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10月22日 17:51
TCL华星印刷OLED技术实现量产,驱动中国显示产业升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消费电子市场竞争加剧,中国显示产业迎来发展机遇。TCL华星历时十余年研发的印刷OLED技术已进入量产阶段,并开工建设全球首条G8.6代印刷OLED产线。该技术在分辨率、材料和良率方面取得突破,有望在中尺寸IT产品、车载及未来全尺寸OLED市场占据领先地位。TCL华星秉持协同竞争的策略,致力于推动OLED技术的普及和商业化落地,为中国显示产业自主技术的崛起贡献力量,并面临大尺寸均匀性和供应链建设等挑战。

💡 **印刷OLED技术实现量产与规模化布局:** TCL华星在投入十余年后,成功将印刷OLED技术推向量产阶段,并启动了全球首条G8.6代印刷OLED产线(t8项目)。这标志着中国在OLED显示技术领域取得了关键突破,有望实现自主显示技术的全球领先。该产线主要面向平板、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中尺寸IT产品,并计划未来拓展至电视和手机等全尺寸应用。

🚀 **技术优势与突破:** 印刷OLED技术在分辨率、材料和良率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TCL华星解决了全尺寸产品(手机、电视等)的量产分辨率问题,研发了性能提升2至3倍的印刷专用材料体系,并实现了接近公司预期的生产良率。其独特的像素排布方式使得文字显示清晰,色彩在不同亮度和环境下保持性好,为中高端产品提供了有力支撑。

🤝 **协同竞争与产业生态建设:** TCL华星倡导“协同比竞争更重要”,与其他OLED技术路线形成良性协同,共同做大OLED市场蛋糕。t8项目的落地还将加速印刷OLED关键材料、核心装备、核心元器件等上下游企业集群落地,构建覆盖“材料-装备-面板-终端”的全产业链生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 **未来挑战与发展前景:** 尽管印刷OLED技术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挑战,如在大尺寸屏幕上实现均匀性控制,以及快速完成大规模量产的供应体系建设。TCL华星计划通过技术迭代和开发,实现OLED技术的定制化,吸引更多配套厂商,并期望在未来五年内,t8项目能够为公司创造可观的营收和利润,实现商业目标。

当下的消费电子市场,上下游产业链联系更加紧密,终端的竞争也早已传导至上游供应链之间的比拼。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正在多产业弯道超车。其中,中国显示产业在规模上已占据全球半数以上产能,从LCD到OLED,主导权逐渐转移至国产屏厂手中。

值得注意的是,从手机到平板再到PC,OLED的应用越来越多,成为中高端产品的标配。根据Omdia数据,预计到2030年,笔记本电脑采用的AMOLED面板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8%,车载显示器为26%,桌上型显示器为15%。更有数据预测称,未来所有OLED产品的总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80%。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屏厂也在加速OLED产业的建设。TCL华星印刷OLED中心长曹蔚然博士(曹博)对作者表示,“我们理应要为产业贡献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李东生董事长也是希望我们能够通过这样一个技术能够真正做到全球领先,或者局部的方向能够做到领先,告诉大家,其实中国人也可以有自己的显示技术。”

曹博口中的技术便是TCL华星投入了十多年研发的印刷OLED技术,去年年底已经进入量产阶段。10月21日,TCL华星t8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金额约人民币295亿元,设计月加工玻璃基板(2290mm×2620mm)能力约2.25万片,主要产品涵盖平板、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中尺寸IT应用领域。

而这,也是全球第一条规模化量产的G8.6代印刷OLED产线。“目前不同技术路线在同时发展,我们认为印刷OLED是最有潜力、最有可能成功的显示技术,中间虽然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决心和信心一直没有动摇。”李东生说道。

总投资295亿元,2027年年底实现量产

目前,OLED生产存在多种技术路线,不同厂商根据自身的规划选择了不同的路线。公开信息显示,TCL华星在2012年提出了印刷OLED技术路线,并持续在投入。2014年,TCL华星与TEL合作,利用爱普生研发的打印设备,制作出31英寸OLED屏幕样品并成功点亮,初步验证了印刷OLED的可行性。

2023年,TCL华星收购JOLED产线中的印刷设备,开始建设自己的印刷OLED量产线,即t12产线。2024年11月16日,TCL华星宣布首支投产的印刷OLED屏幕进入量产阶段,标志着技术正式步入商业化。目前,TCL华星已完成G5.5印刷OLED生产线(t12)的建设,产能正在从3k/月提升至9k/月,t12项目在生产工艺、效率和产品质量等方面持续优化。

