者知识整理。

有人把它接到数据库里,让Lemon AI 自动生成 SQL 图表,也有人上传几十份财报,让它做对比分析;还有些人用它做专业内容创作,比如律师事务所、投研机构,用Lemon AI 写初稿或汇总行业报告。

甚至有一些没有想到的用法。用户用Lemon AI写Roblox 游戏脚本、帮他做翻译、甚至买股票量化交易回测算法,最后真跑出了一个高准确率的模型。

我们自己都没想到AI可以被用成这样,但也正是这些“非典型用法”,让我们看到 AI 的潜力正在被用户自己定义。

智客ZhiKer:能否举个例子说明 Lemon AI 是如何从理解到执行的?

宜博:我经常打个比方,比如你让助理帮你订机票。

快思考的AI会说:“明天早上可能有一趟8点半的航班。”——它只是猜。

而慢思考的AI,会真正去规划然后执行:
第一步,这事需要做几步?决定去哪搜,是携程还是国航?
第二步,打开网页、输入条件;
第三步,筛选出结果、比较价格、确认航班号;
第四步,再告诉你:“老板,我给你订了8点35分,航班号、价格、机型。”
这样的整个过程,才叫“干活”。

AI 真正能带来价值,不在于它能说什么,而在于它能帮你把事办完。Lemon AI 就是做这件事的,我们让它具备慢思考的能力,能执行、能判断、能反馈。

智客ZhiKer::Lemon AI 定位的目标用户是谁?

宜博:我们其实是想服务“每一个人”,不是只服务企业。

我们的用户分两类:一类是海外普通用户,他们直接付费使用;一类开源则以工程师、创业者居多,他们更喜欢把开源代码拉下来自己部署。

所以我们做了一个“看起来不聪明”的决定:海外赚钱,国内开源。海外的付费用户养活公司,国内很多企业用户能免费用上最前沿的技术。

智客ZhiKer:目前的营收主要来自哪些部分?为什么选择“海外付费、国内开源”的双轨模式?

宜博:主要靠海外市场的付费用户,每天都有美元进账,虽然不多,也能养活团队。

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逻辑:开源是工程师喜欢的,闭源是普通用户需要的。普通人不会自己部署服务器,他们愿意掏钱图省事;国内呢,工程师多,愿意自己研究部署。所以两个市场的用户是完全不同的群体,互不冲突。

创投家:第一次出海就有营收,您在营销和传播获客有什么经验分享?

宜博:我们没做什么营销,一开始就是发发Twitter,GitHub,传传视频,完全没预算,没搞PR推广,广告也没买。

但有意思的是,开源这事反而帮了我们。我们在GitHub 上开源之后,突然有几个海外的大V发了我们的产品体验视频,结果那几天用户量就“炸了”。以前每天十几个用户,那一周每天几百个。

在这个阶段,最好的增长就是口碑增长。大家都还在摸索,没有那么多套路。

智客ZhiKer:目前用户量多少?

宜博:线上版本上线第一个月每天新增十几个,现在每天新增几百个,海外最近全靠社区自发传播涨得特别快。

智客ZhiKer:Lemon AI 团队目前不足 10 人,产品迭代速度如何? 未来是否会推出更多个性化或行业定制的功能?

宜博:团队里的人基本都是技术出身,我们现在用Cursor、Claude Code、Claude 这些工具,基本实现“AI 开发 AI”。以前要十个人写的代码,现在两三个人加上AI就能搞定。AI 是我们团队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它是我们最勤奋的工程师。

我们现在基本保持“一周一小版本,一个月一大版本”的节奏。小版本就是修bug、调体验,大版本就相当于在原有基础上造一个新产品。

比如我们之前做的Lemon AI Open Source 是Level3 Agentic版本,到八月又迭代出 Lemon  AI Evolving,相当于Level4 Innovation 让Agent自我迭代自我进化的小尝试,下一个目标是尝试一些Level5 Organization的版本。

最近我们刚上线了一个新功能——AI HTML Editor。以前AI帮你生成报告,一改就得全部重写;现在可以选中某一段某一个区块某一个图表让它重写、扩写、润色,就像你在Notion里改文档一样。

未来我们希望把这种交互方式扩展到Word、PPT、Excel上,让AI和人真正协作完成内容,不用再来回复制粘贴。

简单说,我们希望AI做出来的东西能“直接交付”,不需要人再修半天,这才是一个真正有用的AI产品。

智客ZhiKer:在 AI Agents 的自我开发、自我进化方面,目前技术能做到什么程度?您认为真正实现“Agent 开发 Agent”的关键突破点是什么?

