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9小时前
iPhone“屏幕抽奖”:三星屏与LG屏的较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一年一度的iPhone“抽奖”活动再次上演,部分用户利用14天无理由退换货政策,执着于寻找屏幕出自三星的iPhone。他们认为三星屏幕在色彩、通透度和字体清晰度上优于LG屏幕。文章深入分析了三星屏幕在“钻石排列”专利技术上对字体边缘的优化,以及在屏幕均匀性(Mura效应)和色偏问题上的技术优势。然而,苹果严格的品控标准和大规模量产的现实意味着供应商间的差异通常很细微,且同一供应商内部也存在品控公差。最终,“屏幕抽奖”是技术差异与量产公差共同作用的结果,消费者在追求完美的同时,也需警惕触发平台风控的风险。

📱 **“屏幕抽奖”现象的根源:** 部分iPhone用户利用14天无理由退换货政策,专门寻找屏幕供应商为三星的iPhone。他们普遍认为三星屏幕在显示色彩更准确、大角度观看时无明显偏色、色彩更通透且字体清晰锐利,而LG屏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出现偏绿、字体发虚或屏幕亮度不均匀(“抹布屏”)等问题。这种现象在小红书、B站等平台被放大,加剧了用户的焦虑。

🔬 **技术解析:三星屏幕的优势:** 三星屏幕的优越性主要源于其独家的“钻石排列”专利技术,该技术优化了像素填充率和抗锯齿效果,使得文字边缘更加清晰锐利。同时,三星在OLED屏幕的均匀性(Mura效应的校准)和低亮度下的色偏控制方面技术更为成熟,减少了“抹布感”和“偏绿”现象的出现,这使得三星屏幕在整体观感上表现更佳。

📊 **大规模生产的现实与品控:** 尽管存在技术差异,但苹果作为采购方拥有极为严苛的品控标准,要求所有供应商的面板都必须满足其设定的下限。这意味着出厂时的差异通常非常细微,对大多数普通用户而言难以察觉。此外,大规模量产中普遍存在随机的品控公差,同一供应商的屏幕也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有时用户认为屏幕不够好并非完全是供应商问题,而是生产批次内的随机波动。

⚖️ **“抽奖”的权衡:消费者权益与风险:** 从消费者权益角度看,利用退换货政策挑选满意设备合情合理。然而,过于频繁或非质量问题的退货行为可能触发苹果官方或电商平台的风控检测,导致账户被标记为“高风险”甚至影响未来抢购新品。因此,消费者在追求“完美屏”的同时,也需权衡潜在的账号风险。

一年一度的新 iPhone “抽奖”活动,终于还是来了。

这里说的抽奖,不是那些博主“我们给大家抽一款全新 iPhone!”的抽奖,而是在小红书、贴吧等平台上,有这么一群 iPhone 用户,他们利用苹果的 14 天无理由退换货政策,不断退货、换货,誓要“抽”到一台显示没有色差、没有色偏、字体通透,且必须屏幕产自三星的 iPhone。

当前用在 iPhone 上的三星面板,型号一般是“G9N”“G9P”“G9Q”, LG 的则是“GVC”“GH3”。所以,只为一个“G9N”开头的屏幕面板,他们可以换货 3 次、5 次,甚至 10 次、15 次,和售后磨破嘴皮子、和客服耍足心眼子。

有人说,这是浪费时间的吹毛求疵;有人说,这是花了万把块买手机该有的完美主义。先不论立场和对错,大家口中的“三星屏”,真有如此优秀,值得着了魔一样地频繁退换机?

这背后的原因,比一句“吹毛求疵”、“完美主义”复杂得多。

一、退换货的源动力

手机这样的产品,有时候买到有一点品相瑕疵、功能问题的,退换货一次两次也很正常,但在功能正常的前提下,去退换三五次,甚至十几次,难道真的单纯为了个“三星屏”?