据曹博透露,过去的十几年的时间里,TCL华星解决了诸多规模量产问题。其一是分辨率,除了中尺寸产品,手机、电视等全尺寸产品目前都可以实现量产。其二是材料,TCL华星研发了一套属于印刷的材料体,对比过去用的材料体系,性能上有2至3倍的提升。最后一个则是良率,生产良率是面板未来生存的最重要的参数,曹博指出,目前的良率数字基本上达到公司的预期,也会通过5.5代线不断地去给8.6代线积累经验。

此次t8项目落地广州,将加速印刷OLED关键材料、核心装备、核心元器件等上下游企业集群落地,形成覆盖“材料-装备-面板-终端”的全产业链生态。TCL科技高级副总裁、TCL华星首席执行官赵军表示,项目还将通过工业机器人、AI大模型、新材料与新能源等技术应用,推进高质量发展。

在开工现场,作者看到了TCL华星展出的手机、平板、显示器以及电视等全尺寸终端产品。据了解,t8项目在开工后大概会在24个月的时间后走到量产的状态,第一波产品围绕着需求量大的平板、笔记本和显示器等中尺寸IT产品来生产,之后会把技术拓展到电视和手机的维度,以及更多高附加值的显示应用场景。

“未来至于要不要做电视和手机,它是一个双向选择,市场也会再选择一下。在产品的范围上,我们的技术是有能力去做全尺寸的覆盖,但还是会根据接下来的市场的规律去做选择。”曹博说道。

协同比竞争更重要,加速推动商业化落地

不同于三星、京东方等面板厂商,TCL华星十几年时间一直在坚持印刷OLED路线,此次t8项目的开工也让外界看到了其决心以及大力度布局。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未来OLED技术将会在更多产品线铺开,而不同的技术路线,谁会在未来占得先机,自然也成了大家关心的问题。

“TCL华星一直坚持印刷OLED的路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曹博表示,第一是在规格上其实具备一些优势,印刷OLED是唯一一个OLED技术像素排布的方式跟LCD一样的,从而使得文字显示会非常清晰。在不同亮度和不同环境下色彩的保持性非常好;第二是量产性得到了论证,武汉5.5代线给8.6代线积累了经验,近期的良率也有快速提升;第三则是12年的投资,TCL华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成果,技术是相对成熟的。

“当然,很多人问我竞争的问题,个人认为未来的技术还是会百家争鸣,我们应该与这几条产线做好协同,与其他的OLED技术路线形成良性协同,协同中又有竞争,在竞争的过程中把性能和价格给做好,真正让OLED技术普及,只有一起把这个市场做大,才有更多的机会。”

TCL华星印刷OLED中心长曹蔚然,作者拍摄

既有竞争又有协同,这是TCL华星目前对待不同OLED技术路线的态度。根据各自技术产品的特点,去定位各自的市场,先协同起来把这个蛋糕做大,然后再去切蛋糕。  

“通过我们技术上的迭代和开发,OLED未来的第一步先求稳,第二步是定制化。一旦开始定制化之后,相信也会吸引更多的厂商到我们周边做相关的配套,带来相关供应链的聚集。”

12年的持续投入,此次t8项目的开工,对TCL华星来说是一个新的节点,对整个中国显示产业来说,也是一次关键突破点。当然,作为新型显示技术,TCL华星还需在印刷OLED技术上持续探索,前方仍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挑战。比如8.6代线对比5.5代线面积变大后,如何在大尺寸下把这个均匀性做好。还有整个供应体系的建设问题,怎么在怎么在大规模量产时能快速地完成供应体系的建设,也是接下来要去突破的。

按照正常高世代显示的项目,投资回报应该是在5-7年。谈及未来的发展,曹博表示,希望在TCL华星未来五年的战略规划里面,包括商业目标上,这两座厂能够真正地贡献力量,也希望能够给公司创造营收和利润,让TCL华星的商业目标能够尽快实现。(文 | 志读科技,作者 | 杜志强 编辑 | 钟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TCL华星 印刷OLED OLED技术 中国显示产业 半导体 TCL CSOT Printed OLED OLED Technology China Display Industry Semiconductor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