宜博:我们现在是“AI开发AI”的早期版本。

严格说,L3阶段还是人带着AI做Agent,L4 才是AI开发AI。我们现在能做到的是让它在一定程度上自我进化、自我迭代,比如通过自迭代让任务完成率从30%提高到50%、60%。但老实说,离“完全自主”还早。问题很多,比如任务准确率、执行链条太长、异常处理复杂,这些都要靠一点点调。

我们做这个事的动机其实挺“偷懒”的——团队太小,不可能雇一堆人去手动写Agent,那就得让AI帮我们写。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自己就是在验证“AI 能不能替我们偷懒”这件事。

我觉得明年是关键点,L4 应该会真正起来,到时候AI训练AI,Agent能开发Agent,我们也就离“自我进化”的那天不远了。

智客ZhiKer:您从 2013 年开始创业,经历了多个阶段的转型,每一次方向变化,您是如何判断和确定下一步产品的走向?

宜博:我们的“主心骨”一直没变。十几年下来,就是想做一个让每个人都能用、用得上的产品。不用喊口号“改变世界”,而是实实在在有用、有价值的。

每次转型,基本都是因为遇到了瓶颈。比如早期我们做ChatBI,那时候GPT只能写一段代码,我们却想让它产生真正的生产力;后来因为监管原因国内做不下去,就转向ToB,做企业的落地应用。再后来做 LLM Farm,是因为我们发现 LangChain 太复杂,90%的代码用不上,我们就想做一个真正能让人用得起来的 AI 可视化开发框架。

我们做事的逻辑很简单:不断创新,同时匹配自己的优势能力。小公司没资源,只能靠创新。创新不是为了噱头,而是要去探索别人还没趟过的路,船小好调头,更加灵活,更有速度。

智客ZhiKer:随着业务扩张,您是否计划扩大团队?

宜博:我们短期内不会大规模扩张。

AI 时代跟以前不一样,以前做一家公司,得几百上千人,现在我觉得几百人已经是极限了,因为开发、运营、内容都能AI化,我们更想保持“小而精”。

当然,随着海外市场越来越大,未来可能会在几个重点国家设节点,比如美国、日本、欧洲,方便对接用户和社区。

但核心团队人不会太多。说白了,我们更像是一群让AI劳动力给我们打工的创业者。

智客ZhiKer:您如何看待未来 3-5 年 AI Agent 赛道的发展趋势?以及 Lemon AI 希望在这场全球竞争中成为怎样的角色?

宜博:我觉得三年内就能进入AGI时代。

现在的这些“AI 工具”其实都还在快思考阶段,接下来进入慢思考时代,AI会开始自动执行、自动决策、使用工具。

AGI再往后十年,就是智能机器人时代,所有重复性的劳动都会被AI接管,人类会被解放出来。Lemon AI 想做的事,其实就是让更多人先用上这个未来。

我们不做最花哨的,也不想做“第二个OpenAI”,我们要做的是一条通往普惠的路,让更多普通人、普通公司,都能有自己的智能体,能干活、能赚钱、能解决问题。

我们希望自己是那个“渡船人”,渡天下,达AGI。

智客ZhiKer:您提到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能否透露本轮融资的规模、节奏和资金用途?

宜博:是的,我们正在融下一轮。这轮大概计划200 -500 万美金,主要是为了支撑用户增长的成本。

现在Lemon AI 十倍十倍的涨,这速度我们自己都被吓到,这轮融资就是为了让公司能付得起足够的算力成本,持续增长,继续跑下去。(文|智客ZhiKer,作者|郭虹妘,编辑|陶天宇)

更多对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与独家洞察,欢迎访问 Barron's巴伦中文网官方网站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Lemon AI AI 创业 AI 劳动力 慢思考 AI Agent AGI 开源 海外市场 产品创新 Lemon AI AI Entrepreneurship AI Labor Slow Thinking AI Agent AGI Open Source Overseas Market Product Innovatio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