当然不是。

目前 iPhone 上三星和 LG 屏幕面板的对比中,普遍认为三星的屏幕颜色更正、大角度不偏色、颜色更通透和字体不发虚。

在小红书和 B 站上,不少人放出了不同屏幕的显示效果实拍图,确实可以看到,标注为 LG 屏幕的 iPhone,的确在大角度下会更加偏绿一点。

另一方面,有一些用户反馈的 LG 屏幕字体发虚,特别是白底黑字这样反差最明显的时候;而三星的屏幕字体边缘更加清晰锐利。

此外还有用户认为 LG 屏的 iPhone 在屏幕显示纯色时,能看到屏幕亮度不均匀,好像屏幕没擦干净一样,有“脏污”或“条纹”感,会认为 LG 的屏幕都是“抹布屏”,显示颜色或者图片时远没有三星的那么通透。

现在在小红书、B 站上还能轻松找到一大堆罗列 LG 屏幕面板的“罪状”,甚至还有一些账号搞了个“一等奖苹果手机对照表”,写明哪些手机零配件的供应商是最好的,哪些是差的,全部用上最好零部件供应商的苹果手机才是“一等奖手机”,放大用户的焦虑。

在这么一通组合拳下,不同零部件供应商组成的 iPhone 实际体验有没有差距先不说,要是真买到了如小红书所言的“一等奖手机”,情绪价值这块啊,被拿捏住了。

那“三星屏幕的显示效果远好于 LG”,“一等奖手机”这类说法,是不是真的?

二、“屏幕抽奖”的真相

很遗憾,从结论上来看,三星供应的屏幕,的确在大部分情况里要比 LG 的要更好一些。这个残酷的事实,意味着一部分人买的 iPhone 手机,的确是“二等公民”。

首先,最容易被用户感知到的“字体边缘更清晰”,其根本原因在于三星独家的“钻石排列”专利技术。这种技术的特点是红蓝共用的 Pentile 布局下,绿色子像素最多并呈椭圆形,红蓝子像素为菱形且尺寸较大。

这种排列方式是三星的专利,它在“像素填充率”和“抗锯齿”方面做了深度优化。其绿色子像素的密度最高,而人眼对绿色最敏感,因此在渲染文字和精细线条时,其有效解析度非常高,文字边缘“黑白分明”,观感最锐利。

同时为了规避三星的专利,其他厂商必须采用不同的“类钻石排列”方案。

在 LG 这边,虽然也是红蓝共用的 Pentile 布局,但其子像素的形状和布局与三星不同,绿色子像素更接近圆形。

最终,尽管在 PPI 相同的情况下,LG 的排列方式在渲染文字边缘时,其子像素的“组合”方式可能不如三星的钻石排列高效。这就可能导致在笔画的边缘出现轻微的“色边”或“虚化”,使人感觉字体“发虚”或不够清晰。

另外,一些用户描述的“三星屏幕更通透”,在技术上对应的是“极佳的屏幕均匀性”,这种通透感的反面,就是俗称的“抹布感”或“阴阳屏”,其学名为 “Mura 效应”。

Mura 是日语“不均匀”的意思,源于 OLED 在复杂的制造过程中,无法保证数百万个像素点拥有绝对一致的电学特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理想中,施加 1.5V 电压,A 像素和 B 像素应该发出完全相同的亮度。但现实中,由于制造公差,施加 1.5V,A 像素可能发出了 10 尼特的亮度,而 B 像素只发出了 9.8 尼特。

当这种千千万万的微小差异汇集在一起,在显示纯色,尤其是中低亮度灰色时,就会宏观地表现为亮度不均的“脏污”或“斑块”。

最后,还有“LG 屏偏绿”这件事,实际上并非指屏幕整体色温不准,而是专指在光线极暗的环境下,将屏幕亮度调至最低并显示深灰色内容时,屏幕出现不均匀的绿色。

这就像一个由红、绿、蓝三个灯泡组成的调光灯组。当您试图把亮度调到几乎为零时,理想情况是三个灯泡都发出 1% 的微光。

但由于 OLED 中绿色子像素的“发光效率”最高,在极低电压下,它可能发出了 3% 的亮度,而红色和蓝色灯泡只发出了 1%。

这件事说白了,就是三星作为 OLED 屏幕的“霸主”,其制造工艺和对 Mura 效应的校准技术更为成熟,而 LG 作为追赶者在这两个领域相比三星还有差距。

因此,消费者“抽”到具有可感知绿屏现象的 LG 屏幕的概率,在统计上就可能高于三星;在用户端体现的,就是 “LG 的屏幕更绿一些”。

三、被忽视的事实

不过,相比上面的这些技术分析,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变量:苹果的品控策略与大规模量产的现实。

首先,苹果作为采购方拥有极其严苛的品控标准。无论是三星、LG 还是京东方,它们交付的任何面板都必须首先满足苹果设定的下限。

这意味着,上述的理论差异在出厂时就会被严格筛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不同供应商之间的差异已经非常细微,对于绝大部分普通用户来说,如果没有在专业的暗室环境下进行细致的 A/B 对比测试,这些差异是很难感知到的。

特别是当你只有一台手机、没有参照物的时候,绿一点、清晰一点、通透一点,仅凭肉眼,大多数人是看不出来的。

其次,“屏幕抽奖”不仅存在于品牌之间,更存在于品牌之内。

工业品的大规模量产,追求的是在可接受公差范围内的“良品率”,而不是制造“艺术品”。

以今年 iPhone 17 Pro Max所用的 LG GVC 面板为例,在同一个批次中,就有用户拿到了观感通透、色彩纯正的“完美屏”,甚至说这才是 iPhone 17 Pro Max 这代的“天花板”,同时也有用户报告了虽然抽到了三星屏,但出现了轻微的黄绿偏色或“抹布感”。

这说明了什么?有时候用户觉得屏幕不够好,不一定是供应商的差异造成的,而仅仅是大规模生产中无法避免的、随机的品控公差造成的。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三星比 LG 好得多,苹果大概率也会把三星调到和 LG 一样。

所以,今天我们所热议的“屏幕抽奖”,实际上是微小的技术差异、随机的量产品控公差这两者共同作用下的一个复杂现象。

四、“抽奖”的喜与悲

那么,回归到最初的问题:为了追求那块“完美屏”而参与“屏幕抽奖”,到底值不值得?

从执行消费者权益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无可厚非。无论是苹果官方还是各大电商平台,都提供了“7天无理由退换货”、“14天无理由退换货”的消费保障。

消费者在规则范围内,通过退换来筛选一台自己最满意的设备,这在情理和法理上都站得住脚。

甚至于,那些同时购买十几台设备回来逐台挑选再退货的“专业玩家”,也只是在最大化地利用平台规则。

但是,这种“合理”的行为背后,潜藏着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风险:触发风控检测。说到底,“无理由退货”是一项消费者福利,而非一项可以被无限利用的商业条款。

同样是坊间传言,根据Reddit、V2EX、酷安等网络社区的大量用户反馈,过于频繁、短时间内连续的退货行为,尤其是非质量问题的退货,确实有概率被苹果官方系统自动标记为“高风险账户”或“滥用退货政策”,不过暂时看来还不清楚会导致什么严重后果。

相比之下,电商平台的风控就更直接了,过高的退货率会显著影响用户的信用评分,一旦你的账号成了“黑户”,到了要抢购新品时,这个账号就有可能次次都失败。

一边是“完美机器”的诱惑,一边是账号被黑的风险,各位苹果用户会如何权衡呢?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iPhone 屏幕 三星屏 LG屏 质量控制 退换货 OLED 显示技术 完美主义 iPhone Screen Display Samsung Screen LG Screen Quality Control Returns OLED Display Technology Perfectionism
相关文章